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082004)

作品数:8 被引量:48H指数:4
相关作者:杨悦锁雷玉德曹玉清冶雪艳范伟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卡迪夫大学中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地下水
  • 3篇水化学
  • 3篇水化学特征
  • 3篇特征及成因分...
  • 3篇污染
  • 3篇化学特征
  • 2篇地下水水化学
  • 2篇地下水水化学...
  • 2篇油污染
  • 2篇石油污染
  • 2篇海水入侵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环境
  • 1篇地下水循环
  • 1篇油类
  • 1篇油类污染
  • 1篇生物降解
  • 1篇生物学
  • 1篇石油类

机构

  • 8篇吉林大学
  • 6篇卡迪夫大学
  • 1篇中北大学

作者

  • 7篇杨悦锁
  • 3篇曹玉清
  • 3篇雷玉德
  • 2篇韩建超
  • 2篇范伟
  • 2篇冶雪艳
  • 2篇高翠萍
  • 2篇宋晓明
  • 1篇杜新强
  • 1篇马臻
  • 1篇李婧
  • 1篇李树
  • 1篇晋日亚
  • 1篇张海燕
  • 1篇杨明星
  • 1篇夏雨波
  • 1篇路莹
  • 1篇刘娜

传媒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节水灌溉
  • 1篇世界地质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Agricu...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包气带土壤对石油烃的截留作用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包气带土壤对地表污染物的截留作用是地下水免受污染的一道天然屏障。土壤截留污染物的能力对地下水石油烃污染的治理起着关键作用。在对实际污染场地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土柱淋滤、吸附/解吸、石油挥发等室内模拟实验,研究包气带土壤对石油烃的截留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细砂、中砂和粗砂3种土壤对石油烃的截留率分别为81.0%、75.2%和70.2%,土壤对石油烃的截留作用很强;土壤深度与总石油烃浓度之间呈负指数关系;不同土层厚度与其对石油烃截留率之间呈对数增长关系。吸附/解吸实验得出,细砂、中砂和粗砂的阻滞系数分别为2 020 554、1 791 444和1 295 855,阻滞系数越大,对石油烃的截留能力也就越强。挥发实验表明,细砂、中砂和粗砂中石油的挥发率分别为1.66%、3.67%和7.34%,石油的挥发作用较小。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当土壤表层石油烃进入包气带过程中,吸附/解吸对土壤的截留能力起着主导作用。实验结果为石油烃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石油烃污染修复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杨明星杨悦锁曹玉清夏雨波雷玉德
关键词:石油污染包气带淋滤实验
石油类污染地下水土环境的曝气修复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曝气修复是一种去除水土环境中挥发性污染物的高效技术,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但其机理有关的工作仍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以石油类污染的饱和地下水土环境为研究对象,选取柴油作为代表性污染物,建立一维土柱模拟装置,开展地下水曝气修复技术的实验研究。通过5个土柱曝气系统的运行与监测,分析不同土壤介质、曝气流量条件对曝气过程及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利用曝气修复技术可有效去除挥发性污染物,且增加曝气流量有利于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高渗透率介质中污染物去除效率要高于低渗透率介质。此结论可为曝气修复技术的其他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范伟杨悦锁曹玉清雷玉德李树
关键词:污染柴油
当地下水邂逅DNA:石油类有机污染及其生物降解被引量:3
2012年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研究发展到今日,已经成为一门涉及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地下水污染的控制和修复研究更需要跨学科的技术和知识支持,而生物修复作为一种高效低耗修复的技术成为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微生物因其自身特性及其对污染的降解主导特征对确定有机物污染场地的永续修复具有重要意义。简要地综述了地下水有机污染及其原位修复、有机污染物和地下环境微生物的交互作用,进一步聚焦生物降解机制、生物修复和细菌研究。在此基础上以某石油污染场地地下水为例,进行了地下水中分离微生物菌株及其降解特征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放线菌降解效果最好,细菌和真菌次之;两两组合降解效果好于单菌,表明存在协同作用;不同菌株混合降解率较低,表明具有拮抗作用。通过动力学实验得出对TPH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及其降解速度和降解半衰期。就微生物对有机组分降解而言,烷烃和总石油烃降解规律相似;难降解组分降解率低,后期因烷烃转化使其浓度升高;苯浓度变化不大。微生物活性实验表明:活菌总数和脱氢酶活性与降解率呈正相关变化。运用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得出了具体的菌种。
杨悦锁雷玉德杜新强韩建超曹玉清
关键词:石油污染生物降解菌种鉴定分子生物学
利比亚Wadi Bay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英文)
2010年
[目的]分析利比亚WadiBay干谷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形成原因,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地下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利比亚Wadi 8Bay(Bay干谷)地区为例,运用Piper三线图示法、描述性统计、离子比例系数法、同位素证据,系统研究了利比亚WadiBay地区干旱气候条件下浅层地下水特殊的水化学特征。[结果]区域地下水含盐量很高,矿化度(TDS)在3.2~8.4g/L,地下水类型主要为Cl、SO4--Na、Ca,其次为Cl.SO4-Na、Ca、Mg;地下水中Cl-、Na+、SO42-等在距海70km处浓度产生突变,而Mn2+、Ba2+、Si2+、NH4+与NO3-并无同样突变现象。[结论]比亚WadiBay干谷地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溶虑作用、蒸发浓缩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关系不大,主要成因为海水入侵过程中的咸淡水混合作用。
宋晓明高翠萍Basher HM杨悦锁
关键词: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海水入侵WADIBAY
五大连池药泉山地下水循环特征的水化学证据被引量:6
2012年
基于药泉山矿水区地下水勘察数据,利用Piper图和统计分析描述了地下水水化学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运用PHREEQC软件对径流路径进行反向模拟,进一步探讨矿水区地下水的循环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矿水区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西部地下水补给,承压水无区外补给,地下水主要沿断裂从西南向东径流,自东部南北向断裂带以泉的形式排泄;在西南补给-径流带地下水由潜水下渗补给承压水,在排泄区地下水由深层向上顶托补给浅层地下水。药泉山地下水循环特征可为矿泉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韩建超张海燕杨悦锁冶雪艳
关键词:地下水循环水化学特征PHREEQC
青肯泡地区地下水中锶富集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19
2010年
锶在地下水营力作用下迁移和转化,其富集特征具有重要的水文地球化学意义,且与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其分布特征及富集成因值得关注。在掌握研究区基本背景的前提下,采集地下水样品进行锶含量分析测试,刻画该区地下水中锶的质量浓度水平,研究不同空间位置、浅/深层含水层系统中锶的分布,以及与处理塘、滞洪区水样中锶分布之间的关系。分析本区锶富集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R-型因子分析法,结合区域地层矿物成分分析及土(粪)样锶含量测试结果,明晰该区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形成的控制作用,探索锶富集的形成原因。结果显示:该区水文地球化学环境与所处干旱半干旱松嫩低平原大区域环境特征有一致性规律,区内地下水中锶富集程度较高,平均质量浓度达1.17mg/L,且锶富集成因由水岩作用和非点源污染共同控制。
范伟杨悦锁冶雪艳路莹
关键词: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地下水
混凝法处理煤泥水的试验被引量:1
2011年
煤泥水难于自然沉降。通过煤泥水性质分析和混凝效果对比实验,选择PAC--NPAM联用处理煤泥水。正交试验具体分析凝聚剂投加量、絮凝剂投加量、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对混凝法处理煤泥水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即:采用PAC--NPAM混凝法处理煤泥水有较好的效果,COD和SS的去除率均>95%,处理后水质的各项指标均能达到国家相关排放标准,且能满足洗煤工艺的用水要求。
李婧刘娜马臻晋日亚
关键词:煤泥水混凝法
利比亚WadiBay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分析利比亚Wadi Bay干谷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形成原因,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地下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利比亚Wadi Bay干谷地区为例,运用Piper三线图示法、描述性统计、离子比例系数法、同位素证据,系统研究了利比亚Wadi Bay地区干旱气候条件下浅层地下水特殊的水化学特征。[结果]区域地下水含盐量很高,矿化度(TDS)在3.2~8.4 g/L,地下水类型主要为Cl.SO4-Na.Ca,其次为Cl.SO4-Na.Ca.Mg;地下水中Cl-、Na+、SO42-等在距海70 km处浓度产生突变,而Mn2+、Ba2+、Si2+、NH4+与NO3-并无同样突变现象。[结论]利比亚Wadi Bay干谷地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溶虑作用、蒸发浓缩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关系不大,主要成因为海水入侵过程中的咸、淡水混合作用。
宋晓明高翠萍Basher H M杨悦锁
关键词: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海水入侵干旱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