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BE2012305)

作品数:9 被引量:88H指数:5
相关作者:张鹏马鸿翔姚金保姚国才陈爱大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小麦
  • 4篇选育
  • 4篇早熟
  • 4篇高产
  • 2篇栽培
  • 2篇栽培要点
  • 2篇种植密度
  • 2篇抗病
  • 1篇淀粉
  • 1篇淀粉特性
  • 1篇性状
  • 1篇栽培技术
  • 1篇早熟高产
  • 1篇通径
  • 1篇通径分析
  • 1篇糯小麦
  • 1篇种子
  • 1篇种子活力
  • 1篇重组自交系
  • 1篇重组自交系群...

机构

  • 6篇江苏省农业科...
  • 2篇江苏丘陵地区...
  • 1篇江苏里下河地...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江苏红旗种业...

作者

  • 6篇马鸿翔
  • 6篇张鹏
  • 5篇姚国才
  • 5篇姚金保
  • 2篇杨学明
  • 2篇蔡金华
  • 2篇陈爱大
  • 2篇姜朋
  • 1篇孙庆泉
  • 1篇曲朝喜
  • 1篇吕国锋
  • 1篇温明星
  • 1篇李曼
  • 1篇张晓
  • 1篇李东升
  • 1篇张伯桥
  • 1篇李斯深
  • 1篇高德荣
  • 1篇吴宏亚
  • 1篇华荣

传媒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农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小麦新品种宁麦22的选育及利用
2015年
宁麦22在国家长江中下游组2008—2009年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6 354.00 kg/hm2,比对照品种扬麦158增产4.20%,居13个参试品种的第3位,增产点次率达73.3%;2011—2012年度,平均产量6 229.50 kg/hm2,比扬麦158增产8.80%,居13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增产点次率达82.4%;2012—2013年度,国家长江中下游组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各试点全部增产,平均产量4 940.00 kg/hm2,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7.60%。宁麦22全生育期203~205 d,穗大粒多,籽粒商品性较好,中抗赤霉病,2013年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并定名为宁麦22(国审麦200303)。该品种适合在长江中下游麦区的苏皖淮南地区,湖北中北部及河南信阳、浙江中北部地区推广种植。
姚国才马鸿翔张鹏姚金保
关键词:小麦品种选育
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镇麦168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为了探明小麦产量与品质协同提高的最佳播种时期和种植密度,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为实现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选用红皮高产强筋小麦品种镇麦168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3个播种期(10月20日、10月30日、11月15日)和4个种植密度(180、225、270、330万苗/hm^2),于2010~2012年研究了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镇麦168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镇麦168的籽粒产量以适期(10月30日)播种最高,分别比早播和迟播增产显著;当种植密度为270万苗/hm^2时,籽粒产量达最大值。镇麦168的穗数随播种期的推迟而下降,但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均以适期播种最高,但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推迟播种期可显著提高镇麦168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缩短。
蔡金华陈爱大
关键词:小麦播种期种植密度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镇麦168籽粒产量与品质的调控效应被引量:44
2014年
为确定江苏淮南地区小麦优质高产栽培的适宜播种期和种植密度,选用红皮高产强筋小麦品种镇麦168为试验材料,设置10月20日、10月30日、11月15日3个播期和1 hm21.80×106、2.25×106、2.70×106、3.30×106苗4个种植密度,研究播期和种植密度对镇麦168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镇麦168的籽粒产量以适期(10月30日)播种最高,分别比早播(10月20日)和迟播(11月15日)增产8.51%和14.40%。种植密度为1hm22.70×106苗时,籽粒产量达最大值。镇麦168的穗数随播期的推迟而下降,但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均以适期播种最高,但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推迟播期可显著提高镇麦168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以及改善面团流变学特性,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增加种植密度会降低面团吸水率,增加弱化度。在本试验条件下,实现镇麦168优质与高产相结合的播期为10月30日,种植密度为1 hm22.70×106苗。
陈爱大蔡金华温明星李东升曲朝喜
关键词:小麦播期种植密度
糯小麦与其它作物淀粉特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1
2013年
【目的】阐明糯小麦与其它作物的淀粉理化特性差异,分析糯小麦淀粉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方法】以淀粉厂批量生产的糯小麦淀粉及市售食品级马铃薯、木薯、糯玉米、红薯、普通小麦、普通玉米作物淀粉为材料,比较研究直链淀粉含量、膨胀势、淀粉色泽、透光率、快速黏度测定仪(RVA)测定的淀粉糊化特性、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的热力学特性及冻融析水率。【结果】糯小麦和糯玉米直链淀粉含量均小于1%,其它作物淀粉直链淀粉含量在22%—27%;糯小麦淀粉透光率与红薯淀粉差异不显著,显著低于马铃薯、木薯和糯玉米淀粉,显著高于小麦和玉米淀粉;糯小麦淀粉膨胀势和峰值黏度与糯玉米、红薯淀粉无显著差异,显著低于马铃薯、木薯淀粉,显著高于小麦和玉米淀粉;糯小麦淀粉糊化温度(RVA测定)、起始温度(DSC测定)显著低于其它作物淀粉;糯小麦淀粉回生值与糯玉米无显著差异,显著低于其余几种作物淀粉;糯小麦淀粉冻融析水率最低,显著低于其它作物淀粉。【结论】糯小麦淀粉与常用作物淀粉的多数理化特性存在显著差异。综合比较,糯小麦淀粉糊化温度(RVA测定)低、起始温度(DSC测定)低、回生老化程度小、冻融稳定性好,优于其它作物淀粉,对于改善速溶、快餐、冷冻食品品质及延长食品货架期有显著优势。
张晓高德荣吕国锋吴宏亚张伯桥李曼
关键词:糯小麦淀粉理化特性
高产早熟抗赤霉病小麦宁麦21的选育与利用被引量:2
2014年
介绍了抗赤霉病小麦品种宁麦21的选育与栽培技术。在参加江苏省淮南地区的历年试验中,宁麦21的平均全生育期为210d左右,仅比对照品种扬麦11迟熟1 d(扬麦11为目前淮南地区推广品种中最早熟的品种);在江苏省2010—2012年度区域试验中,宁麦21在2年内的平均产量分别为7 218.60、6 208.50 kg/hm2,分别比扬麦11增产5.61%、3.49%;2012-2013年度参加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宁麦21平均产量6 511.65 kg/hm2,比扬麦11增产5.56%;宁麦21籽粒商品性较好,品质达中筋标准,适合在江苏淮南及江淮下游稻麦两熟制地区种植;此外,阐述了宁麦21相应的栽培技术要点。
姚国才马鸿翔张鹏姚金保许学宏
关键词:赤霉病选育高产早熟
早熟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宁麦17及其栽培要点
2013年
宁麦17具有耐迟播(迟播早发、迟播早熟)的优良特性。在参加江苏省淮南地区历年的区域试验中,平均全生育期207 d左右,与对照品种扬麦11相当(扬麦11为目前本地区推广品种中最早熟品种)。宁麦17在2006-2008年度江苏省淮南片区试中,两年平均亩产量480.51 kg,比对照品种扬麦11增产5.07%,增产点次率80%以上,2008-2009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量473.51 kg,比扬麦11增产7.11%,增产点次率100%。各地大面积生产试验示范一般产量均可达500 kg/亩左右。宁麦17高抗梭条花叶病毒病,中抗-抗赤霉病,中抗-中感纹枯病,白粉病亦较轻。适合江苏淮南及江淮下游地区种植,尤其适合本地区的中晚熟(直播)水稻茬选用。此外,还阐述了宁麦17相应的栽培技术要点。
姚国才张鹏马鸿翔姚金保杨学明
关键词:小麦栽培要点
早熟高产小麦新品种宁麦19的选育及栽培要点被引量:6
2013年
宁麦19(原编号宁05-551)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和江苏红旗种业有限公司从宁9144/扬麦158//扬麦158杂交组合中经多年合作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小麦新品种,具有早生快发、耐迟播、成熟期早等优良特性,丰产性较突出,稳产性较好,抗梭条花叶病毒病,中感-中抗赤霉病,中感纹枯病,感白粉病,适合在江苏淮南及江淮下游稻麦两熟制地区种植。
姚国才马鸿翔张鹏姚金保杨学明汤顺英华荣
关键词:选育栽培技术
利用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籽粒性状与种子活力相关关系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利用1个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对小麦籽粒性状与种子活力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种子活力与多数籽粒性状呈正相关,仅与籽粒硬度呈负相关;进一步通过通径分析得知,粒宽、籽粒硬度、千粒重、容重对种子活力影响较大。系统分析后显示:依照低硬度→宽粒、高粒重→容重的顺序可选择出具有较高种子活力的小麦品系,可为育种选择提供参考。
姜朋李斯深马鸿翔张鹏孙庆泉
关键词:小麦重组自交系籽粒性状种子活力通径分析
国审小麦新品种‘宁麦23’的选育及综合特性和利用前景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阐明国审小麦新品种‘宁麦23’的选育背景和过程,揭示本地区小麦生态条件及其特点,为‘宁麦23’的推广应用及未来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利用国家长江中下游冬麦组2009—2013连续4年的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同时较全面地与对照品种‘扬麦158’作比较。‘宁麦23’丰产、稳产性较好,其平均产量比对照品种‘扬麦158’增产2.90%-9.51%,增产点次率71%-100%;该品种成穗数适中,穗型较大,每穗实粒数较多,千粒重较高,产量三要素较协调;‘宁麦23’成熟期早,中抗赤霉病,中抗至中感纹枯病,高抗黄花叶病,籽粒商品性较突出。此外也指出了‘宁麦23’的不足,并探讨了相应的扬长避短的利用策略。‘宁麦23’适合长江中下游麦区的苏皖淮南地区,湖北中北部及河南信阳、浙江中北部地区种植,尤其适合上述地区的中晚熟水稻茬推广应用。
姚国才马鸿翔张鹏姚金保姜朋许学宏
关键词:小麦早熟高产抗病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