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YW-N-52)

作品数:14 被引量:307H指数:12
相关作者:姜闯道石雷张金政唐宇丹孙国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吉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休眠
  • 4篇胁迫
  • 4篇光合特性
  • 3篇野生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3篇种子
  • 2篇杜鹃
  • 2篇盐胁迫
  • 2篇氧化酶
  • 2篇植物
  • 2篇生物量
  • 2篇水分
  • 2篇青稞
  • 2篇种子休眠
  • 2篇物量
  • 2篇萌发
  • 2篇抗氧化
  • 2篇抗氧化酶
  • 2篇海拔

机构

  • 24篇中国科学院植...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北京农业职业...
  • 2篇宁夏大学
  • 2篇吉林农业大学
  • 2篇云南省农业科...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亚...
  • 1篇辽宁农业职业...

作者

  • 12篇石雷
  • 10篇唐宇丹
  • 9篇姜闯道
  • 8篇张金政
  • 5篇姚涓
  • 4篇孙国峰
  • 4篇程明
  • 3篇路覃坦
  • 3篇何志
  • 2篇张娟
  • 2篇乔文艳
  • 2篇苏丹
  • 2篇李晓东
  • 2篇罗丽兰
  • 2篇平吉成
  • 2篇董燃
  • 2篇顾德锋
  • 2篇李志强
  • 1篇邢全
  • 1篇张开梅

传媒

  • 6篇园艺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中国野生植物...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草业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植物研究
  • 1篇农业科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2
  • 6篇2009
  • 14篇2008
  • 4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稞的光合特性及光破坏防御机制被引量:22
2008年
通过气体交换、荧光猝灭动力学以及反射光谱等技术研究了两个青稞(Hordeum vulgareL.)品种的光合特性及激发能分配。结果表明,青稞的光饱和点1000μmol m^-2s^-1右。在0~500μmol m^-2s^-1光强范围里,青稞叶片的光呼吸(Pr)随着光强升高而增加;光强超过500μmol m^-2s^-1后,光呼吸变化不明显。光呼吸占总光合的比例(Pr/Pm)随光强增强下降。随着光强增强,光系统II开放反应中心转化效率(Fv′/Fm′),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不断降低而青稞叶片的非光化学猝灭(NPQ)持续升高,说明越来越多的光能以热的形式耗散掉。光谱分析表明△PRI随着青稞叶片暴露于光下的时间迅速增大。因此,光呼吸不是青稞主要的光破坏防御机制,依赖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可能是田间青稞耗散过剩光能的主要途径。
程明李志强姜闯道石雷唐宇丹张金政
关键词:青稞强光光呼吸热耗散
低温对解除百合鳞茎休眠和促进开花的作用被引量:32
2007年
对目前国内外利用低温处理打破百合鳞茎休眠和促进开花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近年来在百合鲜切花周年生产中,通过低温解除鳞茎休眠,提高百合鲜切花品质,调节百合花期等方面的研究均有较大进展,但有关百合鳞茎的休眠机理和开花机理的研究仍然比较薄弱。在休眠机理方面,各激素间的互作关系以及分子水平上的研究是今后的重点。
罗丽兰石雷张金政
关键词:百合鳞茎休眠开花
猬实种子休眠特性研究被引量:24
2008年
以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猬实果实为试验材料,应用扫描电镜和石蜡切片进行形态解剖观察,通过吸胀和果皮胚乳抑制物测试等方法探讨了休眠原因,并采用硫酸、赤霉素处理及低温层积处理进行了打破休眠的试验。结果表明:(1)猬实具有坚硬厚实的果皮,机械束缚是休眠的主要原因;(2)胚乳中含有萌发抑制物质,沙藏或赤霉素处理可有效解除其生理休眠;(3)打破猬实休眠的最佳方法为:浓硫酸处理15min,并用400mg·L-1赤霉素处理,或仅用4℃沙藏30d。
何志唐宇丹石雷姚涓
关键词:猬实果实种子休眠赤霉素低温层积
北京乡土栎树育苗技术
本文总结近10年关于栎属植物应用技术试验研究结果,重点针对麻栎、栓皮栎、辽东栎、蒙古栎、槲树、槲栎和北京槲栎等7种(含变种)北京乡土栎属植物的种子采收、杀虫处理、萌发特性、贮藏技术、育苗管理、适应性和水肥管理及成苗移栽等...
唐宇丹姚涓
关键词:栎属植物种子处理园林应用
文献传递
不同温度下新铁炮百合幼苗的光合特性及其保护机制被引量:18
2008年
以新铁炮百合的两个主栽品种‘雷山一号’和‘Savaka’为材料,对其幼苗在不同温度下(25℃、32℃、38℃和44℃)的光合特性及光保护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低于38℃时净光合速率(Pn)下降幅度较小,高于38℃时显著下降。随着处理温度的提高,气孔导度(Gs)呈下降的趋势,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上升,气孔限制值(Ls)下降。不同处理温度下,两品种叶片最小荧光(Fo)无明显变化,最大荧光(Fm)和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下降程度较小。光下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呈持续下降趋势,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则随处理温度的提高而迅速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处理温度升高而提高。本研究表明‘雷山一号’和‘Sayaka’幼苗能够耐受32~38℃的高温;在较高的处理温度下,叶片可以通过提高非光化猝灭和抗氧化酶活性两种机制来保护光合机构免受伤害。
罗丽兰石雷姜闯道张金政
关键词:百合新铁炮百合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抗氧化酶
四种国产野生无髯鸢尾种子休眠类型的研究被引量:36
2009年
4种国产无髯鸢尾玉蝉花、山鸢尾、金脉鸢尾和西南鸢尾的种子均存在休眠,萌发情况因种而异。通过对鸢尾种子的吸水性研究、不同的切割处理、胚根伸长的机械阻力测量、离体胚生长势测定以及冷层积处理,发现4种鸢尾种子难以萌发的主要原因是胚的生长势不足以打破来自于珠孔端组织结构(胚乳和种皮)的机械束缚。试验表明,4种鸢尾种子离体胚是不休眠的,离体胚的萌发率达到100%而且幼苗生长良好;适当的切割,特别是切除珠孔端胚乳可有效破除种子休眠;冷层积或外源赤霉素处理也能极大地提高萌发率。综合整个试验结果,4种鸢尾种子的休眠类型更趋向于浅生理休眠。
路覃坦张金政孙国峰姜闯道李晓东石雷
关键词:离体胚休眠萌发生长势
青藏高原青稞的光合特性及激发能分配研究
<正>通过气体交换、荧光猝灭动力学以及反射光谱等技术研究了两个青稞品种的光合特性及激发能分配。结果表明,青稞的光饱和点1000μmolm-2s-1左右。在0~500μmolm-2s-1的光
程明姜闯道石雷唐宇丹张金政
关键词:青稞光合特性激发能分配
文献传递
濒危植物大花黄牡丹种子休眠萌发特性研究
本文以中国极危种大花黄牡丹种子为研究材料,采用常规种子形态特征观测、含水量与活力、生物抑制物测试、胚培养、变温层积、激素处理等方法,对其种子生物学特性、休眠与萌发及其与激素含量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解决了迁地保护过程中种...
何志唐宇丹姚涓石雷
文献传递
不同施肥水平对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Catawbiense Boursault’生物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高山杜鹃花色泽艳丽、花形多样且花期长,树姿亦千姿百态,有"花中之王"的桂冠。为研究不同的氮磷钾肥施用量对其生物量积累与分配及光合特性等的影响,在云南昆明开展了
乔文艳刘家迅姜闯道庄平石雷
文献传递
盐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2
2008年
针对盐胁迫影响光合作用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盐胁迫对植物光合器官的形态结构、光合作用过程、抗氧化系统以及渗透调节物质等方面.研究表明,盐胁迫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是由于不同的材料和实验方法,因此得出的结论也不同.为此盐胁迫对光系统Ⅱ(PSⅡ)的影响等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
张娟姜闯道平吉成
关键词:盐胁迫光合作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