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790281)

作品数:15 被引量:219H指数:8
相关作者:张少军张少华刘志彪王鹤潘爱民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理工大学厦门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生产率
  • 2篇引力模型
  • 2篇省际
  • 2篇省际贸易
  • 2篇实证
  • 2篇投入产出表
  • 2篇偏好
  • 2篇契约
  • 2篇全球价值链
  • 2篇薪酬
  • 2篇价值链
  • 2篇国际贸易
  • 2篇本地偏好
  • 2篇CHOLES...
  • 2篇产出表
  • 1篇要素生产率
  • 1篇银行
  • 1篇证券
  • 1篇中国能源
  • 1篇中国悖论

机构

  • 8篇浙江理工大学
  • 6篇厦门大学
  • 2篇暨南大学
  • 2篇江苏省社会科...
  • 2篇上海财经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国务院发展研...

作者

  • 6篇张少华
  • 6篇张少军
  • 2篇潘爱民
  • 2篇王鹤
  • 2篇夏冠军
  • 2篇蒋伟杰
  • 2篇刘志彪
  • 1篇李善同
  • 1篇赵伟
  • 1篇于研
  • 1篇陈湘州

传媒

  • 2篇财贸经济
  • 1篇数量经济技术...
  • 1篇科研管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经济评论
  • 1篇财经研究
  • 1篇上海经济研究
  • 1篇世界经济研究
  • 1篇统计研究
  • 1篇管理世界
  • 1篇南方经济
  • 1篇投资研究
  • 1篇浙江理工大学...
  • 1篇浙江理工大学...

年份

  • 5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管薪酬契约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基于证券市场非有效视角的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文章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4-2010年动态面板数据GMM方法,在证券市场非有效的背景下考察了高管薪酬契约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货币薪酬还是高管持股激励,高管薪酬激励和股票错误定价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股票市场的投机行为会诱使高管为增加从股权激励中得到的收入而更多地投资。同时,这一关系在实际控制人性质不同的企业存在差异。
夏冠军于研
关键词:高管薪酬
中国的贸易比较偏好被引量:4
2013年
本文以中国5个年份30个省份的投入产出表为主,建立了包括省内贸易、省际贸易与国际贸易等指标的数据库,随后构建了贸易比较偏好指数进行测算。研究发现在1987-2007年间,中国的贸易比较偏好表现出如下趋势:第一,从全国范围看,各省对国际贸易的比较偏好程度大于对国内贸易(省内贸易和省际贸易)的比较偏好程度。第二,从不同区域来看,内陆省份更偏好国内贸易,沿海省份更偏好国际贸易。第三,从工业整体来看,各行业对国际贸易的比较偏好程度大于对国内贸易的比较偏好程度。第四,中间品行业更偏好国际贸易和省际贸易,而不是省内贸易;最终品行业存在着如下的比较偏好次序:国际贸易、省内贸易、省际贸易。
张少军
关键词:本地偏好省际贸易国际贸易
中国省际贸易的演变趋势、特征与展望:1987-2007被引量:22
2013年
省际贸易对一国经济的重要性,并不能因为经济全球化而受到丝毫的忽视。本文首次采用中国5年30省份的投入产出表,总结了1987-2007年间中国省际贸易的演变趋势与特征:第一,中国省际贸易保持了高速增长,2007年省际贸易总额是国际贸易总额的2倍,东部地区始终是省际贸易的主体;且对于省际贸易来说,GDP的影响可能大于距离的影响。第二,省际贸易保持着很高的集中度,与GDP的高集中度存在高度的重合。第三,中国各省的省际贸易依存度存在上升的趋势,表明中国国内市场的一体化程度不断增强;2007年省际贸易依存度是国际贸易依存度的3倍,表明国内市场一体化的程度仍远高于国际市场一体化的程度;此外,东部的省际贸易依存度高于中西部地区。第四,各省对外贸易中,省际贸易的比重呈现出下降趋势,表明国内市场的一体化速度慢于国际市场;但从比重来说,中国大多数省份的对外贸易仍然以省际贸易为主。第五,长期保持省际贸易逆差的省份大多属于中西部地区。
张少军李善同
关键词:省际贸易引力模型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自主研发优势被引量:3
2012年
本文主要研究经济全球化是否提升了中国的自主研发优势这一个重要命题。在阐述经济全球化含义和构建反映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的自主研发优势指数后,本文利用中国1998-2008年33个行业的面板数据,结合主成份分析法,从国际生产、贸易和投资等方面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生产非一体化和贸易一体化显著促进了中国的自主研发优势,投资一体化的自主研发效应并不显著,基于生产、贸易和投资"三位一体"的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是显著正的。
张少华张少军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主成份分析法
产业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从全球价值链走向国内价值链被引量:66
2013年
理解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发达国家←→中国东部地区←→中国中西部地区"两个"中心—外围"的格局,应该考虑到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这一微观基础。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的实证检验,本文发现,从整体上看,中国的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National Value Chain,NVC)之间,NVC1与NVC2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种割裂关系可能是造成中国在GVC中低端锁定和地区差距扩大的微观机理。通过产业转移构建和发展国内价值链,促进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之间的良性互动,将经济拉动方式从"出口导向型"转变为"扩大内需型",将竞争模式从"环节对链条"转变为"链条对链条",则是帮助中国实现产业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双重目标的可行路径。
张少军刘志彪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国内价值链联立方程模型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测度与收敛研究
2013年
商业银行效率及其变化趋势事关一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运用以数据包络分析(DEA)为基础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5-2011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进行测算和分解。结果表明,7年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年均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略有上升,但升幅较小,而且效率在年份之间波动较大;从产权看,国有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最快,从规模看,中小规模商业银行的效率表现优于大规模商业银行,更重要的是,系统重要性银行无论在技术还是效率层面都优于非系统重要性银行。
蒋伟杰张少华
关键词: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MALMQUIST指数
双赤字假说:文献综述与评论
2014年
在国际宏观经济学研究领域,"双赤字"是指财政赤字与经常项目赤字的伴生现象。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基于美国出现的财政赤字与经常项目赤字联动现象,提出"双赤字假说"。文章系统分析了"双赤字假说"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价值与政策含义,然后分别从理论与实证研究方面对相关重要文献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双赤字关系引发的四种理论假设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对进一步开展该领域研究以及思考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张少华
关键词:李嘉图等价经济管理
基于ISP指数的中国能源生产率再测度与分解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本文首次采用基于投入冗余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ISP)来重新测度和分解中国1985-2009年29个省份的能源生产率。研究表明,中国能源生产率年均提高2.89%,转折点发生在2002年。在此之前,能源技术变化是能源生产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力量,之后,能源技术效率变化推动了中国能源生产率的稳步上升。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能源生产率水平差距越来越大,技术变化是导致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差距的主要原因;东部地区呈现“高能效-高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中、西部地区则表现为“低能效一高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全部省份的能源生产率均得到提升,最佳实践省份越来越多,但是省份之间的追赶效应只有0.36%。
张少华蒋伟杰
关键词:能源生产率技术效率变化
基于生产率视角的全球经济失衡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长期而言,生产率几乎意味着一切。那么,近三十多年的全球经济失衡与世界各国生产率变化有关吗?为此,本文立足生产率视角,基于一个由18个OECD国家1970~2010年度面板数据组成的数据样本,利用PVAR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生产率冲击对经常项目失衡的影响及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生产率对经常项目造成正向影响的一个重要传导机制是,生产率的变化导致实际;12率贬值进而改善经常项目。方差分解结果表明,生产率冲击是解释一个国家经常项目变动的关键变量。稳健性分析结果表明,冲击效应的大小、持久性与国家的开放度以及该国经常项目失衡方向有关,相对而言,开放经济体中的冲击效应更大,逆差国家的冲击效应更大。本文研究对认识全球经济失衡的产生根源、发生机理以及纠正全球经济失衡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政策含义。
张少华
关键词:生产率实际汇率经常项目失衡CHOLESKY分解PVAR
国际贸易与内资企业的产业升级——来自全球价值链的组织和治理力量被引量:45
2013年
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作为组织和治理当今国际贸易的新兴力量,已使国际贸易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更推动了中国贸易量的急剧增长。为了探讨GVC组织和治理下的国际贸易对中国内资企业在GVC中产业升级的影响,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在采用工具变量法克服了模型的内生性问题和区分了进出口的不同渠道后,本文揭示了在中国贸易急剧增长的表象下,隐藏着GVC这样一种组织和治理的力量,可以对内资企业产业升级产生抑制效应,GVC本质上是一种主导性企业控制和俘获内资企业的力量。反思和调整中国加入GVC的方式,避免滑入GVC诱致的俘获型网络之中,就显得十分迫切。
张少军刘志彪
关键词:国际贸易全球价值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