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2002HG001) 作品数:9 被引量:11 H指数:3 相关作者: 孙沫逸 孙文斌 戴建武 陈伟 郑军 更多>> 相关机构: 第四军医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蛋白抗原肽形式的选择和合成 2010年 目的:确定和合成p12的多抗原肽序列。方法:根据以往实验研究和经验选择合成抗原肽的形式,利用Fmoc氨基酸,通过多肽固相合成法合成所选择抗原肽序列。利用高压液相色谱技术进行纯度检测。结果:选择了抗原肽序列的多抗原肽形式进行合成,最终得到8分支的p12-MAPs(ECLAETERNARS)11 mg,经HPLC分析纯度达到89.43%。结论:p12多抗原肽的合成为制备p12蛋白的抗原肽抗体奠定了基础。 孙文斌 孙沫逸 李英梅关键词:肿瘤 抗原 肽类 人CDK2-AP1(DOC-1)酵母双杂交诱饵质粒自激活作用鉴定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验证诱饵质粒pBD-DOC-1在酵母双杂交系统的自激活性及毒性作用,为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yeasttwo-hybrid system)筛选与p12DOC-1/CDK2-AP1相互作用的蛋白建立实验基础。方法将诱饵质粒pBD-DOC-1转化到酵母细胞MAV203中,检测诱饵蛋白有无毒性和自激活作用。同时利用对照质粒组筛选组氨酸(His)本底表达抑制剂3AT(3-氨基-1,2,4-三唑)的合适工作浓度。结果诱饵质粒pBD-DOC-1成功转化到酵母细胞MAV203中,对宿主酵母细胞无毒性,对报告基因无自激活作用。确定了组氨酸(His)本底表达抑制剂3AT(3-氨基-1,2,4-三唑)的合适工作浓度。结论诱饵质粒pBD-DOC-1可以用于酵母双杂交实验,为进一步运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在人类组织cDNA文库中筛选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奠定了基础。 倪前伟 孙沫逸 戴建武 韩津 曹立雪 金伟 郑军 李建虎关键词:酵母双杂交 自激活 人doc-1蛋白抗原肽的设计 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设计人doc 1蛋白的B细胞连续性抗原表位。方法 根据氨基酸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和互联网上蛋白质序列分析软件分析抗原表位 ,包括EMBOSS、COILS 2 .1方案以及亲水性分析、二级结构转角、电荷数、屈曲性分析等 ,确定B细胞连续性抗原表位。结果 doc 1蛋白连续性抗原表位可能位于第 75~ 87、10 8~ 115位氨基酸残基附近。结合其功能特点等原则 ,第 10 8~ 115被确定为合成肽序列。结论 doc 1蛋白B细胞连续性抗原表位的设计 ,为利用合成肽制备抗人doc 1蛋白抗体提供了理论依据 ,也为进一步研究doc 1基因及其蛋白功能奠定了基础。 孙文斌 孙沫逸 雷德林 程晓兵 洪咏龙关键词:氨基酸 生物信息学 抗原表位 口腔肿瘤 口腔鳞癌中p12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p12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0例口腔鳞癌组织,4例重度异常增生,8例口腔粘膜溃疡,6例口腔正常粘膜组织中p12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口腔鳞癌及重度异常增生组织中p12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炎性病变及正常粘膜组织。结论:p12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常为缺失,说明其作为一种候选抑癌基因在口腔鳞癌的发生中可能起一定作用,且不存在组织部位特异性。 孙沫逸 邵小钧 李建虎 任军 郑军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口腔癌缺失基因(doc-1)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被引量:1 2003年 DOC -1是一个进化上高度保守 ,显示杂合性缺失和在恶性角化细胞表达明显消失的基因。p12(DOC -1)是DOC -1基因编码的生长抑制因子蛋白 ,它在口腔鳞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不仅能抑制肿瘤的生长 ,其表达水平还与口腔肿瘤患者的预后紧密相关。进一步的研究有利于理解口腔肿瘤的发病机理 ,为诊断、治疗和预防口腔肿瘤 ,提供新的作用靶点。 孙文斌 孙沫逸 雷德林关键词:口腔癌 缺失基因 生长抑制因子 抑癌基因 GST-P12融合蛋白的抗体制备、鉴定及免疫组化分析 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p12DOC-1基因及其蛋白在口腔癌发生中的作用与调控机制,将已表达纯化好的GST-p12融合蛋白进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方法:将构建好的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DOC-1转化BL21(DE3)型大肠杆菌,用IPTG诱导表达,得到GST-p12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柱纯化后电泳,再割胶研磨作为抗原直接免疫家兔,经Western blot及ELISA检测抗体效价及特异性并做免疫组化分析。结果:得到较高纯度的GST-p12融合蛋白,获得了兔来源的抗p12DOC-1血清,经蛋白免疫印迹杂交反应及免疫组化分析证实所得的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效价。结论:成功制备了兔抗人的p12DOC-1抗血清,为进一步研究p12DOC-1在口腔癌中发生缺失的机理打下基础。 邵小钧 陈伟 孙沫逸 孙文斌 戴建武 张圃关键词:蛋白 融合蛋白 多克隆抗体 免疫组织化学 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cDNA表达文库的建立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构建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cDNA文库。方法:用Trizol法提取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总RNA,使用Oligotex mRNA Mini Kit分离纯化mRNA,使用Library Construction Kit and cDNA SynthesisKit构建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cDNA表达文库。结果: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cDNA表达文库的初始文库滴度为5.4×105pfu/ml,重组率为95%,扩增后文库滴度为7.8×107pfu/ml。结论:成功构建了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cDNA表达文库,为进一步筛选人舌癌相关基因及蛋白奠定了基础。 张永强 孙沫逸 戴建武 曹立雪 胡鹏 任军 郑军关键词:CDNA表达文库 口腔鳞癌组织中doc1基因mRNA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doc1基因的转录产物p12蛋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检测doc1基因mRNA在不同分化的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3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和20例正常口腔黏膜中doc1基因mRNA的表达,并分析doc1基因mRNA表达量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doc1基因mRNA在高、中、低分化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灰度平均值为:1.35±0.04,1.20±0.05,1.08±0.03;正常口腔黏膜上皮doc1mRNA的灰度平均值为:1.58±0.15,表达高于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高中低分化的口腔鳞状细胞癌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doc1基因可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早期具有重要作用,doc1mRNA低表达可能是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早期事件。 任军 冯源 陆伟 李建虎 杨耀武 孙沫逸关键词:信使RNA DOC-1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 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克隆DOC-1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纯化出其重组蛋白。方法:从人胎脑组织中提取总RNA,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DOC-1的CDS序列,再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该基因片段依次克隆到pMD18-T和pGEX-4T-1载体中,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DOC-1,经酶切、测序鉴定后,用该重组质粒转化E.coliBL21,用IPTG诱导表达,GlutathioneSepharose4B柱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结果:电泳证实RT-PCR扩增产物与预期目的基因DOC-1长度一致,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DOC-1基因序列完全一致,IPTG诱导后经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在相对分子质量38000左右出现新的蛋白表达条带,经亲和层析柱纯化后得到高纯度的GST-p12重组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pGEX-4T-1-DOC-1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出GST-p12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p12DOC-1蛋白打下了实验基础。 邵小钧 孙沫逸 李连科 陈伟 杨耀武 李建虎关键词: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