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2010RCB50)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1
相关作者:徐纯柱郭自荣吴比薛冰华刘忠华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化
  • 1篇实验动物化
  • 1篇适应性
  • 1篇校园
  • 1篇校园环境
  • 1篇姬鼠
  • 1篇黑线姬鼠
  • 1篇红尾
  • 1篇红尾伯劳
  • 1篇繁殖
  • 1篇巢址
  • 1篇巢址选择

机构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作者

  • 2篇徐纯柱
  • 1篇郭自荣
  • 1篇刘忠华
  • 1篇薛冰华
  • 1篇吴比

传媒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红尾伯劳适应性巢址选择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文章旨在对2007~2010年间黑龙江省帽儿山和横道河子两处实习基地以及哈尔滨市内东北农业大学校园内的49处红尾伯劳(Lanius cristatus)巢址的生境因子进行分析。其中,在帽儿山和横道河子两个动物学实习基地发现红尾伯劳巢24个,东北农业大学校园内发现红尾伯劳巢25个。以巢址为中心做2 m×2 m的样方生境因子调查,主要检测了巢址选择各主成分特征值、巢址选择的转置因子成分矩阵和红尾伯劳校园与野外巢址样方特征比较等数据。结果表明,校园与野外环境中红尾伯劳巢址在巢位高度、植被盖度、隐蔽度等3个变量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红尾伯劳在校园环境中选择巢址的巢位高度和隐蔽度均较野外环境中的巢址高,而植被盖度明显低于野外环境中的红尾伯劳巢址。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可将红尾伯劳巢大致分成野外型和校园型两大类,红尾伯劳在两种环境中的巢址选择分化并非表现在单一生境因子的数量差别,而是表现为群体采取不同的隐蔽策略以适应人类活动的干扰。
徐纯柱郭自荣
关键词:红尾伯劳巢址选择校园环境
黑线姬鼠实验动物化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分析黑线姬鼠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并开展驯化繁殖试验,试验采用系统研究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线姬鼠是小型地栖啮齿类动物,主要栖息于各种农田、山坡灌丛、草丛及农林过渡地带,杂食性。雌性肥满度显著高于雄性。冬季的基础代谢率(BMR)和非颤抖性产热(NST)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繁殖力强,在南方每年4—5月份和8—9月份出现2次繁殖高峰,而在北方仅在6—8月份出现1次繁殖高峰。驯化后的黑线姬鼠全年均可繁殖,发情周期为4~5 d,妊娠期为18~21 d,哺乳期为21 d,窝仔数为3~8只。
徐纯柱吴比薛冰华刘忠华
关键词:黑线姬鼠实验动物化繁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