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13BAD07B05)

作品数:12 被引量:143H指数:7
相关作者:肖凯陈曦崔彦宏刘梦星牛海峰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财政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玉米
  • 7篇夏玉米
  • 6篇小麦
  • 5篇氮素
  • 4篇冬小麦
  • 3篇倒伏
  • 3篇化控
  • 3篇高产
  • 2篇氮磷钾
  • 2篇氮水平
  • 2篇氮素利用
  • 2篇氮素吸收
  • 2篇氮素用量
  • 2篇养分
  • 2篇养分吸收
  • 2篇施氮
  • 2篇磷钾
  • 2篇节水
  • 2篇黄淮
  • 2篇黄淮海

机构

  • 13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作者

  • 2篇陈曦
  • 2篇肖凯
  • 1篇边大红
  • 1篇张丽娟
  • 1篇李谦
  • 1篇杜雄
  • 1篇郝晓然
  • 1篇吉艳芝
  • 1篇牛海峰
  • 1篇贾秀领
  • 1篇梁双波
  • 1篇刘梦星
  • 1篇崔彦宏
  • 1篇吕丽华
  • 1篇彭亚静
  • 1篇王玮
  • 1篇汪新颖
  • 1篇刘志鹏

传媒

  • 3篇河北农业大学...
  • 3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2017年中...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淮海夏玉米倒伏及化控抗倒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18年
倒伏是制约黄淮海平原区夏玉米增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创新防止倒伏的技术措施是目前玉米高产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化控技术是除品种选择外解决作物高产与倒伏矛盾的有效措施之一。国内外学者从农艺性状、解剖学特征、生理代谢变化及分子机理等方面对作物化控抗倒栽培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综述黄淮海平原区夏玉米倒伏分类、发生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化控技术对玉米抗倒伏的调控机制及其应用的发展历程,对解决该地区玉米倒伏问题实现高产、抗倒栽培提供参考。
李姝彤边大红何璐王东梅郑晓萌崔彦宏
关键词:夏玉米倒伏黄淮海平原化控技术
氮磷钾配施对超高产夏玉米养分吸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1
2019年
旨在深入研究氮磷钾均衡施肥和分别减施氮、磷和钾肥对河北平原超高产夏玉米养分吸收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本试验以‘郑单958’为材料,采用常规植株养分测试和产量性状分析方法,进行不同养分处理下植株各生育时期氮磷钾含量和成熟期产量测定。与不施肥空白对照(CK)相比,氮磷钾均衡施肥处理(T)和分别减施氮素处理(T-N)、磷素处理(T-P)及钾素处理(T-K),显著增加各生育时期、生育阶段和全生育期的植株氮、磷和钾的积累量,提高吸收速率、产量、穗粒数和千粒重。T-N、T-P和T-K植株氮磷钾积累量、吸收速率和产量较处理T显著降低,其中以T-N减幅最大,T-P次之,T-K最小。各处理植株生育期间氮磷钾吸收速率呈单峰曲线,氮磷吸收高峰为大口—吐丝期,钾吸收高峰为拔节—大口期。不同处理每生产100 kg籽粒吸收N为2.07~2.81 kg、P_2O_5为0.67~0.83 kg、K_2O为2.21~2.52 kg,各施肥处理生产单位籽粒的氮、磷和钾量高于CK。本研究表明,适宜氮磷钾肥配施,具有改善生育期间植株养分积累、提高植株养分含量、增强植株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作用。
陈曦白倩倩史桂清肖凯
关键词:夏玉米超高产养分积累养分吸收
氮量及减灌对冬小麦旗叶生理参数和细胞保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0
2018年
为给小麦水氮高效栽培提供依据,以水氮响应特征不同小麦品种保麦10(适合高水肥)和石麦22(节水型)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春季灌水次数对小麦旗叶光合色素含量、保护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増施氮素和增加灌水次数能提高供试品种旗叶叶绿素a、b含量、可溶隆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气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改善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减少细胞膜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累积量。高水氮组合(N225结合春季2次灌水)下保麦10和石麦22旗叶生理生化参数及产量性状的差异较小;在高氮、低氮灌1水下,与保麦10相比,石麦22旗叶生长中后期被测细胞保护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MDA含量显著降低,产量得到明显改善。石麦22较强的耐低氮及干旱能力与其水氮胁迫下植株上位叶维持较高光合色素含量、较多渗透物质含量和较强细胞保护酶活性有关。
刘志鹏陈曦杨梦雅赵颖佳肖凯
关键词:小麦氮素用量生理生化参数
根层调控对小麦-玉米种植体系氮素利用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针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高产田水肥资源利用效率低、氮素累积严重的问题,探索不同根层调控措施对作物氮素利用及土壤NO3--N残留的影响。【方法】以华北平原高产粮田为对象,设置传统水氮、水氮调控、调控+土壤调理剂(Agh)、调控+CRU(用含量为43%的缓释尿素代替氮肥)和调控+植物生长调节剂(GGR)田间小区试验,采集测定土壤、植株及根系样品,分析不同根层调控措施对氮素利用的效果。【结果】在控水减氮前提下,调理剂和GGR处理的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吸氮量均高于传统水氮。小麦拔节期GGR处理80—100 cm土层根系分布较多,表明GGR能促进中下层根系的发育;玉米大喇叭口期,藁城调理剂和大名GGR处理20—50 cm土层的根长密度均明显高于传统水氮。第一个轮作季,藁城和深州GGR的0—200 cm土体各土层硝态氮残留量均显著低于传统水氮,尤其在60—100 cm土层硝态氮的残留最低;第二个轮作季,藁城调理剂和大名GGR处理各土层硝态氮的残留量显著低于传统水氮。第一个轮作季的调理剂和第二个轮作季的GGR(藁城)的氮素表观亏缺量较大,说明根层调控促进了作物对土壤累积氮素的利用。根层调控措施能够达到经济和生态的双赢,灌溉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氮偏生产力(PFPN)较传统水氮平均提高了2.47 kg·m-3和18.08 kg·kg-1,平均增收258.43元/667 m2。【结论】在华北平原高产田,不同根层调控措施的小麦、玉米单季及周年的产量较传统水氮平均分别提高了8.58%、5.99%和7.13%;两季作物收获后0—100 cm土层中土壤硝态氮残留量较传统水氮平均分别降低了70.73和59.44kg·hm-2,明显降低了土壤硝态氮的残留,减缓了向土体深层的淋溶损失;促进了小麦、玉米关键生育期根系的发育。总之,通过在控水减氮的基础上添加土壤调理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GGR)可以显著提高作物产量,�
彭亚静汪新颖张丽娟郝晓然乔继杰王玮吉艳芝
关键词:小麦-玉米轮作土壤调理剂
双重化控对夏玉米茎秆、根系发育及植株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正>【研究背景】目前玉米生产中应用的乙烯利复配剂在抑制玉米节间发育,降低株高,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的同时加入了促进型调节剂,减轻了对玉米果穗的抑制,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然而,关于其对玉米节间发育及产量形成的调控机制尚不明...
边大红刘梦星陈苗苗杜雄崔彦宏
关键词:玉米根系发育倒伏
文献传递
不同灌溉畦长下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形成特点被引量:5
2017年
为确定河北辛集井渠结合灌区小麦适宜的灌溉畦长,2014-2015年和2015-2016年分别设3个畦长(15,45,80 m)和4个畦长(15,30,45,60 m),研究了畦长对小麦灌水均匀度、土壤硝态氮垂直分布、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畦宽8.3 m时,30~45 m灌溉畦长可实现高产,15~45 m畦长可得到较高的WUE。小麦耗水量、灌水量和灌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均随畦长的增加而增加,而土壤耗水量趋势与之相反,说明短畦的节水效果较好,对土壤贮水利用率更高。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和干物重变异系数均随畦长的增加而变大,长畦(60 m)处理灌溉不均使最终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较低。随畦长增加40~20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也呈增加趋势,当畦长超过45 m,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幅明显。因此,畦长30~45 m可同时实现高产和高水分利用效率,灌水均匀度较高,土壤硝态氮含量较低,可为该区推荐的畦田长度。
吕丽华李谦姚海坡贾秀领梁双波
关键词:小麦耗水特性
节水条件下供氮水平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为给小麦水氮高效栽培提供依据,以高水肥品种保麦10和抗旱品种石麦22为材料,研究了春季节水条件下高氮(施N 225 kg·hm^(-2))、低氮(施N 112.5 kg·hm^(-2))处理的小麦植株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结果表明,与低氮处理相比,高氮处理下小麦各生育时期的植株氮累积量增多,累积强度增大。小麦成熟期籽粒、茎秆、叶片和颖壳的氮累积量、花前氮转运量和籽粒产量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高氮处理下,品种间各生育时期、阶段氮累积数量、吸收强度、氮利用特征参数和产量无明显差异;低氮处理下,与保麦10相比,石麦22各生育时期、阶段的氮累积量、氮素累积强度、氮收获指数、花前氮转运量、花前氮转运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不同程度增高,且差异多达显著水平。这说明小麦对低氮供应的响应特征在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抗旱小麦品种石麦22节水低氮栽培下具有较强的氮素吸收和转运能力,这可能是该类别小麦品种抗旱高产的重要生理基础。
史桂清白倩倩郭程瑾肖凯
关键词:小麦节水栽培供氮水平氮素吸收氮素利用
玉米杂交种苗期抗旱性鉴定与评价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确定玉米杂交种苗期抗旱性的鉴定指标,进一步筛选出苗期抗旱性强的玉米品种。[方法]以河北省主推和新审定的20个玉米杂交种为材料,通过苗期沙培试验,测量苗期根条数、根长、根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根体积、总生物量、鲜重根冠比、干重根冠比8个根系性状。[结果]干旱胁迫对苗期8个根系性状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根长、根表面积和干重根冠比在不同品种间和不同处理间均表现显著差异,可作为抗旱指标。综合3个抗旱指标的分类结果,认为农单08-5为强抗旱品种,伟科702和郑单958为中度抗旱品种,先玉335为弱抗旱品种。[结论]该研究筛选出苗期抗旱性玉米品种,为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赵永锋王亚卿贾晓艳祝丽英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苗期抗旱性抗旱指标
氮肥分配方式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调控效应被引量:4
2018年
以‘郑单958’为材料,对不同施氮方式调控河北平原区超高产夏玉米产量、氮素吸收积累和利用特性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施氮对照(T1)相比,各种施氮处理(T2~T5)植株的氮素累积量和产量均显著提高。各种等量施氮(375kg/hm^2)处理中,与常规施氮处理(T2,30%底施结合70%大喇叭口追施)相比,氮素后移处理T3(30%底施、50%大喇叭口追施和20%开花追施)、T4(30%底施、40%大喇叭口追施和30%开花追施)和T5(30%底施、30%大喇叭口追施和40%开花追施)生育后期各时期和阶段(开花-灌浆和灌浆-成熟)植株和茎、叶、籽粒的氮累积量增多,其中以T4植株和上述器官的增幅最大。不同处理成熟期穗粒数、粒重和产量及表现特征与各处理植株及各器官的氮素积累能力一致。此外,氮素后移处理(T3~T5)较常规施氮处理(T2)成熟期植株的氮效率参数(如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增大,单位籽粒吸收氮量增加,营养器官的氮素转运率降低,表明氮素后移处理(T4)通过改善生育后期氮素吸收,具有增强穗粒发育、籽粒灌浆进而促进增产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作用。不同施氮处理各生育时期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植株氮素积累特性的表现特征相似,表现为T3~T5明显高于T2。本研究表明,河北平原区适宜氮素后移施氮方式(如T4)能改善夏玉米生育后期植株氮素营养,促进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提高。
刘志鹏杨梦雅陈曦肖凯
关键词:夏玉米超高产氮肥后移氮素吸收氮效率
节水灌溉条件下不同施磷量对冬小麦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9
2018年
为提高节水灌溉条件下小麦磷素利用效率,以济麦22和石优20为材料,设置60、120和180kg P2O5·hm-2三个磷素供应水平(分别用P60、P120和P180代表)研究了节水栽培下磷素(P)用量对小麦P吸收和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小麦品种在各生育时期植株干重均随施P水平增高而提高;低P(P60)水平下石优20植株干重较大,在高P(P180)水平下济麦22则植株干重较大。两小麦品种各生育时期植株P含量均以高P处理下较高,且石优20高于济麦22。随施P水平的增高,小麦植株P累积量增多,P累积速率增大,以开花至成熟期P累积速率较高,且施P水平对P累积速率有正向调控作用。成熟期,植株各器官的干重、P累积量和P分配比例均以籽粒最高,茎秆和叶鞘及叶片次之,颖壳和穗轴最低;各器官P含量以籽粒最高,茎秆、叶鞘、颖壳和穗轴次之,叶片最低,表明生育后期植株体内P素主要向籽粒转运、积累。低P和中P(P120)处理下,石优20产量显著高于济麦22;高P处理下,石优20的产量较济麦22低。随供P水平的提高,植株花前的P转运量和P转运效率增大,但P贡献率、P利用效率和P肥偏生产力下降。不同品种相比,石优20植株的花前P转运量和营养器官P贡献率与济麦22相近,但石优20的P收获指数、花前P转运效率、P利用效率和P肥偏生产力较济麦22低。研究表明,节水条件下,小麦养分高效品种石优20在低P水平下具有较高P吸收能力和籽粒产量,适当施P可增强济麦22植株生育后期P的吸收、利用能力和高产潜力。
白倩倩史桂清郭程瑾肖凯
关键词:冬小麦供磷水平磷素吸收磷素利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