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202236)

作品数:22 被引量:300H指数:10
相关作者:李元祖艳群湛方栋秦丽李博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间作
  • 8篇PB
  • 7篇续断
  • 7篇玉米
  • 7篇小花南芥
  • 6篇重金
  • 6篇重金属
  • 5篇土壤
  • 5篇胁迫
  • 5篇蚕豆
  • 3篇植物
  • 3篇植物修复
  • 3篇铅胁迫
  • 3篇污染
  • 3篇间作体系
  • 3篇ZN
  • 3篇CD
  • 2篇氮肥
  • 2篇氧化酶
  • 2篇有机酸

机构

  • 24篇云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江苏省地质调...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22篇李元
  • 21篇祖艳群
  • 14篇湛方栋
  • 10篇秦丽
  • 5篇李博
  • 4篇何永美
  • 3篇陈建军
  • 3篇胡文友
  • 3篇卢鑫
  • 3篇魏巧
  • 2篇郭先华
  • 2篇黄标
  • 2篇陈兴
  • 2篇李建国
  • 2篇刘宁宁
  • 2篇谭建波
  • 2篇金显存
  • 1篇李明锐
  • 1篇尹晓青
  • 1篇梅馨月

传媒

  • 8篇农业环境科学...
  • 5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土壤
  • 1篇环境化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 1篇农业资源与环...

年份

  • 3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丛枝菌根真菌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52
2015年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植物修复在被人们广泛接受和应用的同时,存在植物生长慢、生物量小、修复效率低等缺点。丛枝菌根真菌(AMF)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植物共生真菌,在促进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重金属污染条件下,AMF通过根外菌丝的直接作用(过滤保护根系和螯合重金属离子)、以及通过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改变根际环境和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改善植物生理代谢和生长状况等间接作用,增强宿主植物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影响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转运和累积。本文综述了AMF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AMF强化重金属植物修复中的效果及机理,讨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祖艳群卢鑫湛方栋胡文友李元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土壤重金属植物修复
土荆芥和蚕豆/玉米间作系统中Pb、Cd、Zn的累积特征研究被引量:17
2017年
为探索污染土壤边生产边修复技术的可行性,通过盆栽试验,采用植物修复的方法,将超富集重金属的植物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和农作物玉米/蚕豆间作在污染的土壤中,研究了土荆芥和蚕豆、玉米间作对植物吸收积累Pb、Cd和Zn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使土荆芥生物量提高了134%~217%,玉米生物量提高了100%~124%,蚕豆生物量提高了1.7%~5.6%。间作后土荆芥体内Pb含量增加了10%~85%,Cd含量增加了21%~134%,土壤有效态Pb、Cd含量增加了11%~19%,土荆芥的Pb、Zn转运系数都增加,Cd转运系数降低;与土荆芥间作后,玉米Pb含量降低了17%~33%,Zn含量降低了10%~34%,蚕豆Pb含量降低了27%~35%,Zn含量降低了5%~34%,根际土壤有效态Pb、Cd和Zn含量降低了2.5%~22.7%,玉米、蚕豆的Pb、Cd和Zn的转运系数均显著降低。研究结果表明:土荆芥和蚕豆、玉米间作促进了土荆芥对土壤中Pb、Cd和Zn的吸收和积累,同时抑制了作物体对重金属的吸收。
秦丽湛方栋祖艳群孟婧轩晋磊李元
关键词:间作土荆芥蚕豆植物修复
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对Pb的富集特征被引量:7
2016年
为了研究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对Pb的富集特征,选用2个Pb低富集玉米品种(曲辰11号、曲辰3号)和2个Pb高富集玉米品种(靖丰8号、旭玉1446),开展Pb胁迫(2 000 mg·kg-1)下的大田试验,研究了玉米植株生物量的变化、各部位Pb含量、Pb总吸收量、富集与转运规律、土壤p H值及有效态Pb含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Pb胁迫导致4个玉米品种根、茎、叶和籽粒生物量不同程度的下降,总生物量下降9.65%~20.46%,但低富集玉米品种生物量的下降程度小于高富集玉米品种;(2)玉米各部位的Pb含量分配规律为根〉叶〉茎〉籽粒,分别为95.39~121.02、25.56~43.21、14.06~25.41、2.52~5.38 mg·kg-1;低富集玉米品种根的Pb含量高于高富集玉米品种,而茎、叶和籽粒的Pb含量低于高富集玉米品种;玉米植株对Pb的总吸收量为4.46~7.94 mg·株-1,低富集玉米品种植株的Pb总吸收量显著低于高富集玉米品种;(3)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对Pb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小于1,表现为低富集玉米品种低于高富集玉米品种;(4)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土壤p H值为6.60~6.82,且低富集玉米品种显著高于高富集玉米品种,土壤有效态Pb含量范围为969.86~1 116.15 mg·kg-1。
秦榕璘李元祖艳群湛方栋陈建军
关键词:玉米基因型PB含量
Cd胁迫对续断菊Cd吸收分配及有机酸代谢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Cd在续断菊(Sonchus asper L.Hill.)体内的亚细胞分布、化学形态,Cd对续断菊地上部和根部有机酸含量的影响,以及根系分泌低分子有机酸对Cd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1)续断菊根部和地上部的Cd含量随Cd处理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2)Cd在续断菊体内的化学提取形态分布为:NaCl提取态(F_(NaCl))>HAC提取态(F_(HAC))>HCl提取态(F_(HCl))>残渣态(FR)>去离子水提取态(FW)>乙醇提取态(FE);(3)续断菊体内的Cd主要分布在细胞壁中,占总Cd含量的36%—47%,且随着Cd浓度的升高,细胞壁中的分布量增加;其次是细胞核中,占总含量的20%—33%;(4)续断菊体内低分子有机酸含量大小为: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乙酸,酒石酸占有机酸总量的68%—96%,植株地上部和根部Cd含量均与体内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93和0.994(P<0.01)、0.953和0.982(P<0.05);(5)不同Cd浓度下,续断菊根系分泌低分子有机酸主要为酒石酸,占有机酸总量的52%—89%,且在30 d时与植株地上部和根部Cd含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67和0.978(P<0.05).根系分泌酒石酸和苹果酸促进了续断菊对Cd的吸收,续断菊体内的苹果酸和柠檬酸参与Cd的吸收、运输、积累,从而缓解了Cd的危害;同时,细胞壁固持和活性较强化学形态的减少是续断菊耐Cd胁迫的主要机制.
秦丽何永美李元李博祖艳群
关键词:CD亚细胞分布低分子有机酸
氮肥对小花南芥生物量、生理和Pb、Zn累积特征的影响
本文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在模拟Pb和Zn胁迫(1000mg·kg-1)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的氮肥(0g·kg-1、0.1g·kg-1、0.3g·kg-1和0.5g·kg-1)处理对小花南芥(Arabis alpinal ...
李元魏巧祖艳群
关键词:小花南芥PBZNN素
文献传递
铅胁迫下小花南芥和玉米间作体系对植物生理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探讨低累积玉米品种与超累积植物小花南芥间作体系对铅污染的生理响应机制。以陶粒为培养基质,研究铅(400 mg/kg)胁迫对玉米和小花南芥间作体系的植株生物量、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及铅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体系下,玉米叶的生物量比单作显著增加24.5%,小花南芥根、茎和叶的生物量显著增加16.3%、32.8%和29.8%;与单作相比,间作玉米根和叶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42.58%和74.06%,间作小花南芥根和茎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61.98%和56.64%;间作玉米叶的SOD、POD和CAT活性比单作显著增加49.15%、113.98%和63.98%,小花南芥增加40.14%、73.96%和73.72%;间作玉米根的铅含量显著增加77.29%,转运系数下降47.27%;小花南芥地上部和地下部铅含量显著增加49.57%和48.64%。综上所述,间作体系促进了小花南芥地上部和地下部铅的含量,抑制铅在玉米体内的转移,玉米和小花南芥根和叶中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来减轻铅的毒害作用。
王吉秀李元祖艳群湛方栋秦丽何永美
关键词:间作玉米小花南芥抗氧化酶
会泽铅锌矿渣堆周边自然发生的植物重金属含量及累积特征研究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分析了云南会泽铅锌矿冶炼矿渣堆周边土壤和自然发生的7种植物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该矿渣堆周边土壤污染以Cd最为严重,是云南土壤背景值的462倍;其次是Zn和Pb。本次采集到的7种植物中,土荆芥(Chen...
秦丽祖艳群李元王吉秀李博李建国金显存
关键词:重金属超富集植物植物修复
文献传递
蚕豆与小花南芥间作体系中Cd,Pb在植物中的累积特征被引量:9
2016年
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通过富集植物小花南芥与蚕豆间作修复铅锌矿区周边农田土壤,分析在间作体系中植物对Cd和Pb的累积特征。结果表明:单作与间作条件下,蚕豆和小花南芥的株高以及生物量没有显著差异。蚕豆在花蕾期Cd,Pb的含量相对较低,成熟期Cd,Pb含量最高,蚕豆的Cd和Pb含量在间作条件下分别比单作高30.9%和40.2%;小花南芥的Cd,Pb含量随种植时间逐步升高,小花南芥的Cd和Pb含量在间作条件下分别比单作高12.6%和低9.04%。蚕豆与小花南芥间作条件下对Cd的富集系数比单作高,而对Pb的富集系数间作和单作没有差异。蚕豆与小花南芥对Cd和Pb的转运系数,单作与间作条件下均没有差异。蚕豆对Cd和Pb的净化效率,间作的均大于单做,小花南芥的净化效率单作与间作没有差异。因此,蚕豆花蕾期Cd,Pb含量最低,成熟期Cd,Pb含量最高,均是间作高于单作;小花南芥在120 d时Cd,Pb含量最高,Cd含量间作高于单作,Pb含量低于单作。研究表明富集植物小花南芥与蚕豆间作修复铅锌矿区周边农田土壤,具有一定的修复效率。
陈兴郭先华祖艳群李元
关键词:蚕豆小花南芥间作
云南某铅锌矿区周边农田土壤Cd、Pb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被引量:32
2014年
通过大田调查云南省某铅锌矿区周边农田的土壤及农作物(马铃薯和玉米)中重金属Cd、Pb含量,对该区域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内土壤中Cd和Pb平均含量分别为12.93、2 246.48 mg·kg-1,总体污染程度属于重污染;马铃薯内Cd、Pb含量分别为1.41、11.45 mg·kg-1,玉米籽粒中Cd、Pb含量分别为1.18、12.50mg·kg-1。土壤重金属和土壤理化性质间的关系复杂,Cd与Pb之间呈极显著正关系,有效态Cd与总P、速效P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当pH≤6.5时,全量Cd和全量Pb与总P、速效P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该区域的土壤和食用作物已对当地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
邹小冷祖艳群李元湛方栋
关键词:重金属土壤农作物污染现状
土壤灭菌和杀真菌剂对紫花苜蓿生长和重金属累积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以云南会泽铅锌矿周边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土壤为基质,开展室内盆栽试验,研究土壤灭菌和杀真菌剂(苯菌灵)对紫花苜蓿的生长、光合色素含量、部分抗氧化生理、重金属含量与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灭菌显著影响苜蓿的抗氧化生理,导致巯基含量减少54%,丙二醛含量增加44%;显著降低光合色素含量和植株的生长,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下降27%、23%和30%,株高降低45%,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分别减少74%和85%;土壤灭菌和施用苯菌灵均显著增加土壤有效Pb含量和苜蓿地下部Pb的含量,减少苜蓿地下部Zn的含量;土壤灭菌还显著增加苜蓿地上部Cd的含量;土壤灭菌极显著减少苜蓿对重金属的累积,植株Pb、Zn、Cd和Cu的累积量分别下降74%、78%、68%和76%;施用苯菌灵对苜蓿生长、抗氧化生理及重金属累积的影响均不显著。总之,完全消除土壤微生物明显降低了苜蓿对重金属的耐性与累积能力,土壤微生物对植物耐受重金属有重要作用。
何永美杨志新秦丽李成学祖艳群湛方栋
关键词:土壤灭菌苯菌灵重金属累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