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11130637)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3
相关作者:李水清姚强宋蔷熊刚徐晓光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燃烧
  • 2篇热解
  • 2篇煤粉
  • 2篇锯屑
  • 2篇积灰
  • 1篇电路
  • 1篇电路板
  • 1篇亚微米
  • 1篇亚微米颗粒
  • 1篇有机物
  • 1篇碳烟
  • 1篇碳烟生成
  • 1篇排放特性
  • 1篇气中
  • 1篇燃煤
  • 1篇燃烧过程
  • 1篇微米
  • 1篇稀释比
  • 1篇粒径
  • 1篇粒径分布

机构

  • 7篇清华大学

作者

  • 6篇姚强
  • 6篇李水清
  • 3篇宋蔷
  • 2篇李庚达
  • 2篇徐晓光
  • 2篇熊刚
  • 1篇卓建坤
  • 1篇刘洲洋
  • 1篇陈波
  • 1篇张易阳
  • 1篇王俊晶
  • 1篇彭科
  • 1篇邓斯理
  • 1篇陶雨洁

传媒

  • 4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燃烧科学与技...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1
  • 3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滞止火焰场中TiO_2颗粒的烧结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由于对颗粒粒径分布和晶型的显著影响,纳米TiO_2颗粒的烧结特征在滞止火焰合成工艺中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插入式热泳采样和对合成时间的调控,对颗粒在火焰中和滞止板上的烧结特征进行了研究,进而利用颗粒群平衡模型结合表面积线性衰减理论,对火焰中颗粒的团聚和滞止板上沉积颗粒的粒径分布进行了理论分析预测,其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王俊晶陶雨洁张易阳邓斯理李水清姚强
锯屑与煤混烧过程积灰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积灰降低锅炉效率,危及安全运行,是生物质燃烧技术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基于高温一维下行炉,选用锯屑和兖矿原煤作为燃料,通过自动控温采样枪收集积灰,分析积灰的采集效率、撞击效率和捕集效率等宏观效果参数。结果显示,锯屑与兖矿混烧时积灰倾向性显着增加。扫描电镜/能谱微观分析发现: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存在是积灰倾向增加的原因,两条主要途径是:碱性物质在飞灰表面冷凝增加了飞灰的表面黏性;碱性物质与硅铝酸盐结合形成低熔点的化合物。
徐晓光李水清刘洲洋宋蔷姚强
关键词:混烧积灰捕集效率
废旧电路板热解固液产物中溴的分布被引量:7
2009年
采用固定床和回转窑两种反应器,在不同温度下对废旧电路板进行热解,收集热解的固液产物,并测量产物中溴元素的含量,得到了电路板在热解过程中溴平衡的数据.结果表明,回转窑固体产物中的溴元素含量远远高于固定床,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回转窑中气相停留时间长,从而导致热解产生的HBr气体与电路板中Cu发生了二次反应.
彭科李水清陈波姚强
关键词:废旧电路板热解
烟气中钾含量对锯屑燃烧过程积灰的影响被引量:10
2009年
基于高温一维下行炉,以锯屑为燃料开展燃烧过程积灰实验研究。通过水洗处理和喷加雾化溶液的方式控制烟气中钾的含量,采用自动控温采样枪收集积灰样品。通过积灰量计算出积灰的采集效率,进而分析烟气中钾浓度与采集效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烟气中钾含量是影响积灰倾向的关键因素,积灰倾向随烟气中钾浓度的增加显著提高。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scanning electron microcopy,energy-dispersive X-ray,SEM/EDX)微观分析发现,烟气中的钾促进积灰形成的途径主要是:钾与硅铝酸盐结合形成的低熔点化合物促进了飞灰颗粒间的烧结;钾在飞灰表面冷凝增加了飞灰的表面黏性。
徐晓光李水清熊刚李庚达宋蔷姚强
关键词:锯屑燃烧积灰
典型煤种热解与燃烧过程挥发性有机物生成与排放特性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与臭氧的重要前体物之一,对大气环境影响日益突出。为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迫切需要全面加强VOCs污染的防治。燃煤过程是VOCs的重要人为排放源之一,其中煤粉热解以及燃烧初期阶...
徐静颖
关键词:VOCS煤粉热解
文献传递
煤燃烧亚微米颗粒数浓度特性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
2011年
煤粉燃烧过程中亚微米颗粒数浓度的准确采样和测量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本文基于清华大学高温一维炉实验系统产生的亚微米颗粒物,发展了适用于气溶胶扫描电迁移率颗粒粒径谱仪(SMPS)的两级氮气稀释水冷等速取样技术。为得到炉膛内亚微米颗粒的真实数浓度粒径分布,本文探索了不同稀释比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最后发展了基于成核、团聚和表面生长的颗粒群平衡模型来对两级稀释采样系统进行理论分析。
李庚达李水清卓建坤姚强
关键词:煤粉燃烧亚微米颗粒稀释比粒径分布
燃煤碳烟生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本文利用Hencken型的平面燃烧器,以激光诱导白炽光(LII)和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系统对燃煤碳烟的生成进行在线测量。对直径4~12 mm的煤柱颗粒开放式燃烧的OH和碳烟颗粒进行PLIF和LII的实验结果表明,燃煤形成碳烟和挥发分火焰几乎同时出现和消失,煤柱产生碳烟的持续时间约和煤柱颗粒的粒径的1.8次方呈正比。碳烟多在煤柱上方两翼产生,但是雷诺数大于100时会出现脱体造成分布的变化。燃煤产生的碳烟主要是在挥发分火焰的内部产生的,有时会出现集中喷射生成的现象。
熊刚李水清宋蔷姚强
关键词:碳烟燃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