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Z13H280001)

作品数:8 被引量:47H指数:4
相关作者:李范珠王国伟张蓉蓉费伟东郭曼曼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米粒
  • 6篇纳米粒
  • 5篇氧化硅
  • 5篇介孔
  • 5篇介孔二氧化硅
  • 5篇二氧化硅
  • 3篇药动学
  • 3篇体外
  • 2篇鸦胆子
  • 2篇鸦胆子油
  • 2篇三氧
  • 2篇三氧化二砷
  • 2篇体外评价
  • 2篇蟾酥
  • 2篇脑胶质瘤
  • 2篇聚丙烯
  • 2篇聚丙烯酸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瘤
  • 2篇丙烯

机构

  • 9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省医学科...
  • 1篇杭州市红十字...

作者

  • 6篇李范珠
  • 5篇王国伟
  • 4篇郭曼曼
  • 3篇张蓉蓉
  • 3篇费伟东
  • 2篇黄绳武
  • 1篇戴东波
  • 1篇涂颖秋
  • 1篇李颖芳
  • 1篇魏颖慧
  • 1篇赵丹丹
  • 1篇闾红燕
  • 1篇杨亚冬
  • 1篇吕长江
  • 1篇管佳妮
  • 1篇李晶晶
  • 1篇尤佳
  • 1篇何雯洁
  • 1篇蒋杉杉
  • 1篇李玉清

传媒

  • 3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 1篇中草药
  • 1篇山西中医学院...

年份

  • 5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蟾皮凝胶剂制备工艺优选及体外透皮性能考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优选蟾皮凝胶剂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透皮性能。方法:通过有效成分含量变化及药效学试验(S180腹水型荷瘤模型)筛选主药干燥方式,采用HPLC测定脂蟾毒配基、华蟾酥毒基含量,流动相乙腈-水(48∶52),检测波长296 nm。以凝胶剂外观性状考察基质种类和用量。以24 h累计渗透量(Q24 h)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氮酮、丙二醇、薄荷脑用量对蟾皮凝胶制备工艺的影响,考察该凝胶剂的体外透皮性能。结果:选择冷冻干燥后蟾皮为主药,蟾皮凝胶剂处方为主药10%,羟丙基甲基纤维素K4M 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K100M 0.6%,薄荷脑1%,氮酮3%,丙二醇1%,甘油5%,尼泊金甲酯0.1%;脂蟾毒配基、华蟾酥毒基的Q24 h分别为3.53,8.38μg·cm-2。结论:制备的蟾皮凝胶剂外观均匀,黏度适中,涂展性好。
谢红梅赵丹丹李雅雅闾红燕黄绳武
关键词:蟾皮凝胶剂体外透皮试验脂蟾毒配基华蟾酥毒基
载三氧化二砷pH响应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药动学研究
目的 制备载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聚丙烯酸(Polyacrylic acid,PAA)修饰氨基改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Polyacrylic acid grafted arsenic tr...
郭曼曼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聚丙烯酸PH响应药动学
文献传递
冰片鸦胆子油纳米乳的制备及对大鼠脑胶质瘤的抑瘤作用研究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筛选和优化冰片鸦胆子油纳米乳处方,制备冰片鸦胆子油纳米乳,并初步考察其对大鼠脑胶质瘤的抑瘤作用。方法通过柱前衍生化处理,建立GC测定鸦胆子油中油酸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转相法制备冰片鸦胆子油纳米乳;绘制伪三元相图,筛选最佳处方;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外观形态、激光粒度仪测定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构建大鼠脑胶质瘤模型,以瘤重和瘤体积变化为指标,初步考察冰片鸦胆子油纳米乳对大鼠脑胶肿瘤的抑瘤作用。结果建立了GC测定鸦胆子油中油酸含量的分析方法,筛选冰片鸦胆子油纳米乳最佳处方为油相肉豆蔻酸异丙酯35%,鸦胆子油(含1%冰片)35%,乳化剂Cremopher RH40 18%,Labrasol 12%,纳米乳外观呈圆整球形,平均粒径(47.60±0.57)nm,PDI为(0.22±0.01),Zeta电位为(-1.06±0.12)mV,载药量(0.424 1±0.005 6)mg·mL-1。抑瘤实验显示,模型组、鸦胆子油注射剂组、鸦胆子油纳米乳组和冰片鸦胆子油纳米乳组的瘤重分别为(1.32±0.19),(0.84±0.08),(0.76±0.06)和(0.57±0.10)g,肿瘤体积分别为(72.2±9.4),(44.2±5.1),(42.3±4.9)和(27.9±2.5)mm3,鸦胆子油注射剂组、鸦胆子油纳米乳组和冰片鸦胆子油纳米组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36.49%,42.80%和56.94%。结论所筛选的最佳处方采用转相法制备冰片鸦胆子油纳米乳,粒径分布均匀,油酸含量较高,稳定性较好。同时冰片鸦胆子油纳米乳对大鼠胶质瘤相对具有较强的抑瘤作用,初步推断冰片可能促进鸦胆子油跨过血脑屏障来提高抑瘤作用。
吕长江张蓉蓉周军李颖芳王国伟李范珠
关键词:鸦胆子油冰片纳米乳伪三元相图脑胶质瘤
复方鸦胆子油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复方鸦胆子油脂质体的处方筛选及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质体包封率。以脂质体包封率为主要指标,对制备工艺中可能影响脂质体性质的工艺参数和处方因素进行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优化制备工艺。用不同冻干保护剂进行冷冻干燥,以筛选合适的保护剂。测定Zeta电位、粒径大小及分布。结果: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复方鸦胆子油脂质体;最佳制备工艺为磷脂浓度为1.5%,磷脂胆固醇质量比为5∶1,油水两相体积比为1∶10,甘露醇∶蔗糖∶磷脂质量比为1∶1∶1,水相介质为蒸馏水,温度为50℃,搅拌速度为30 rpm。最佳处方制备的平均包封率为91.9%,Zeta电位为-32.1 mV,平均粒径为170.3 nm。结论:该实验制备的复方鸦胆子油脂质体具有包分率高、稳定性好、表面带负电等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复方鸦胆子油脂质体奠定了基础。
涂颖秋蒋杉杉李玉清黄绳武
关键词:鸦胆子油蟾酥
尼莫地平/川芎嗪双载药纳米粒的制备及脑内分布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制备尼莫地平/川芎嗪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双载药纳米粒(nimodipine/tetramethylpyrazine-PLGA-nanoparticles,NMD/TMP-PLGA-NPs),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和脑内分布情况。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材料,采用改良的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尼莫地平/川芎嗪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双载药纳米粒,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其处方工艺;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形态;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和Zeta电位;高速离心法测定其包封率及载药量;透析袋法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以尼莫地平原料药和尼莫地平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为对照组,考察大鼠尾静脉注射尼莫地平/川芎嗪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双载药纳米粒后尼莫地平的脑内分布情况。结果制备的尼莫地平/川芎嗪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双载药纳米粒外观呈圆形或类圆形,平均粒径为(631.60±3.20)nm,PDI为(0.097±0.007),Zeta电位为(-29.25±1.87)mV,尼莫地平包封率和载药量为(76.25±1.18)%,(1.24±0.01)%,川芎嗪包封率和载药量为(39.30±1.00)%,(6.34±0.11)%;体外释药具有缓释特征;尼莫地平组、尼莫地平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组和尼莫地平/川芎嗪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双载药纳米粒组中脑内AUC0→t分别为0.268 3,0.459 6,0.881 5μg·min·mL-1,且加入川芎嗪后尼莫地平更快达到脑内最高浓度。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尼莫地平/川芎嗪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双载药纳米粒,其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缓释特征,加入川芎嗪制备纳米粒可显著提高尼莫地平脑内含量。
何雯洁何晓玮戴东波尤佳魏颖慧李范珠
关键词:尼莫地平川芎嗪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脑内分布
载三氧化二砷pH值响应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内外评价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制备聚丙烯酸(PAA)修饰氨基改性介孔二氧化硅(MSNs)载三氧化二砷(ATO)纳米粒(PAA-ATO-MSNs),并考察其理化性质、体外释药特性及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方法共沉淀法制备氨基改性MSNs,静电吸附载入ATO,PAA酸碱共轭制备PAA-ATO-MSNs。采用透射电镜、小角粉末衍射仪、氮气吸脱附仪、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激光粒度仪等考察其理化性质;高速离心法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测定其包封率及载药量;选用磷酸盐缓冲液(PBS)(p H 5.0、6.0和7.4)作为释放介质,透析袋法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大鼠尾iv给药后,考察ATO体内药动学行为。结果制备的PAA-ATO-MSNs透射电镜下外观呈圆形或类圆形,平均粒径为(158.60±1.32)nm,Zeta电位为(-28.40±0.34)m V,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40.95±3.21)%和(11.42±1.75)%。体外释药具有p H值响应性,累积释药量随p H值减小而增大。药动学研究表明,与ATO原料药和ATO-MSNs相比,PAA-ATO-MSNs给药后ATO的t1/2β显著延长,AUC显著增大(P<0.01)。结论 PAA-ATO-MSNs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p H值响应性及缓释特性,能明显改善ATO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该载体作为ATO肿瘤靶向递药系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郭曼曼王国伟徐骏军李晶晶管佳妮费伟东李范珠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介孔二氧化硅聚丙烯酸药动学
载艾塞那肽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研制及其药动学被引量:2
2015年
制备了孔径(6.0±0.2)nm、孔容(0.94±0.03)cm3/g、比表面积(701.4±0.70)m2/g的SBA-15型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平均粒径为(920±120)nm,以其为载体负载艾塞那肽。所得SBA-15型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因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比孔容,可提高载药量至(15.2±2.0)%。体外释放试验表明,该纳米粒在p H 7.4磷酸盐缓冲液中d1释出近35%,d14时缓慢释出40%。将艾塞那肽的水溶液和SBA-15型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分别皮下注射给予SD大鼠。结果两组的t1/2为0.60和14.53 h,AUC0→t为1.71和8.60 ng·ml^(-1)·h,MRT为1.14和21.30 h,可见该载体可显著增加药物的半衰期和MRT,有望成为艾塞那肽皮下注射给药的理想载体。
徐骏军王国伟郭曼曼费伟东李范珠
关键词:SBA-15药动学皮下注射
载白藜芦醇的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内体外评价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本实验拟制备载白藜芦醇的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NH2-MSN-RES),以期提高白藜芦醇(Res)的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改良的Stober法合成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NH2-MSN),发明了反复饱和溶液吸附法载入白藜芦醇制备载白藜芦醇的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透析袋法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MTT法考察载体对Caco-2的细胞毒性,研究载体对白藜芦醇的跨膜转运能力和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结果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氨基成功修饰,呈圆整球形,分布均一,对Caco-2细胞无明显的毒性。反复饱和溶液吸附法吸附8次,载白藜芦醇的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载药量为(19.26±2.51)%,体外释药呈现明显的缓控释特性,载白藜芦醇的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对Caco-2细胞单层模型具有良好的跨膜转运能力。药动学参数表明,载白藜芦醇的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AUC0-t是白藜芦醇溶液的2.58倍,并且t1/2、tmax和ρmax显著提高,同时载体使白藜芦醇由单室模型变为二室模型。结论改良的Stober法成功合成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反复饱和溶液吸附法能够有效提高载药量,载白藜芦醇的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提高了白藜芦醇的生物利用度,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是一种有前景的口服给药纳米材料。
张蓉蓉王国伟徐骏军屠钰杨亚冬李范珠
关键词:白藜芦醇介孔二氧化硅口服
Angiopep-2修饰核-壳介孔二氧化硅脂质囊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评价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制备angiopep-2修饰核-壳结构介孔二氧化硅脂质囊纳米粒(ANG-MSN-LP),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采用Stober法制备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改进了溶液吸附法来制备载紫杉醇(PTX)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PTX),然后以载紫杉醇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为核,运用自组装和薄膜水化法构建核-壳结构的angiopep-2修饰介孔二氧化硅脂质囊纳米粒(ANG-MSN-LP-PTX),透析袋法考察体外释药特性,噻唑蓝(MTT)法考察载体对人脑微毛细血管内皮细胞(HBMEC)和C6的细胞毒性,建立体外血脑屏障(BBB)模型研究载体对紫杉醇的跨膜转运能力和对C6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粒径为(94.61±3.91)nm[PDI(0.085±0.01)],比表面积(SBET)为425m2·g^-1,孔容积(y。)为0.37cm3·g^-1,孔径3.5nm。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在紫杉醇的饱和溶液中反复吸附7次时达到平衡,载药量高达11.1%。Angiopep-2修饰介孔二氧化硅脂质囊纳米粒分布均一,无团聚现象,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粒径(106.37±3.76)nm[PDI(0.14±0.02)],并且在0~10μg·mL^-1范围内对HBMEC和C6细胞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Angiopep-2修饰介孔二氧化硅脂质囊纳米粒体外释药48h内的累积释放率达到75.5%,突释现象降低,具有明显的缓释特性;跨膜血脑屏障转运12h后,对紫杉醇转运率高达10.74%;在细胞周期实验中,使c6细胞滞留在G2-M期细胞数比例为(40.92±6.20)%,显著高于各对照组数倍。结论Angiopep-2修饰介孔二氧化硅脂质囊纳米粒是一种优良的递药载体并有望应用于脑胶质瘤的治疗;反复饱和溶液吸附法可有效提高药物载药量,值得应用和借鉴。
王国伟费伟东张蓉蓉郭曼曼徐骏军李范珠
关键词:介孔二氧化硅血脑屏障脑胶质瘤体外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