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K17B11)

作品数:76 被引量:663H指数:18
相关作者:钟其顶熊正河范文来程池姚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江南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8篇理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26篇白酒
  • 20篇色谱
  • 20篇相色谱
  • 13篇生物胺
  • 13篇气相
  • 13篇气相色谱
  • 11篇葡萄酒
  • 11篇香型
  • 11篇香型白酒
  • 10篇质谱
  • 10篇黄酒
  • 9篇发酵
  • 8篇大曲
  • 7篇芝麻
  • 7篇芝麻香
  • 7篇芝麻香型
  • 7篇芝麻香型白酒
  • 7篇氨基甲酸乙酯
  • 6篇高温大曲
  • 5篇液相色谱

机构

  • 46篇中国食品发酵...
  • 15篇江南大学
  • 10篇天津科技大学
  • 6篇北京工商大学
  • 6篇河北大学
  • 4篇新疆农业大学
  • 3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北京联合大学
  • 2篇广西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河北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华夏长城葡萄...
  • 2篇北京龙徽酿酒...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山东轻工业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21篇钟其顶
  • 18篇熊正河
  • 14篇范文来
  • 12篇程池
  • 11篇姚粟
  • 10篇薛洁
  • 9篇李国辉
  • 9篇王道兵
  • 7篇刘洋
  • 6篇赵彩云
  • 6篇孟镇
  • 6篇葛媛媛
  • 6篇高红波
  • 5篇王德良
  • 5篇李辉
  • 5篇张凤杰
  • 4篇赵婷
  • 4篇李红
  • 4篇刘明
  • 3篇冯旭东

传媒

  • 18篇酿酒科技
  • 14篇食品与发酵工...
  • 12篇食品工业科技
  • 7篇中国酿造
  • 5篇质谱学报
  • 3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酿酒
  • 2篇食品科学
  • 2篇食品研究与开...
  • 2篇现代食品科技
  • 2篇食品科学技术...
  • 1篇中国调味品
  • 1篇食品科技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广州化工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年份

  • 2篇2016
  • 18篇2015
  • 24篇2014
  • 16篇2013
  • 16篇2012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酒中5种生物胺的HPLC定量分析被引量:19
2013年
应用紫外检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检测技术,建立了白酒中多种生物胺的定量方法。定量方法包括液液萃取(LLE)、丹磺酰氯柱前衍生、氮吹浓缩、RP-HPLC检测。采用Agilent C_(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采用乙腈和水,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4mL/min,柱温为20℃,检测波长为254nm。该方法在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5种生物胺的最低检测限为0.001~0.032mg/L,相对标准偏差(RSD)低于6%,回收率为80.19%~104.05%。研究结果表明,白酒中生物胺与发酵酒中不同,其吡咯烷浓度最高。初步检测了三种基本香型的白酒,与浓香型、清香型白酒相比,酱香型白酒具有更低的生物胺。
温永柱范文来徐岩聂尧
关键词:白酒生物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衍生化
西北高原青稞酒重要挥发性香气成分被引量:16
2013年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液液微萃取(LL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及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技术(GC-FID),对西北高原地区清香型青稞酒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研究,共分析定量出69种香气成分。其中龙脑、长叶松稀和γ-萜品烯等为首次在清香型白酒中定量报道。结合香气活力值(OAV)分析,发现青稞酒中最重要的香气成分为3-甲基丁醛(OAV=12590)。丁酸乙酯、辛酸乙酯、戊酸乙酯、3-甲基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乙酸-3-甲基丁酯的OAV>1000,对青稞酒整体风味有重要贡献。
高文俊范文来徐岩
关键词:青稞酒香气化合物气相色谱-质谱法
芝麻香型白酒高温大曲嗜热功能菌的筛选与鉴定被引量:12
2013年
以芝麻香型白酒高温大曲为材料,采用55℃高温分离培养,通过平板透明圈法初筛和三角瓶固态发酵物蛋白酶活力测定复筛,分离筛选嗜热功能细菌,并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进行菌株鉴定。结果表明,55℃条件下共分离获得85株嗜热细菌,其中M5中性蛋白酶活力为96.06 U/g,优于对照菌株。菌株M5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枯草亚种(Bacillus subtilis subsp.Subtilis),该菌株可制成微生物强化菌剂,应用于芝麻香型白酒的高温制曲过程中。
姚粟张明娟刘勇信春晖许玲张柏林程池
关键词:芝麻香型白酒高温大曲中性蛋白酶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酱油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被引量:4
2012年
建立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E-GC-MS)检测酱油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方法。酱油样品采用乙腈-水(84∶16)提取,提取液经石油醚脱脂后过C18小柱净化,滤液吹干后经三甲基硅咪唑(1-Trimethylsilylim-idazole,TMSI)-三甲基氯硅烷(Chlorotrimethylsilane,TMCS)(10∶1)衍生5 min,最终GC-MS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此方法对DON的线性范围为0.025~8.0μg/mL,相关系数(R2)为0.999 5,定量限(S/N=10)和检出限(S/N=3)分别为16.67 ng/mL和5 ng/mL。在添加水平为0.05、1.00和8.00μg/mL时,实际样品的平均回收率在82%~10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5%~8%。此方法具有提取效率高,净化效果好,灵敏度高等优点,适用于酱油中DON的检测。采用此方法对市售的19种酱油进行检测,DON含量范围在0.04~1.24μg/mL间。
王娅琴赵谋明赵海锋
关键词: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酱油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发酵型饮料酒中生物胺含量的调查与分析被引量:21
2012年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以丹磺酰氯柱前衍生,分析了我国市场中32个啤酒样品、32个葡萄酒样品和12个黄酒样品中生物胺的含量。结果表明,我国啤酒、葡萄酒样品中含有较低的生物胺物质,平均含量分别为4.787 mg/L和11.240 mg/L,黄酒中生物胺含量较高,达到了78.304 mg/L。3种饮料酒含量较多的单体生物胺均为腐胺和酪胺,我国葡萄酒中的组胺含量低于国际现有组胺标准的最低限量要求。不同企业生产的啤酒样品和不同原产地的葡萄酒样品中组胺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黄酒样品中生物胺含量为18.603~140.010 mg/L,样品间差异很大。
张敬赵树欣薛洁张凤杰赵彩云
关键词:生物胺啤酒黄酒饮料酒
黄酒中生物胺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3
2013年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了黄酒酿造原料、发酵剂和不同年份酒中的生物胺含量,并对传统工艺和机械化生产过程中生物胺含量的变化进行了跟踪分析,剖析了影响生物胺含量的因素。结果表明,腐胺和酪胺是黄酒中的主要生物胺,糯米原料和曲中生物胺含量很低,检出的3种脂肪族生物胺(腐胺、尸胺和精胺)总量不超过6.01mg/kg;7种酒母中生物胺总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总量变化范围为16.43~87.72 mg/L;酒母中生物胺总量与总酸呈正相关,与酒精度和感官品质呈显著性负相关;机械化工艺和传统工艺发酵过程中生物胺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但传统工艺比机械化工艺生物胺含量高;发酵过程中氨基酸逐渐增多,与生物胺含量变化无相关性;发酵醪中细菌总数在前期急剧增加到最大值,之后逐渐降低,变化趋势与生物胺含量变化相同;陈酿时间对传统工艺生物胺含量影响明显,随着时间延长,生物胺含量降低,但陈酿时间对机械化工艺无明显影响。本实验检测的黄酒发酵醪及年份酒中生物胺总量范围为0.14~175.15 mg/L,不存在安全问题。
张凤杰薛洁王异静王德良周建弟谢广发
关键词:黄酒生物胺酒母氨基酸陈酿
发酵温度对高盐稀态酱油原油品质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研究了不同发酵温度(35、25℃、自然)对高盐稀态酱油原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盐稀态酱油在25℃下发酵品质最好,发酵60d后总氮含量为1.23g/100mL,氨基酸态氮为0.74g/100mL,总酸和还原糖分别为2.03、3.37g/100mL,pH为4.60。25℃下发酵酱油的氨态氮含量与35℃和自然发酵的酱油相比,分别高出了11.68%和8.55%,而且25℃发酵的酱油其游离氨基酸总量也最高,为55.67mg/mL,其中必需氨基酸占43.97%,鲜味氨基酸占29.20%,甜味氨基酸占22.06%,均高于35℃和自然发酵的酱油。25℃发酵酱油的赖氨酸含量为3.91mg/mL,分别比35℃和自然发酵酱油高出16.37%和15.69%。
尹文颖崔春陈玲林宗毅赵谋明
关键词:酱油发酵温度总氮氨基酸态氮
白酒对健康有益还是有害?被引量:26
2014年
回顾了国外饮料酒健康的相关研究,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每天饮用2~4个标准饮酒量(一个标准饮酒量以15 g酒精/kg体重计),即适度饮酒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II型糖尿病等,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我国对白酒的健康研究较少,仅有的文献发现了与国外类似的结果,不同的是饮用浓香型白酒还可以降低血清尿酸浓度,降低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症)的风险。对如何饮酒等也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加大白酒健康研究,倡导适度饮酒,应该成为白酒界重点关注的课题。
范文来徐岩黄永光
关键词:白酒健康适度饮酒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中间型高温放线菌特异PCR快速鉴别方法的应用
2014年
根据中间型高温放线菌的gyrB基因设计了中间型高温放线菌的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快速筛选中间型高温放线菌菌种的特异PCR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芝麻香型白酒高温大曲中的中间型高温放线菌筛选。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特异性引物对中间型高温放线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以快速鉴别中间型高温放线菌菌种,并成功从芝麻香型白酒高温大曲中快速筛选获得中间型高温放线菌,与传统的菌种鉴定方法相比,具有高效、灵敏、便捷及成本低廉等显著优点。
张明娟姚粟李辉刘洋信春晖许玲程池
关键词:特异PCR
葡萄酒贮存过程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的变化被引量:7
2014年
为探讨葡萄酒贮存过程中氨基甲酸乙酯(EC)含量的动态变化情况,通过外加反应底物(尿素与瓜氨酸),在葡萄酒体系中研究EC的生成规律,分析了贮存温度、初试尿素和瓜氨酸含量、pH值对贮酒过程中E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贮存过程中葡萄酒中尿素和瓜氨酸含量呈下降趋势,而EC的含量逐渐上升;贮存温度、初试尿素和管氨酸含量越高,贮存一段时间后葡萄酒中EC含量也越高;对葡萄酒进行热处理能够显著促进EC的形成,但pH值对EC含量的影响不明显。
付方圆薛洁梁萌萌赵彩云武运安荣
关键词:葡萄酒氨基甲酸乙酯尿素温度瓜氨酸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