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清远市科技计划项目(2010B92)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王育红成爽郝伟张智勇林永雄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暨南大学清远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清远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精神分裂症
  • 3篇分裂症
  • 2篇代谢
  • 2篇选择法
  • 2篇糖代谢
  • 2篇自身给药
  • 2篇酒精
  • 2篇酒精依赖
  • 2篇口服
  • 2篇给药
  • 1篇代谢异常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多巴胺D3受...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首发
  • 1篇首发精神分裂...
  • 1篇首发精神分裂...
  • 1篇受体

机构

  • 4篇暨南大学
  • 4篇中南大学湘雅...
  • 4篇清远市人民医...
  • 2篇宁波大学
  • 2篇宁波戒毒研究...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天津市精神卫...

作者

  • 5篇成爽
  • 5篇王育红
  • 4篇郝伟
  • 3篇谢玲银
  • 3篇林永雄
  • 3篇张智勇
  • 2篇张富强
  • 2篇周文华
  • 1篇杨建立
  • 1篇师天元
  • 1篇黄伟华
  • 1篇吴雪娥
  • 1篇李文强
  • 1篇石玉中
  • 1篇张红亚
  • 1篇杨坤
  • 1篇郭新胜

传媒

  • 2篇湘南学院学报...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3篇2013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精神分裂症糖代谢相关因子研究进展
2012年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出现的肥胖和糖代谢异常问题非常多见,特别是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用于临床治疗以来,该问题更加突出。然而,对该问题目前尚没有可靠的预测性指标,也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血糖、胰岛素、IGF-1、IGFBP-1、IGFBP-3、GH1等糖代谢相关因子业已证实与糖代谢综合征发生密切相关。
王育红成爽郝伟许明智贾福军谢玲银张智勇林永雄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胰岛素IGF-1IGFBP-1IGFBP-3
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后代糖代谢异常对照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后代糖代谢相关指标变化。方法:42名满足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患者健康子女后代(平均年龄31.3岁)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6名健康对照后代,空腹抽血后,同一时间检测血浆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瘦素等指标测定;并测量身高(kg)、体重(m)、腰围(cm)、臀围(cm)(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结果:精神分裂症健康后代与对照组糖代谢相关指标相比,有较低胰岛素生长因子-I水平,较高血浆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同时,空腹葡萄糖水平、瘦素及生长激素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健康后代存在糖代谢相关指标异常,这间接支持糖代谢相关指标可能参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中。
王育红杨建立杨坤成爽谢玲银张智勇林永雄黄伟华吴雪娥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病理生理
多巴胺D_3受体Ser9Gly多态性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关系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多巴胺D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严重度和抗精神病药疗效是否相关。方法对20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利培酮治疗[3~5 mg/d,平均(3.2±1.3)mg/d],疗程8周。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多巴胺D3受体基因Ser9Gly多态性。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8周末的精神症状,分析基因型及其他临床指标与PANSS分值和减分率的关系。结果多巴胺D3受体基因Ser9Gly基因型在各患者组分布频率均符合H-W平衡定律(P>0.05);基因型在治疗显效和未显效组分布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95,P=0.369);各基因型亚组临床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因型与患者治疗前PANSS总分(χ2=6.605,P=0.018)、治疗第8周末PANSS总减分率(χ2=6.471,P=0.021)和阳性症状减分率(χ2=6.239,P=0.023)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巴胺D3受体基因Ser9Gly功能多态性可能影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利培酮的治疗效应。
王育红李文强郝伟成爽谢玲银张智勇林永雄石玉中郭新胜师天元张红亚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多巴胺D3受体利培酮
大鼠口服自身给药酒精依赖模型的建立
2013年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口服自身给药酒精依赖模型的可行性。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两组,即模型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只。给予模型组大鼠6%(v/w)的乙醇水溶液,对照组饮纯净水,两组均连续30 d,每隔6 d模型组大鼠称体重一次,记录饮酒量及饮水量;另外将分别装有6%(v/w)乙醇水溶液和纯净水的饮水瓶放置于每一饲养笼测试两组大鼠乙醇水溶液自由选择4 h,15:00PM~19:00PM,每天互换位置;同时记录自由选择前后饮水瓶重量以检测大鼠饮酒量和酒精偏爱。试验进行30 d后进行戒断症状评分。结果酒精戒断4~6 h症状评分,模型组大鼠戒断症状评分在戒断后4~6 h比对照组更高,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且运用酒精、水溶液自由选择两瓶法测试四小时模型组大鼠的饮酒量和酒精偏爱更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由获得两瓶选择法可建立稳定大鼠酒依赖模型。
王育红成爽郝伟张富强周文华周文华许明智
关键词:酒精依赖自身给药
大鼠口服自身给药酒精依赖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口服自身给药酒精依赖模型的可行性。方法:给予模型组大鼠6%(v/w)的酒精水溶液,对照组饮纯净水连续30天,每隔6天模型组大鼠称体重1次,记录饮酒量及饮水量;另外将分别装有6%(v/w)酒精水溶液和纯净水的饮水瓶放置于每一饲养笼测试2组大鼠酒精水溶液自由选择4小时,15:00PM^19:00PM,每天互换位置;同时记录自由选择前后饮水瓶重量以检测大鼠饮酒量和酒精偏爱。30天后进行戒断症状评分。结果:酒精戒断4~6hr症状评分模型组与对照组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且运用酒精、水溶液自由选择2瓶法测试4小时模型组大鼠的饮酒量和酒精偏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由获得2瓶选择法可建立稳定大鼠酒依赖模型。
王育红成爽郝伟张富强周文华周文华许明智
关键词:酒精依赖自身给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