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277135)

作品数:16 被引量:108H指数:5
相关作者:李湉湉陈晨孙庆华班婕徐东群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顺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污染
  • 6篇空气污染
  • 3篇气候
  • 3篇气候变化
  • 3篇环境暴露
  • 3篇风险评估
  • 3篇PM2.5
  • 2篇死亡率
  • 2篇气候变化背景
  • 2篇污染物
  • 2篇颗粒物
  • 2篇空气污染物
  • 2篇健康
  • 2篇风险感知
  • 2篇PM2
  • 2篇雾霾
  • 1篇多水平模型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早产
  • 1篇早产

机构

  • 15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北京市疾病预...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北京市顺义区...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环境保护部环...
  • 1篇江苏省疾病预...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济南市疾病预...

作者

  • 15篇李湉湉
  • 5篇陈晨
  • 3篇班婕
  • 3篇孙庆华
  • 2篇杜艳君
  • 2篇莫杨
  • 2篇甄国新
  • 2篇程艳丽
  • 2篇徐东群
  • 2篇张永
  • 2篇张翼
  • 2篇赵金辉
  • 1篇王金南
  • 1篇高贵凡
  • 1篇杜譞
  • 1篇王秦
  • 1篇陆轶青
  • 1篇葛覃兮
  • 1篇周连
  • 1篇崔亮亮

传媒

  • 6篇中华预防医学...
  • 4篇环境与健康杂...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卫生研究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China ...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8
  • 4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市顺义区居民热浪感知度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影响居民热浪感知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3年7月29日—8月10日北京市发生热浪天气时,采用二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91位北京市顺义区居民,自制结构式调查问卷访谈居民对热浪的感知度。采用复杂抽样模块对居民热浪感知度(赋值为1到7分)进行分析,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对影响热浪感知度的因素进行评估。结果复杂抽样结果显示,48.3%(95%CI 39.4%-57.3%)的居民认为北京地区热浪事件不是很严重。一旦发生热浪事件,48.3%(95%CI 42.4%-54.2%)的居民认为热浪对自身健康的影响一般,48.2%(95%CI39.6%-57.0%)的居民认为热浪对周边其他居民健康影响一般。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历过热浪的居民均比未经历热浪者对炎热的感知度要高,家中没有空调的居民对热浪的感知度较低,不吸烟的居民比吸烟者对热浪的感知度高。结论北京市顺义区居民对热浪的感知度处于中等水平,应设置利于居民想象的热浪场景,加强健康教育,重点针对易感人群,减少热浪引起的相关疾病。
甄国新赵金辉张永陈晨班婕李湉湉
关键词:风险感知
Changes in Public Perception and Behaviors under Compound Heatwave in COVID-19 Epidemic——Beijing,China,2020
2021年
Summary What is already known about this topic?Dramatic heatwaves frequently occurred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pandemic worldwide in 2020 and posed public health challenges.Public risk perceptions and behavioral responses to this compound risk need to be addressed.What is added by this report?
Jie BanYue SunYi ZhangMike ZHeQinghua SunChen ChenTiantian Li
关键词:PUBLICWAVE
气候变化下热浪对人群健康的风险及健康经济损失预估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第4次评估报告以及我国第二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均指出,预估气候变化,特别是极端天气事件造成的人群健康风险是制定适应性政策的重要基础。2009年,《柳叶刀》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出,21世纪最严重的全球性健康危害是由气候变化造成的。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在全球频频发生,威胁了人群健康风险并且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健康经济损失。世界灾害报告显示,从1999到2008年,全球有超过20亿人直接或间接的受到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
李湉湉杜宗豪程艳丽
关键词:气候变化经济损失极端天气事件
2013年北京市PM2.5暴露引起的人群超额死亡风险评估被引量:10
2016年
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指出,在全球范围内,室外空气颗粒物污染所导致的疾病负担在67个危险因素中排列第九位,在东亚地区和中国排列第四位[1-2]。2013年春季,我国爆发了严重的雾霾天气事件,PM2.5导致的健康危害随之进入我国公众视线,成为社会焦点问题[3-6]。在这一背景下,定量计算PM2.5带来的人群急、慢性健康风险是充分估量PM2.5的健康风险,制定相关标准、适应性政策以及应对措施的重要依据。急性效应一般使用日均值计算,评估当日或者2~3d内的暴露所导致的健康风险;慢性效应一般使用年均值计算,评估的是长期暴露导致的健康风险。目前我国对颗粒物所致超额死亡的研究大多针对PM10[2,7-11],对PM2.5所致超额死亡的研究比较少,并且都为针对急性效应的研究[12-14]。然而,慢性效应可能比急性效应的健康危害更大[15],因此仅关注急性效应的研究结果,可能低估PM2.5的健康危害。
孙庆华李湉湉
关键词:颗粒物环境污染
美国国家环境健康风险追踪体系及其启示被引量:3
2016年
全球范围内24%的疾病负担可归因于环境因素[1],而在我国,大气、水体、土壤、室内空气污染及重金属暴露等危害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趋于复合化,造成严重的环境健康问题[1-3],因此理清环境因素与健康效应的关系进而控制和减缓健康问题成为了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挑战。获取环境与健康综合数据,是研究和解决环境健康问题的重要前提。环境健康综合监测对环境因素、健康效应同时开展监测,从而系统地获取环境污染物水平、人群健康效应现状与其二者的关系,这不仅对推进环境健康科学研究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环境健康管理宏观决策与具体政策的制定[4-5],因此在我国开展环境健康综合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班婕杜宗豪李湉湉
关键词:环境暴露环境监测
2013-2015年太原市大气臭氧浓度与新生儿早产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探讨太原市大气污染物臭氧与新生儿早产的相关性.方法 从中国环境监测网站以及中国数据气象网收集太原市2013—2015年大气污染物臭氧逐日平均浓度和逐日8 h最大浓度、PM2.5的逐日平均浓度、气象因素(包括日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及每日新生儿早产数,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使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新生儿出生前4周暴露于大气污染物臭氧与新生儿每日早产数的关系,并对新生儿的性别进行亚组分析.使用双污染物模型(臭氧和PM2.5)以及改变模型自由度的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太原市2013—2015年大气污染物臭氧逐日平均浓度和8 h最大浓度均值分别为45.35、71.33 μg/m^3.不同的暴露窗口期对新生儿早产的效应不同,出生前3周、出生前4周大气污染物臭氧逐日平均浓度每增加10 μg/m^3,新生儿早产的风险增大,RR值分别为1.090(95%CI :1.042-1.139)、1.095(95%CI : 1.032-1.163).男婴更容易受到大气污染物臭氧的影响,出生当天臭氧逐日平均浓度每增加10 μg/m^3,男婴、女婴早产的风险RR值分别为1.013(95%CI : 0.997-1.029)、0.996(95%CI : 0.983-1.010);出生当天臭氧逐日平均浓度与臭氧逐日8 h最大浓度每增加10 μg/m^3,新生儿产的风险RR值分别为1.006(95%CI : 0.994-1.017)、0.997(95%CI : 0.988-1.005).结论 出生前暴露于大气污染物臭氧可能会增加新生儿早产的风险,不同的暴露期新生儿早产的风险会存在差异,且这种风险在男婴中更加显著.
孙志颖陈晨王彦文李湉湉
关键词:空气污染臭氧早产
2013年上海夏季高温热浪超额死亡风险评估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分析2013年上海高温热浪特征,定量评估其对人群造成的超额死亡风险,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必要的定量数据支撑。方法采用2003—2013年上海夏季日气温数据,及文献报道的上海气温对死亡的热效应暴露-反应关系系数,计算夏季每日热相关死亡数,以每年夏季热相关超额死亡数及每年夏季热浪相关超额死亡数作为最终的健康风险评估指标。通过比较2013年结果与2003—2012年各年的结果,分析2013年上海夏季高温热浪相关的超额死亡风险的程度。结果 2013年夏季上海高温日数达到44 d,热浪总持续天数达到38 d,明显高于2003—2012年各年。2013年上海夏季热相关总超额死亡人数为1 889人/年,是2003—2012年各年热相关超额死亡数平均值的2.2倍;2013年热浪相关的超额死亡人数为1 347人/年,占总超额死亡人数的71.3%,是过去10年热浪相关超额死亡数平均值的3.9倍。结论 2013年夏季上海发生的高温热浪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相关超额死亡风险远高于2003—2012年各年平均值,相关的人群超额死亡风险极高,今后需采取措施控制热浪造成的人群健康风险。
杜宗豪莫杨李湉湉
关键词:高温
北京市顺义区居民热浪风险感知因素的多水平模型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索影响居民热浪风险感知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13年7—8月调查了北京市顺义区15-79岁的591名居民对热浪的感知,运用因子分析将问卷中10个问题合并为严重度、关注度和信任度3个因子,然后采用多水平统计模型对3个因子进行分析。结果对于热浪严重度感知,有热浪经历者高于无热浪经历者,吸二手烟居民高于吸烟居民。对于热浪关注度感知,女性比男性高;随居民年龄增长,感知水平随之升高;教育水平提高,感知水平随之提高;目前,通过电视、网络、手机等途径获取热浪信息尚不丰富。对于热浪防护相关措施信任度感知,随年龄增长,信任度随之升高;商业、服务人员高于机关等单位负责人;收入较高居民信任度较低;拥有目前医疗保障形式的居民对热浪防护的信任度较低。结论不同人口特征、热浪经历、获取热浪信息的方式及医疗保障降低热浪健康风险的信任度是影响居民对热浪风险感知的关键因素,建议加强热浪健康风险宣传,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热浪防护指导。
赵金辉张永班婕陈晨甄国新李湉湉
关键词:风险感知多水平模型
我国雾霾天气PM2.5污染特征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被引量:37
2013年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部分地区雾霾天气现象频发,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雾霾天气发生时,大气能见度下降,空气污染加重,严重影响了公众感受和居民生活。现通过文献调研,分析我国雾霾天气的时空分布及未来变化趋势,
王秦李湉湉陈晨孙庆华崔亮亮徐东群
关键词:PM2污染特征城市化进程空气污染
气候变化背景下上海市温度热效应死亡风险预估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上海市未来中期及远期温度热效应人群死亡风险。方法应用统计降尺度技术,模拟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上海市未来中期与远期逐日日均温,并基于已发表的上海市温度一死亡暴露一反应关系,预估碳排放相对高速增长模式(A2)和碳排放相对低速增长模式(B2)情景下上海市未来中期与远期温度热效应人群死亡风险。使用1961--1990年的数据用于模型的构建,1991--2001年的数据用于模型验证,对2030--2059、2070--2099年逐日日均温进行模拟并进行未来温度热效应死亡风险预估。数据来源为美国国家气候数据中心(NCDC)、降尺度模型(SDSM)网站的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数据和SDSM网站的HadCM3数据。结果温度预估模型的解释方差为98.1%,标准误差为1.24℃,用于模型验证的上海市站点1991—2001年日均温观测与模拟序列趋势线庠值为0.978,表明模型模拟序列与实际观测序列拟合较好。在A2情景下,预估上海市2030--2059、2070--2099年日均温均值分别为17.9、20.4℃,比基线时间段(16.8℃)分别增加1.1、3.6℃。在B2情景下,预估上海市2030--2059、2070--2099年日均温均值分别为17.8、19.1oC,比基线时间段(16.8℃)增加1.0、2.3℃。A2情景下,上海市2030--2059年、2070—2099年热相关死亡人数的年均值分别为516、1191例,分别比基线时间段(336例)增加53.6%、254.5%。B2情景下,上海市2030--2059年、2070--2099年热相关死亡人数的年均值分别为498、831例,分别比基线时问段(336例)增加48.2%、147.6%。结论气候变化背景下,未来上海市温度热效应人群死亡风险增加,未来远期的死亡风险增加幅度高于未来中期。
郭亚菲李湉湉程艳丽葛覃兮陈晨刘凡
关键词:气候死亡率热效应气候变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