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I57B00)

作品数:6 被引量:44H指数:5
相关作者:李彩荣冯定庆凌斌周颖曹振平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北京市第六医院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3篇子宫
  • 3篇细胞
  • 3篇宫颈
  • 2篇蛋白
  • 2篇酸钠
  • 2篇子宫颈
  • 2篇丙戊酸
  • 2篇丙戊酸钠
  • 1篇蛋白酶
  • 1篇蛋白质
  • 1篇抑制蛋白
  • 1篇抑制率
  • 1篇阴道
  • 1篇阴道镜
  • 1篇印迹
  • 1篇印迹法
  • 1篇预后
  • 1篇早期筛查
  • 1篇早期子宫内膜...

机构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市第六医...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安徽省分子医...

作者

  • 3篇冯定庆
  • 3篇凌斌
  • 3篇李彩荣
  • 2篇周颖
  • 2篇曹振平
  • 1篇彭程
  • 1篇朱园园
  • 1篇张林西
  • 1篇杨佳欣
  • 1篇刘石萍
  • 1篇李晓燕
  • 1篇单莹
  • 1篇陈雨
  • 1篇刘怡
  • 1篇徐嵘嵘
  • 1篇刘然
  • 1篇舒丽莎
  • 1篇张丽娜
  • 1篇张晶

传媒

  • 2篇肿瘤
  • 1篇医学综述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1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丙戊酸钠联合顺氯氨铂对子宫颈癌的作用机制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联合化疗药物顺铂(DDP)对子宫颈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3 mmol/L VPA及不同浓度(0.5、1、2.5μg/ml)DDP单独或联合作用于子宫颈癌HeLa细胞,对照组仅加溶媒;VPA 300 mg/(kg.d)-1,DDP 2 mg/kg,每周2次,作用于HeLa细胞接种后成瘤的裸鼠;二甲基四氮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抑制;RT-PCR检测细胞及移植瘤中p53,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PUMA)及Bax、Bcl-XL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及移植瘤中组蛋白H3乙酰化(acetylases histone 3,AC-H3)水平及p53蛋白表达。结果 VPA对宫颈癌HeLa细胞株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联合DDP后优于VPA及DDP单药组;荷瘤鼠给药28 d后各组肿瘤体积(mm3):对照组3 155.3±238.7,VPA组1 936.7±207.7,DDP组1 349.9±267.5,VPA+DDP组357.3±212.2,用药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显示VPA可在mRNA水平上增强p53、PUMA及Bax的表达,减弱Bcl-XL的表达,且联合DDP组效果更明显,与对照组及单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显示VPA单独及联合DDP均明显提高细胞及移植瘤中AC-H3及p53和激活型半胱氨酸蛋白酶3(active-caspase-3)的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PA联合DDP在体外可杀伤子宫颈癌HeLa细胞,体内可抑制荷瘤裸鼠肿瘤体积增长,而AC-H3及p53和active-caspase-3的表达升高可能为其作用机制。
曹振平冯定庆李彩荣张丽娜刘然凌斌
关键词:丙戊酸肿瘤抑制蛋白质P5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宫颈肿瘤
子宫颈癌早期筛查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1年
子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着广大妇女的健康与生命。进行早期筛查,对子宫颈癌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筛查方法巴氏涂片、肉眼观察,以及如今发展的液基细胞学、人类乳头瘤病毒检测、阴道镜检查等都属于无创检查。有创检查包括子宫颈活检、锥切等病理检查。在此就子宫颈癌早期筛查方法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陈雨凌斌
关键词:子宫颈癌早期筛查人类乳头瘤病毒细胞学阴道镜
丙戊酸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对HeLa细胞的杀伤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alproate acid,VPA)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子宫颈癌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3 mmol/L VPA、1μmol/L ATRA、1μg/mL顺铂(cis-diamminedichloroplatinum,DDP)单独或联合作用于子宫颈癌HeLa细胞,对照组仅加溶媒;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Hochest33258标记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RT-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p53、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STAT3)、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p53 up-regulated modulator of apoptosis,PUMA)及Bax、Bcl-2和Bcl-XL的mRNA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p53、STAT3及磷酸化STAT3(phosphorylated STAT,p-STAT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VPA对子宫颈癌HeLa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且VPA联合ATRA优于单独用药。Hochest33258标记发现,用药后细胞出现核碎裂等典型的凋亡改变,VPA+ATRA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RT-PCR结果显示,VPA可在mRNA水平上增强p53、PUMA及Bax的表达,减弱STAT3的表达,且联合用药组效果更明显,并呈时间依赖关系;而Bcl-XL及Bcl-2的表达无明显变化。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VPA联合ATRA显著增强子宫颈癌HeLa细胞中p53蛋白表达,降低STAT3和p-STAT3蛋白表达水平,亦呈现明显的时效关系。结论:VPA单独及联合ATRA在体外可有效杀伤子宫颈癌HeLa细胞株。推测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诱导p53表达水平上调,STAT3及p-STAT3表达水平下调。
曹振平冯定庆徐嵘嵘李彩荣周颖凌斌
关键词:丙戊酸钠HELA细胞杀伤RETINOIC细胞生长抑制率WESTERN印迹法
早期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切除的意义探讨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相关因素及预后。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初治、经全面手术病理分期、病变局限于子宫体的263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3例患者中,21例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7.98%。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中低分化、肌层浸润深度≥1/2、非子宫内膜样癌、血管淋巴间隙受累(LVSI)、血清CA125≥35U/L是早期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深肌层浸润和肿瘤中、低分化是早期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的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6.7%(14/21)及99.2%(240/2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早期子宫内膜癌合并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概率低,深肌层浸润及肿瘤中、低分化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刘怡杨佳欣刘石萍单莹李晓燕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预后
自噬通路中mTOR和Beclin1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6年
细胞自噬是进化上保守的降解胞内受损的细胞器、异常蛋白质、外源微生物的溶酶体依赖代谢途径。研究证实,自噬与多种肿瘤细胞的恶性转化和肿瘤细胞的生长有关。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和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可通过调节细胞自噬活性而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有关肿瘤细胞自噬性死亡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它很可能成为肿瘤精确治疗的新靶点。深入研究自噬通路中相关因子,如m TOR和beclin1的具体作用条件及其机制,为基于自噬调节治疗肿瘤新方法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本文现就对自噬通路中m TOR、Beclin1在肿瘤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张晶舒丽莎张林西
关键词:自噬BECLIN1肿瘤
子宫颈癌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鉴定被引量:16
2010年
目的:分离、培养子宫颈癌干细胞,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收集19例不同临床分期(ⅠA~ⅡB期)子宫颈癌患者的肿瘤组织,通过机械剪切、酶消化等方法处理后分离获得单个细胞,采用肿瘤细胞球培养液(tumor sphere medium,TSM)培养获得悬浮细胞球。收集悬浮细胞球形成细胞,通过有限稀释法观察该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MTT法检测紫杉醇(paclitaxel)和多柔比星(adriamycin)对细胞的抑制率,荧光活性细胞分类仪(fluorescence activated cell sorter,FACS)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干细胞、耐药基因及相关癌基因表达。裸鼠皮下接种分离获得的干细胞,观察其成瘤能力,并进行病理类型分析。结果:19例原代细胞经过10~15d培养,其中8例有悬浮细胞球形成,形成比例随肿瘤临床分期的提高而增加。细胞球形成细胞具有克隆形成能力。紫杉醇(100nmol/L)和多柔比星(100nmol/L)对其细胞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77.65±6.46)%和(48.00±7.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ACS检测结果提示,细胞表面标志为CD34-CD105-CD44+CK17+;RT-PCR检测结果提示,细胞球表达干细胞标志Oct4和Piwil2,耐药基因ABCG2及相关癌基因c-myc、stat3和sox-2也有mRNA水平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进一步提示,肿瘤细胞球表达干细胞标志Oct4和Piwil2蛋白。裸鼠皮下接种细胞12周后全部成瘤,且病理类型与来源标本一致。结论:成功分离获得子宫颈癌干细胞,为将来研究子宫颈癌个性化治疗及疗效评价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模型。
冯定庆李彩荣朱园园彭程周颖凌斌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致癌性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