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200902070)

作品数:6 被引量:106H指数:6
相关作者:丁小容范爱飞吴清香贾宏李九群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护理
  • 4篇PICC
  • 3篇门诊
  • 3篇护理门诊
  • 2篇置管
  • 2篇肿瘤
  • 2篇肿瘤患者
  • 2篇专科
  • 2篇专科护理
  • 2篇PICC置管
  • 1篇原因分析与处...
  • 1篇置管患者
  • 1篇三向瓣膜式
  • 1篇社会支持
  • 1篇专科护理门诊
  • 1篇自我管理
  • 1篇自我管理行为
  • 1篇自我护理
  • 1篇护理问题
  • 1篇健康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深圳...

作者

  • 5篇范爱飞
  • 5篇丁小容
  • 4篇吴清香
  • 3篇贾宏
  • 1篇李九群
  • 1篇郭荣
  • 1篇宋琳
  • 1篇罗捷
  • 1篇喻笃霞

传媒

  • 2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护理学报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PICC置管患者对专科护理门诊工作模式的评价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了解PICC置管患者对专科护理门诊工作模式的评价,为规范专科护理门诊工作流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18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2.37%调查对象认为PICC专科护理门诊能解决PICC置管患者治疗问歇期出院后的导管维护问题,但不同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患者对PICC护理门诊的工作流程及维护费用的评价存在差异。结论建立规范的PICC专科护理门诊可满足PICC置管患者出院导管的延续护理,为PICC置管的推广提供保障。
贾宏丁小容范爱飞吴清香宋琳郭荣
关键词:PICC专科护理门诊肿瘤患者
门诊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自我管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被引量:28
2010年
目的通过对门诊肿瘤PICC置管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的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中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自我效能量表、贝克(Beck)抑郁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健康知识掌握和健康行为实施调查表,对222例门诊肿瘤PICC置管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门诊肿瘤PICC置管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中耐力锻炼时间评分(118.11+96.49),体能锻炼、认知性症状管理实践、与医生的交流得分较低。置管时间为6~10个月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相对较好。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程度、有无得到运动指导、自我效能、抑郁程度、社会支持、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和健康行为实施情况等,其中自我效能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门诊肿瘤PICC置管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需要改善,并受自我效能等多因素的影响。
贾宏范爱飞丁小容吴清香
关键词:PICC置管自我护理社会支持健康教育
PICC门诊带管患者常见护理问题原因分析与处理被引量:24
2010年
目的了解出院PICC带管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有效的预防与处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有8.5%的PICC带管患者在治疗间歇期出现堵管、感染、静脉炎、脱管、知识缺乏等问题。结论及时、有效的护理指导与全程的质量监控,能降低出院PICC带管患者的导管并发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范爱飞李九群丁小容贾宏吴清香
关键词:护理门诊PICC护理问题
PICC护理门诊开展工作现状及展望被引量:23
2011年
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将一根由硅胶或聚氨酯等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以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并使其顶端位于上或下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人技术[1]。近年来的临床实践显示,该技术极大地减轻了长期输液患者反复外周静脉穿刺的痛苦,
范爱飞喻笃霞丁小容
关键词:PICC护理门诊专科护理
两种不同PICC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对比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类型的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比较两者的实用性与优缺点,为临床护理人员选用适宜的导管提供依据。方法将需要插管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分别使用型号均为4Fr三向瓣膜式的PICC和无瓣膜末端开口式的PICC,观察两组PICC的使用情况,对比两组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甲组患者导管自然流速大于乙组(P<0.05);两种导管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乙组的堵管发生率明显高于甲组(P<0.01),甲组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高于乙组(P<0.05),感染等其它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结论两种导管在临床使用中各有优缺点。护士应在PICC术前充分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输液时间的长短、导管的特点,合理选用导管类型。
丁小容范爱飞罗捷吴清香
关键词:PICC并发症三向瓣膜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