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01089)

作品数:3 被引量:71H指数:3
相关作者:史雅娟张翔吕永龙陈春丽王铁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太原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生态毒理
  • 2篇存活
  • 1篇毒理效应
  • 1篇生态毒理效应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态风险评价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动物
  • 1篇区域生态
  • 1篇区域生态风险
  • 1篇区域生态风险...
  • 1篇呋喃丹
  • 1篇蚯蚓
  • 1篇线粒体
  • 1篇线粒体超微结...
  • 1篇硫丹
  • 1篇内分泌干扰
  • 1篇内分泌干扰物
  • 1篇环境内分泌干...
  • 1篇风险管理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3篇张翔
  • 3篇史雅娟
  • 2篇吕永龙
  • 1篇耿静
  • 1篇孟凡乔
  • 1篇李静
  • 1篇胡文友
  • 1篇王铁宇
  • 1篇陈春丽
  • 1篇王昕
  • 1篇郑丽莎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关键问题与展望被引量:57
2010年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具有多风险因子、多风险受体、多评价终点、强调不确定性因素以及空间异质性的特点,它与传统的生态风险评价在风险源、胁迫因子和评价尺度上具有明显区别。尝试建立了一个基于陆地生态系统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框架,同时针对目前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现状,指出不确定性分析、尺度外推难、评价指标不统一、评价标准不统一、风险因子筛选及优先排序、区域内污染物复合、水生过渡到陆生生态系统风险评价、特殊的人为因素等是目前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存在的关键问题及难点所在,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可能所需的工具、手段和理论方法突破。最后指出区域生态风险观测与数据采集加工、区域生态风险指标体系的统一与整合、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论、区域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表达以及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反馈与管理机制5个方面是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未来的研究重点。
陈春丽吕永龙王铁宇史雅娟胡文友李静张翔耿静
关键词:生态风险评价风险管理
硫丹对蚯蚓存活、生长和肠胃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通过人工土壤法对蚯蚓进行14d的急性暴露,研究了硫丹对蚯蚓存活、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束后,从硫丹剂量为0.5mg.kg-1和5mg.kg-1的处理中挑选蚯蚓制作超薄切片,观察肠、胃部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硫丹对蚯蚓有较强的毒性作用,14d的LC50为6.52mg.kg-1.试验期间硫丹对蚯蚓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生长抑制率随硫丹剂量和暴露时间增加而增大.蚯蚓肠胃部的线粒体对硫丹有较强的敏感性,在非致死剂量下超微结构的损伤程度随硫丹剂量增加而加重.
郑丽莎史雅娟孟凡乔张翔
关键词:硫丹蚯蚓线粒体超微结构生态毒理
林丹和呋喃丹对赤子爱胜蚓存活、生长和繁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9
2009年
采用人工土培养法,通过急性和亚急性暴露实验,研究了林丹和呋喃丹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存活、生长和繁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林丹对蚯蚓14d LC50为162.09mg·kg-1,属低等毒性;呋喃丹对蚯蚓14d LC50为3.11mg·kg-1,属中等毒性.2)林丹在急性暴露期显著抑制蚯蚓的生长,在亚急性暴露期低浓度林丹对蚯蚓生长影响不显著,高浓度林丹则显著抑制蚯蚓的生长;呋喃丹在急性和亚急性暴露期对蚯蚓的生长均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3)林丹和呋喃丹均可显著抑制蚯蚓的繁殖能力.4)林丹和呋喃丹均可对蚯蚓皮肤结构造成损伤,林丹的损伤程度较严重,呋喃丹相对较弱.5)LC50可以迅速有效地对农药的毒性进行初步判断,而生长抑制率和幼虫孵化数是更加敏感的评估农药对蚯蚓毒性的指标.
史雅娟吕永龙王昕张翔
关键词:土壤动物生态毒理效应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