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2773)

作品数:4 被引量:50H指数:4
相关作者:邹忆怀谭中建董培崔方圆吴宇峰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张量成像
  • 2篇偏瘫
  • 2篇弥散
  • 2篇弥散张量
  • 2篇弥散张量成像
  • 2篇成像
  • 1篇动功
  • 1篇阳陵泉
  • 1篇阳陵泉穴
  • 1篇运动功能恢复
  • 1篇针刺
  • 1篇针刺阳陵泉
  • 1篇中风
  • 1篇中风偏瘫
  • 1篇中风偏瘫患者
  • 1篇皮层
  • 1篇卒中
  • 1篇脑梗
  • 1篇脑梗死
  • 1篇脑梗死患者

机构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沧州中西医结...

作者

  • 4篇邹忆怀
  • 3篇谭中建
  • 2篇崔方圆
  • 2篇董培
  • 1篇白丽君
  • 1篇张勇
  • 1篇司卫军
  • 1篇张华
  • 1篇吴宇峰

传媒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中风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头针疗效水平的fMRI与DTI研究被引量:25
2013年
目的探讨偏瘫肢体活动以及针刺头皮针的即刻脑功能成像(fMRI)反应,结合弥散张量成像(DTI),探讨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对偏瘫患者进行头针治疗和临床观察,发现有针刺有效和针刺无效的现象,对针刺有效和针刺无效各1例患者进行偏瘫肢体被动运动和头针任务的fMRI扫描和DTI扫描。结果 2例受试者的肢体运动脑激活部位较一致,而针刺的脑激活效应差异较大,激活范围与针刺有效性相关,DTI结果显示运动传导束纤维受损程度有差异。结论中风后运动功能恢复与小脑的作用关系密切;头针针刺对运动调节功能有部分影响作用,针刺的临床疗效水平与脑激活反应有相关性;病损具体部位、大小和临床症状与神经功能的恢复程度和恢复机制密切相关。
崔方圆邹忆怀谭中建董培吴宇峰
关键词:偏瘫脑功能成像弥散张量成像
针刺阳陵泉对脑梗死患者白质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研究针刺阳陵泉穴后脑卒中患者白质结构的变化。方法 6例脑卒中恢复期左侧偏瘫的患者,以假穴为对照,在针刺左侧阳陵泉前后对患者进行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采用西门子1.5T磁共振仪采集数据,应用FSL软件包中的基于传导束的空间统计(TBSS)方法对针刺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针刺阳陵泉穴对脑白质各向异性(FA)的影响强于假穴的区域包括左侧中央前、后回,颞中、下回,辅助运动区,额下回,内囊,穹窿和双侧顶下回。这些区域中走行的纤维束有锥体束、弓状束、胼胝体纤维和皮层间联络纤维,涉及运动代偿、体感、语言和记忆等多个功能网络。结论与假穴相比,针刺阳陵泉可使脑梗死患者的白质超微结构出现变化,主要的变化区域出现在健侧半球,与多个脑功能网络相关。
张华司卫军谭中建袁永娥邹忆怀
关键词:脑卒中阳陵泉穴针刺弥散张量成像
基于体素形态学的中风偏瘫患者脑皮层结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针对中风偏瘫运动功能障碍,采用基于体素形态学(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的方法,研究脑运动相关皮层结构变化。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分为偏瘫组和正常组,将符合纳入条件的受试者分别进行核磁成像扫描,采集高分辨率结构像,对图像数据结构采用体素形态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组对比,偏瘫组在运动皮层有体素减少,主要集中于左侧后顶叶运动皮层,双侧前额叶皮层也出现了明显的体素减少,在左侧小脑皮层有体素增长。结论中风偏瘫患者在非病灶部位的大脑运动相关皮层以及小脑皮层结构出现萎缩或增长,反映了皮层变化可能与患者大脑运动执行功能下降以及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代偿机制有关,也为脑损伤后脑运动功能恢复提供了新的试验依据。
崔方圆邹忆怀白丽君董培谭中建
关键词:偏瘫
默认模式网络在神经精神类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4年
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mode network,DMN)是研究脑内复杂代谢系统时提出的新概念,对研究静息态脑功能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学者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对神经精神类疾病的DMN进行了大量研究。文中拟对DMN的概念进行介绍,并对近年来神经精神类常见病的DMN研究结果进行综述。
张勇邹忆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