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4CB138703)

作品数:28 被引量:216H指数:10
相关作者:傅华牛得草于肖夏于卓石悦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西安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高丹草
  • 4篇植物
  • 4篇沙蒿
  • 4篇白沙蒿
  • 3篇性状
  • 3篇遗传连锁图
  • 3篇遗传连锁图谱
  • 3篇综合评价
  • 3篇苜蓿
  • 3篇连锁图
  • 3篇QTL定位
  • 2篇典型草原
  • 2篇叶片
  • 2篇营养元素
  • 2篇脂肪酸
  • 2篇饲用
  • 2篇饲用价值
  • 2篇苏丹草
  • 2篇土壤
  • 2篇种质

机构

  • 22篇兰州大学
  • 9篇内蒙古农业大...
  • 3篇西安植物园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阿拉善盟草原...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3篇傅华
  • 11篇牛得草
  • 9篇于卓
  • 9篇于肖夏
  • 7篇石悦
  • 6篇张丽静
  • 5篇杨东升
  • 4篇张明飞
  • 3篇黄德君
  • 3篇李造哲
  • 3篇谢锐
  • 3篇马艳红
  • 3篇毛祝新
  • 3篇袁晓波
  • 3篇任运涛
  • 3篇缪秀梅
  • 3篇姜超
  • 2篇南志标
  • 2篇尚振艳
  • 2篇陈昊

传媒

  • 5篇草业科学
  • 5篇中国草地学报
  • 4篇草业学报
  • 3篇中国沙漠
  • 3篇草地学报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植物学报
  • 1篇Journa...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10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高丹草遗传图谱构建及相关性状QTL定位被引量:6
2018年
本试验以散穗高粱和红壳苏丹草为亲本,以其杂种F2代的170个分离单株为作图群体,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和Join Map 3.0作图软件构建高丹草遗传连锁图谱,并在此基础上对分蘖数、株高、氢氰酸含量等8个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从120对SSR引物中共筛选出50对多态性引物,利用这些引物对作图群体各单株进行PCR扩增,共获得226个多态性标记,平均扩增标记为4.5个/引物。构建出一张由10个连锁群组成的高丹草SSR分子遗传图谱,含181个SSR标记,图谱总长803.13 cM。各连锁群长度在5.8~152.3 cM之间,标记间平均距离4.38 cM,图谱密度较高。在构建图谱的基础上,对高丹草8个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共获得17个QTLs,其中控制茎粗的QTL 4个,控制叶宽的QTL 3个,控制叶片数、叶长、分蘖数和穗长的QTL各2个;控制株高和氢氰酸含量的QTL各1个。这些QTL位点分布于高丹草SSR遗传连锁图谱的其中8个连锁群上,其遗传贡献率的范围为12.5%~25.6%。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展高丹草重要性状基因的精细定位、图位克隆、功能分析,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指导。
于肖夏南志标于卓杨东升谢锐石悦吴国芳
关键词:高丹草遗传连锁图谱QTL定位
高丹草茎叶等农艺性状的QTL定位被引量:8
2017年
以散穗高粱×红壳苏丹草杂种F2代305个分离单株群体为材料,在前期已构建出的高丹草高密度AFLP分子标记遗传图谱上,采用MQM模型法对茎粗、叶片数、叶长、叶宽、穗长、穗宽、分蘖数共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7个性状三年一点测定的平均值均呈正态分布,适合于QTL定位分析;在LOD>2.5条件下,7个性状共定位了63个QTL,分布在10个连锁群上,其遗传贡献率变幅在8.8%~44.4%之间。在63个QTL中,控制茎粗的QTL有13个,控制叶长的有11个,控制分蘖数的有10个,控制穗宽的有16个,4个性状的QTL在10个连锁群上均有分布;控制叶宽的QTL有2个,分布在LG4连锁群上;控制穗长的有2个,分别位于LG2和LG3连锁群上;控制叶片数的QTL有9个,其分别位于LG1、LG2、LG3、LG4、LG6、LG8、LG10连锁群上。
石悦于肖夏于卓杨东升张明飞李造哲姜超
关键词:高丹草农艺性状QTL
牧草中脂肪酸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9
2014年
脂肪酸是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其组成和含量对牧草抵抗逆境胁迫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自身遗传和环境因素对牧草脂肪酸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牧草脂肪酸主要由遗传决定,但是不同环境因素对其亦有重要影响,后者通过调节脂肪酸在植物体内的代谢来提高牧草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这种调节主要通过改变牧草脂肪酸含量、脂肪酸不饱和度或脂肪酸饱和度来实现。另外,施用肥料对牧草脂肪酸也有一定影响,但效果与施用时期和施用量关系密切。
孙晓青毛祝新傅华黄德君李倩
关键词:牧草脂肪酸种质遗传环境因素施肥
低氢氰酸含量高丹草新品系及其亲本的SSR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为明确4个低氢氰酸含量的高丹草新品系SLCN-11、SLCN-12、SLCN-13、SLCN-14及其亲本散穗高粱、黑壳苏丹草、白壳苏丹草、红壳苏丹草和棕壳苏丹草在DNA水平上的差异程度,以育成登记的高丹草品种蒙农青饲3号为对照,对其进行了SSR分析.试验从200个高梁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丰富、重复性好的12对引物,利用这些引物对10个材料进行PCR扩增共得到509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百分率达87.30%.每对引物扩增的SSR指纹图清晰、稳定,可作为鉴别4个高丹革新品系及其亲本的分子依据.10个供试材料间的遗传距离(GD)变幅在0.3165~0.6692之间,平均为0.5359;以GD值0.50为基准,将10个材料划分为5类:蒙农青饲3号、散穗高梁、SLCN-11、SLCN-12、SLCN-13为一类;SLCN-14、棕壳苏丹草为一类;白壳苏丹草、黑壳苏丹草、红壳苏丹草各单独为一类.该研究为下一步低氢氰酸含量高丹草新品种育成及登记利用奠定了基础.
于卓谢锐于肖夏马艳红李造哲纪明妹
关键词:高丹草新品系SSR分析指纹图
不同种植年限白沙蒿对根际土壤营养元素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分别选取建植5、10、15和20年的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研究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及土壤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建植年限的增加,白沙蒿根际土壤有效N、P含量增加,铵态氮和有效磷的最大富集率分别为91.15%和127.30%;2)有效Cu表现为负富集,其在根际的含量随建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其它有效微量元素均表现出根际含量大于非根际,其中有效Mn随年份增加有明显积累,在20年株龄富集率达到最高值,85.24%;3)5、10年株龄沙蒿根际pH无明显变化,15、20年株龄白沙蒿根际土壤表现出明显的酸化作用;4)土壤有效元素间的相关性存在明显的根际效应。
马月婷张丽静杜明新周志宇牛得草张宝林
关键词:白沙蒿土壤根际营养元素
白沙蒿FAD2基因家族克隆与功能研究及转基因苜蓿评价
亚油酸(Linoleicacid,C18∶2)是真核生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一种重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脂肪酸去饱和酶2(FAD2)是催化油酸合成亚油酸的关键酶。荒漠灌木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缪秀梅
关键词:白沙蒿脂肪酸去饱和酶转基因技术
文献传递
施磷对蒙古莸(Caryopteris mongholica)形态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土培法,设置不同的供磷水平(P0,0 mg·kg-1;P1,17.5 mg·kg-1;P2,35 mg·kg-1;P3,52.5 mg·kg-1;P4,70mg·kg-1),对蒙古莸(Caryopteris mongholica)地上部形态、根系形态、生物量、叶片和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株高、基径、茎粗、地径随供磷水平增加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P1水平下最大。(2)总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随供磷水平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其中在P1水平下总根长和根平均直径达到最大。(3)P0水平下根冠比最大,地上部干重和根系干重在P1水平下最大。(4)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随供磷水平增加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并且与根体积、总根长、根平均直径、根表面积均呈负相关;叶片酸性磷酸酶活性随供磷水平增加呈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并且与株高、地径、基径、茎粗、地上生物量均呈负相关。
宋鑫张东梅张丽静胡晓炜陈晓龙张燕慧
关键词:根系酸性磷酸酶
水分胁迫下白沙蒿幼苗抗性与其膜脂构成关系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以0,5%,15%,25%聚乙二醇(PEG-6000)对白沙蒿进行水分胁迫处理,研究其对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强,白沙蒿叶片相对含水量明显降低,叶片膜脂脂肪酸各组分含量发生明显变化,水分胁迫白沙蒿幼苗导致叶片膜脂脂肪酸的合成趋向饱和化。5%,15%PEG胁迫下膜脂趋向饱和化有利于减少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作用,减弱因膜脂过氧化所引起的对细胞膜系统的伤害;25%PEG处理下的膜脂过饱和化导致膜功能损伤。棕榈油酸、亚油酸在白沙蒿抵御水分胁迫过程中发挥维持一定膜脂不饱和度的重要作用。白沙蒿体内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在水分胁迫过程中虽然明显增加,但不能阻止膜脂过氧化作用对细胞的伤害。
缪秀梅张丽静陈晓龙吴淑娟牛得草傅华
关键词:白沙蒿PEG-6000水分胁迫生理特性脂肪酸
阿拉善荒漠植物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被引量:4
2016年
为了研究不同生活型植物营养元素含量随季节变化的响应机制,在生长季内,对阿拉善地区荒漠植物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on)、猫头刺(Oxytropis aciphylla)、沙冬青(Ammopipta nthus mongolicus)、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6种灌木及多裂骆驼蓬(Peganum multisectum)、葡根骆驼蓬(Pegamum nigrllastrum)、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3种草本植物连续观察,采集叶片,分析矿质养分含量和比叶面积(SLA)的季节变化特征,并对牧草的营养均衡价进行了评价,同时探讨了其叶片发育特征与矿质元素含量的关系。结果显示:(1)不同生活型植物在生长季内的SLA变化规律不同,9种植物叶片SLA均在中等偏下的水平。(2)4种常量元素(K、Ca、Na、Mg)含量在生长季内的波动较大,4种微量元素(Fe、Mn、Zn、Cu)含量在生长季内的随月份变化不大,且大部分植物叶片Zn和Cu含量在生长季内维持在"低"水平。(3)9种牧草SLA与矿质元素Cu之间表现出较强的负相关,而与其他元素无显著的相关性。(4)植物种类与采样月份对植物叶片元素的交叉分析显示,植物叶片K、Na、Ca、Mg、Mn、Cu、Zn含量的变异主要受植物种类影响,植物叶片Fe含量的变异主要受植物种类和采样时间的交互作用影响。
任运涛韩炳宏张宝林赵慧傅华牛得草
关键词:荒漠植物矿质元素
干旱和UV-B辐射胁迫及其互作对白沙蒿抗性生理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以白沙蒿为试验材料,在干旱(D)、UV-B辐射(U)和干旱与UV-B辐射复合(D+U)胁迫下,从幼苗生长、膜脂氧化、次生物质类黄酮、脂肪酸代谢及其基因表达等方面研究了干旱和UV-B辐射胁迫及其互作对白沙蒿抗性生理的影响。结果显示,D和U处理下,白沙蒿幼苗叶、茎、根生物量及总生物量积累减少,株高、叶面积和相对含水量(RWC)降低。D+U处理缓解了D和U处理造成的白沙蒿生物量的下降。D和U处理下,叶相对电导率(REC)显著升高;D+U处理的REC显著下降。D处理的丙二醛(MDA)含量和脂氧合酶(LOX)活性分别为对照(CK)的1.65和3.69倍,而U处理MDA含量和LOX活性无显著变化;D+U处理MDA含量和LOX活性分别为D处理的66.69%和44.00%。D和U处理类黄酮含量分别为CK的1.25和1.37倍;D+U处理类黄酮含量为D处理的1.57倍。D处理未引起不饱和脂肪酸指数(IUFA)显著变化,U处理造成IUFA显著降低,为CK的91.96%;D+U处理IUFA为U处理的1.08倍。结果表明,干旱和UV-B辐射胁迫引起的膜损伤是造成白沙蒿生物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干旱和UV-B辐射复合胁迫通过增加类黄酮含量、抑制LOX活性和提高脂肪酸不饱和度的效应产生叠加作用,缓解了彼此对白沙蒿造成的膜损伤。
韩晓栩赵媛媛张丽静郭丁傅华李永善杨成新
关键词:白沙蒿干旱UV-B辐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