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3AA031301) 作品数:19 被引量:80 H指数:6 相关作者: 唐超兰 翁浩 陈智 唐建国 张新明 更多>> 相关机构: 银邦金属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工业大学 中南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 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金属学及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机械工程 自然科学总论 更多>>
基于包围圆的多智能体绕行算法研究 2016年 探讨了基于包围圆的多智能体碰撞检测和绕行算法.在绕行中避免智能体重叠方面,依据两圆之间位置关系与接近和远离的检测,提出了改进的前向预防碰撞检测方法,提升了数值健壮性.在智能体间的绕行方面,提出了在总体时间复杂度为O(n2)时,对单个智能体和多个智能体的绕行算法,以及对多智能体的提前绕行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在总体接近目标的效果方面,多智能体绕行算法优于单智能体绕行算法,多智能体提前绕行算法优于其不提前绕行算法. 李林钢 冯开平关键词:多智能体 碰撞检测 薄复层层状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的定量评价方法 被引量:4 2016年 主要针对复层厚度较薄的(如小于0.5 mm)的层状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的定量评价实验方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评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应用范围。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在层状复合材料结合性能的评价分析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人们对层状复合材料界面结合认识的逐渐深入以及新的分析评价技术手段的不断涌现,层状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性能检测的精度将不断提高,理论模型会不断完善,层状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的评价也会逐渐向定量准确、容易解析、无损检测、易于实现自动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李龙 周德敬关键词:层状复合材料 铝(4A60)-钢(08Al)复合带材界面化合物形成及结合性能 被引量:9 2015年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电站空冷用铝(4A60)?钢(08Al)复合带材在不同模拟钎焊工艺下界面化合物的生长特性。通过界面剥离实验,分析不同钎焊条件下复合带材结合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钎焊保温时间20 min内,铝(4A60)?钢(08Al)复合带材生成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的临界温度范围为605~615℃,界面相主要成分为Fe 2 Al 5。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厚度随保温时间的增长满足抛物线规律,在615℃时,生长常数k为0.69×10?12 m2/s。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厚度在12μm以下时,复合带材仍保持良好的界面结合强度(大于45 MPa)。随着金属间化合物厚度继续增加,界面结合强度显著下降,当金属间化合物厚度为25~43μm时,结合强度降至10~20 MPa;当金属间化合物厚度为54~68μm时,界面结合强度只有5~10 MPa。 陈鑫 李龙 周德敬关键词:金属间化合物 生长动力学 冷轧复合铝-铝-钢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行为 被引量:2 2015年 对冷轧复合4343铝/4A60铝/08Al钢三层复合带材进行不同温度和时间的退火,借助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EDAX能谱仪以及X射线衍射仪对复合界面结合区进行组织观察、元素成分线扫描分析和EDS能谱分析及XRD物相分析,研究复合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行为。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较高时,4343中含量较高的Si向4A60中进行了较大程度的扩散;铝-钢复合界面在600℃保持1 h退火时有金属间化合物产生;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和退火时间的延长,复合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由一层增加至三层,化合物主要由Fe4Al13和Fe2Al5组成;铝-钢复合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由扩散控制,其增厚符合抛物线规律,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激活能为14.4 k J/mol。 曾祥勇 李龙 周德敬关键词:冷轧 金属间化合物 添加元素对铝-锡轴承合金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16年 Al-Sn轴承合金被广泛应用于机械行业,在其使用过程中应具备良好的材料性能。针对轴承合金的性能要求,综述了添加元素Cu、Si、Mg对Al-Sn轴承合金性能的影响,以及国内外对Al-Sn轴承合金研究的主要动态。 唐超兰 郭校峰嵌入式铝/钢带材轧制复合铝层和钢层厚度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8 2017年 采用冷轧复合法制备嵌入式铝/钢复合带材,研究了嵌入式铝/钢带材冷轧复合压下率、铝带初始厚度对轧制复合变形区内铝层和钢层厚度比变化的影响规律;采用切片法计算变形区内界面剪切应力分布,分析了铝层和钢层厚度比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在特定压下率(r_(con))条件下,从轧制入口到出口变形区铝层与钢层厚度比呈先减小后保持基本不变的变化趋势;当压下率rr_(con)时,铝层和钢层厚度比(RA/S)呈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当初始铝带厚度由0.50 mm减小至0.10 mm时,r_(con)由45%减小至30%;随着压下率的增加,变形区界面剪切应力增大,该剪切应力使铝层与钢层之间发生相对滑动(rr_(con));仅当压下率r>r_(con)时,拉伸断口铝层与钢层不分层,复合带材具有良好的界面结合状态。 王春阳 姜雁斌 谢建新 毛晓东 周德敬 张小军冷轧铝-钢复合板的退火工艺 2015年 对55%变形条件下冷轧复合4A60铝/08Al钢复合带材进行退火处理,研究退火温度对钢层再结晶行为和铝-钢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为600℃保温60 min,钢层发生完全再结晶;退火温度为400~600℃,保温60 min,铝-钢复合板界面结合强度达到最大值9 N/mm,当保温时间为60 min,温度高于610℃时,铝-钢界面处产生脆性化合物,结合强度急剧降低至2.7 N/mm。确定55%变形条件下铝-钢复合板最佳退火工艺为600℃保温60 min。 张小军 李龙 周德敬关键词:再结晶 退火工艺 铝钢金属间化合物生长及其抑制机理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2016年 铝钢复合材料兼具钢良好的力学性能和铝的耐腐蚀、高导热性、密度低等特点,可以满足许多特殊使用要求。铝钢界面若生成金属间化合物,会破坏铝钢基体间的冶金结合,严重影响材料的使用性能。因此,抑制铝钢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是开发铝钢复合材料的关键。对铝钢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及其抑制机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介绍了铝钢界面常见的金属间化合物生成相的种类、晶体结构,从热力学与动力学角度对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机理及形成顺序进行了阐述。此外,对比总结了不同合金元素对铝钢金属间化合物形成的影响规律,着重分析了Si元素对铝钢金属间化合物生长的抑制机理。 陈鑫 李龙 周德敬Si含量对轧制复合铝钢层状复合材料界面化合物组织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12 2014年 通过在铝中添加合金化元素Si,并对轧制复合铝合金/低碳钢双层复合材料进行不同温度和时间的退火,借助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EDAX能谱仪,研究Si对轧制复合钢界面化合物生长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Si含量为0.67wt%时,生成复合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临界温度达到615℃,此时Si对抑制界面化合物生成的效果最好;Si含量超过1.62wt%后,Si降低了Al-Si合金的熔点,使Al侧元素的扩散速率增加,促进了复合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长大,化合物的组成为τ6-Al8Fe2Si+τ5-Al4.5FeSi+η-Al5Fe2。 周德敬 陈智 张新明 唐建国关键词:SI含量 临界温度 冷轧铝钢复合板初始及稳定复合压下量的确定 被引量:5 2015年 通过薄铝层剥离实验及轧制变形区剥离形貌的分析,对4A60铝合金与08Al钢冷轧复合板的初始复合及稳定复合的压下量进行研究。同时,结合ABAQUS有限元数值模拟,提出了一种基于薄膜理论的判定铝钢冷轧复合板初始复合及稳定复合压下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在4A60(铝)-08Al(钢)复合板冷轧过程中,仅当08Al钢表面硬化层破碎至一定宽度时,铝钢才能实现结合。当4A60初始厚度为0.23mm时,复合板初始复合压下量为30%,稳定复合压下量为50%。当08Al钢的初始厚度不变时,随着4A60铝合金初始厚度的增加,达到初始复合与稳定复合所需的压下量也随之增大。压下量为60%,4A60(铝)与08Al(钢)的厚度比为1∶1时,复合板不能达到稳定结合;当厚度比增加至2∶1时,复合板不能实现初始结合。 陈鑫 李龙 周德敬关键词:冷轧复合 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