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1C0005R)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何敏孟金兰罗海芸孔淑贞马元怡更多>>
相关机构:昆明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重庆工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帕金森
  • 3篇多巴
  • 3篇帕金森病
  • 3篇黑质
  • 2篇多巴胺
  • 2篇诱发电位
  • 2篇雌鼠
  • 1篇低剂量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动物实验研究
  • 1篇多巴胺能
  • 1篇多巴胺能神经
  • 1篇多巴胺能神经...
  • 1篇性别差异
  • 1篇易感性
  • 1篇神经元
  • 1篇听觉
  • 1篇能神经
  • 1篇能神经元

机构

  • 5篇昆明医学院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昆明学院
  • 1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昆明师范高等...

作者

  • 5篇何敏
  • 3篇孟金兰
  • 2篇杨黎江
  • 2篇罗海芸
  • 2篇马元怡
  • 2篇孔淑贞
  • 1篇杨映宁
  • 1篇罗耀辉
  • 1篇魏书均
  • 1篇熊文昌
  • 1篇沈放

传媒

  • 2篇昆明医学院学...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帕金森病病因学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3年
帕金森病是以涉及基底神经核直接与间接通路功能紊乱为特征的锥体外系疾病 ,后期部分患者伴有黑质外非多巴胺 (dopamine ,DA)能神经元的损伤 ,常伴有痴呆表现 ,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 .由此 ,有关帕金森病病因学与发病机制的研究也成为当前神经科学界关注的热点 。
孟金兰何敏
关键词:帕金森病病因学发病机制基底节个体易感性
低剂量MPTP致雌鼠黑质听觉P50诱发电位动态变化的实验研究
2006年
近年来有研究认为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高发病率可能与杀虫剂的广泛使用,即环境因素有关,而杀虫剂内含具有致多巴胺神经元损伤死亡的神经毒素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大量研究采用MPTP在大鼠、猴等动物上模拟制备PD模型,其症状、生物化学反应和神经病理改变与PD十分相似。
罗海芸何敏孟金兰罗耀辉杨映宁
关键词:MPTP诱发电位P50低剂量黑质雌鼠
胎鼠中脑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鼠纹状体感觉门控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在帕金森病鼠纹状体内移植孕14~18d同种胎鼠中脑细胞,观察植入细胞对纹状体感觉门控的影响及对大鼠旋转行为的改善。方法:①实验于2004-04/2005-05在昆明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神经生理室完成。取孕龄14~18d的SD胚胎鼠,无菌条件下分离出中脑腹侧区组织,调整细胞浓度为1×1011L-1,取细胞成活率大于85%的细胞悬液用于移植。②选取3月龄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25只,制备帕金森病模型,于纹状体内埋置记录电极,坐标为AP:-0.8mm,ML:2.6mm,DV:4.2mm。25只模型大鼠皮下注射阿朴吗啡1mL/kg,以雌鼠首尾相接向损伤对侧旋转360°为1圈,定向旋转大于7r/min、持续时间大于30min为帕金森病模型成功的标志,未达到标准的动物舍弃不用。共17只造模成功,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中脑细胞移植组12只、DMEM培养液移植组5只。③中脑细胞移植组注入已制备好的中脑腹侧细胞悬液,每点注射3μL,注射速度为0.5μL/min,注射完毕留针5min。DMEM培养液移植组按同方法操作,每点注射DMEM培养液3μL。④记录清醒、自由活动状态下帕金森病鼠纹状体感觉门控的变化,以第2个声音诱发的峰-峰值/第1个声音诱发的峰-峰值(T/C)作为评价指标,并观察帕金森病鼠旋转行为的改变。结果:实验选取25只成年雌性SD大鼠进行造模,共17只造模成功而进入结果分析。①胎鼠中脑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感觉门控的影响:中脑细胞移植组大鼠移植后第3~19天,纹状体感觉门控的T/C值较DMEM培养液移植组明显增大(66.74±11.83,43.23±7.99,P<0.05)。而第21~27天中脑细胞移植组纹状体感觉门控的T/C值明显减小,两组基本相似(46.28±9.86,43.23±7.99,P>0.05)。②帕金森病大鼠旋转行为的评价结果:与移植前比较,DMEM培养液移植组大鼠于移植后第3,6,10,14,21,28天的旋转行为未见改善(P>0.05);中脑细胞移植组移植后第1周其旋转行为亦无明显变化(P>
杨黎江何敏孔淑贞马元怡
关键词:帕金森病感觉门控纹状体多巴胺
帕金森氏病发病率的性别差异及机制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通过研究大鼠黑质受损时黑质感觉门控活动、多巴胺神经元数量和大鼠行为学异常变化的性别差异,探讨大鼠的PD发病率是否有性别差异以及可能的发病原因.方法在大鼠右侧黑质埋置记录电极,其中制备PD模型的大鼠同时在右侧黑质微量注射6-OHDA.分别记录各组黑质感觉门控P50;用阿扑吗啡诱发大鼠旋转,检测大鼠的PD发病率,并通过免疫组化测定黑质的TH+细胞数目.结果雌、雄PD模型组损伤侧黑质P50的T/C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鼠,且两组大鼠损伤侧黑质TH+细胞数目比各自健侧黑质分别减少;PD发病率雄鼠明显高于雌鼠,切除双侧卵巢的PD大鼠PD发病率明显高于保留卵巢的PD大鼠.结论(1)黑质DA神经元的生存及感觉门控P50活动的水平均和大鼠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有关,并且PD的发病率与性别相关,雄性PD发病率明显高于雌性.(2)体内低水平的雌激素在PD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杨黎江孔淑贞马元怡沈放何敏
关键词:雌激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
正常雌鼠及6-羟基多巴型帕金森病雌鼠黑质听觉P50诱发电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在清醒安静的自然状态下记录雌鼠黑质听觉P50诱发电位,同时观察6-羟基多巴胺对雌鼠黑质听觉P50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1/2004-01在昆明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神经电生理和帕金森病研究室进行。取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鼠61只,在右侧黑质致密带埋置电极后随机分为3组:①模型组(n=25)雌鼠黑质致密带给予4μL的6-羟基多巴(2g/L),以0.5μL/min速度推注,注射完毕留针5min。②溶剂对照组(n=15)则向黑质致密带内注入同等剂量维生素C。③正常对照组(n=21)不给药。采用试验/条件(T/C)刺激模式,在清醒安静的自然状态下记录各组雌鼠黑质听觉P50诱发电位。结果:51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黑质内微量注射神经毒剂6-羟基多巴可成功建立帕金森病模型(皮下注射阿朴吗啡1mL/kg后,定向旋转>7r/min,持续时间>30min为造模成功);成功率60%(15/25)。②P50试验/条件(T/C)比值:正常对照组为66.68±3.71;溶剂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64.05±5.89,P>0.05),模型组显著低于溶剂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39.90±5.41,P<0.01)。结论:①正常雌鼠黑质内存在听觉P50诱发电位。②多巴胺可能对黑质P50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孟金兰何敏罗海芸熊文昌魏书均
关键词:帕金森病诱发电位听觉黑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