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277136)

作品数:3 被引量:38H指数:3
相关作者:颜昌宙王灶生车霏霏王大鹏甄卓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
  • 1篇营养
  • 1篇营养化
  • 1篇营养水平
  • 1篇砷形态
  • 1篇生态浮床
  • 1篇生物塘
  • 1篇水生
  • 1篇水生植物
  • 1篇水质
  • 1篇水质参数
  • 1篇太湖
  • 1篇人工湿地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重金属废水
  • 1篇金属废水
  • 1篇化学形态
  • 1篇环境影响
  • 1篇环境影响因素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城...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篇颜昌宙
  • 2篇王灶生
  • 2篇甄卓
  • 2篇王大鹏
  • 2篇车霏霏
  • 1篇周石磊
  • 1篇王萌
  • 1篇赵佩红
  • 1篇董小霞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太湖不同富营养化水域砷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6年
对夏季与冬季太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竺山湾、梅梁湾、贡湖湾和南太湖)上覆水的砷含量及水质参数进行调查,运用多元分析技术分析砷的空间与季节分布特征及其与水质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部湖区(竺山湾、梅梁湾和贡湖湾)水体中总砷(TAs)、砷酸盐[As(Ⅴ)]、亚砷酸盐[As(Ⅲ)]及甲基砷(MMA+DMA)的平均含量(2.58~3.34、1.37~2.34、0.53~0.64和0.16~0.36μg·L-1)均高于南太湖(1.73、1.10、0.31和0.10μg·L-1),显示了砷在太湖北部与南部的空间分布差异.此外,夏季TAs、As(Ⅴ)、As(Ⅲ)和甲基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40、2.06、0.73和0.25μg·L^(-1),均高于冬季(1.78、1.10、0.30和0.17μg·L^(-1)),呈现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因子分析与冗余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总磷(TP)、总铁(TFe)和叶绿素a(Chl-a)是影响太湖水体砷时空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其中,TP、TFe与太湖水体中TAs和As(Ⅴ)的分布存在显著正相关;Chl-a含量对As(Ⅲ)和甲基砷的分布有显著影响,推测浮游植物(Chl-a)对砷还原和生物甲基化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车霏霏王大鹏甄卓颜昌宙王灶生
关键词:砷形态水质参数富营养化太湖
太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表层沉积物的砷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被引量:6
2017年
以太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砷(As)形态连续提取法对表层沉积物中As的化学形态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沉积物中总砷(TAs)和As形态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沉积物中营养盐和总有机碳(TOC)的相关性,并利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Eir)和风险指数编码法(RAC)评估了各湖区沉积物中As的生态风险水平.结果表明,各湖区表层沉积物中TAs的平均含量约为14.23~16.59 mg·kg^(-1),其中,竺山湾的TAs平均含量相对最高.As形态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北部富营养湖区(竺山湾、梅梁湾、贡湖湾)中的有效态As(非专性吸附态和专性吸附态)与潜在有效态As(无定形氧化铁结合态、晶体形氧化铁结合态、有机结合态)的含量与百分比均高于中营养水平的南太湖,而北部湖区的残渣态As含量则低于南太湖.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除晶体形氧化铁结合态As和残渣态As外,沉积物总氮(TN)、总磷(TP)和TOC与其他As形态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各湖区沉积物TAs均处于低风险;而RAC评价结果表明,各湖区沉积物的有效态As基本处于中等风险水平,且北部湖区的RAC指数均明显高于南太湖.
车霏霏甄卓王大鹏颜昌宙
关键词:化学形态
组合式水生植物净化系统对Cu、Pb和Cd的去除与生物富集特征被引量:28
2014年
选取再力花、美人蕉、水烛、旱伞草、梭鱼草、慈姑、菖蒲、水葫芦和大藻9种植物作为实验植物,构建成以高效净化重金属污染水体为主要功能的组合式水生植物高效净化系统(人工湿地+生态浮床+水生植物塘3个处理单元串联而成),研究不同处理单元中水生植物对重金属Cu、Pb和cd的去除能力及富集特征。结果表明,该净化系统经过为期60d的连续运行,对Cu、Pb和Cd的去除率较为稳定,可分别达到Cu93.5%~96.1%、Ph94.5%~95.2%和Cd95.6%~97.4%,3种重金属出水浓度均可达到GB3838-2002Ⅲ类水排放要求;其中人工湿地单元对重金属去除贡献率最高,Cu、Pb和Cd分别为54.15%、33.61%和44.84%,其次为生态浮床处理单元,Cu、Pb和Cd的去除贡献率分别为38.61%、51.42%和38.56%,而水生植物塘主要起到深度处理作用,对Cu、Pb和cd的去除贡献率分别为7.24%、14.97%和16.6%。9种植物在系统运行期间,生长状况良好,且重金属累积量较高,尤其是生物塘系统中的水葫芦和大藻,实验期间其重金属生物富集系数(BCF)均在200以上。所选植物不同部位对3种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均表现为根最强。
董小霞颜昌宙王灶生赵佩红周石磊王萌
关键词:人工湿地生态浮床生物塘重金属废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