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061)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庄平李勇杰李建宇张宇清胡永生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帕金森
  • 7篇帕金森病
  • 5篇丘脑
  • 5篇微电极
  • 4篇振荡
  • 4篇丘脑底
  • 4篇丘脑底核
  • 3篇电极
  • 3篇神经元
  • 3篇帕金森病患者
  • 3篇病患
  • 2篇电极记录
  • 2篇微电极记录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运动性
  • 1篇运动症状
  • 1篇症状
  • 1篇深部脑刺激
  • 1篇深部脑刺激法

机构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李勇杰
  • 8篇庄平
  • 7篇李建宇
  • 6篇张宇清
  • 3篇胡永生
  • 2篇徐翠萍
  • 1篇张晓华
  • 1篇冯焕焕
  • 1篇董生
  • 1篇王云鹏
  • 1篇何柳
  • 1篇崔青山
  • 1篇崔滨
  • 1篇杜刚
  • 1篇文毅

传媒

  • 7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Transl...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僵直迟缓型和混合型帕金森病患者的丘脑底核振荡活动特点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探讨丘脑底核神经元振荡活动特点与帕金森病僵直迟缓运动症状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3例僵直迟缓型、14例混合型帕金森病患者行丘脑底核刺激电极埋植术时采集靶点神经元和对侧肢体肌电活动.应用单细胞、功率谱分析神经元振荡活动和肌电活动特点.相关性分析探讨神经元振荡活动与肢体肌电的关系.x2检验和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僵直迟缓型23个针道共甄别出130个神经元,混合型21个针道共甄别出102个神经元.僵直迟缓型β节律振荡活动神经元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混合型(43.8%比19.6%,P<0.05);而震颤节律振荡活动神经元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混合型(0.8%比26.5%,P<0.05).僵直迟缓型12%的β振荡活动神经元与肢体肌电相关(P<0.05).振荡活动神经元(96.0%)主要位于丘脑底核的背侧.结论 丘脑底核β振荡活动神经元参与帕金森病僵直迟缓的病理生理.振荡活动神经元位于丘脑底核的背侧,为丘脑底核刺激电极埋植术有效触点的选择提供依据.
冯焕焕庄平张宇清李建宇李勇杰
关键词:帕金森病丘脑底核微电极记录
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治疗与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是一种儿童期发病的神经精神疾患,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主要特点为多发性运动性和发声性抽动,常同时伴有注意缺陷、
董生庄平张晓华李建宇李勇杰
关键词:抽动秽语综合征精神疾患儿童期运动性多发性
帕金森病丘脑底核β振荡活动与自主运动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丘脑底核(STN)β频谱振荡活动神经元是否与自主运动相关,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2014年4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7例行STN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术中应用微电极和肌电记录技术同时采集STN细胞电活动和手术对侧肢体肌电,要求患者执行10s间隔的腕伸运动。依据运动过程,将运动界定为基线、运动前、运动和运动后4个阶段。单细胞分析探讨神经元放电频率(MFR)、峰间隔变异系数(CV)。功率谱分析探讨STN振荡活动神经元的特点。方差分析和Bonfferoni检验探讨不同运动阶段MFR与CV的变化。结果在119个神经元中,38.7%(46/119)伴有β频谱振荡活动,其频谱为13~30Hz(21.0±5.1)Hz。在这46个神经元中,43.5%(20/46)与运动相关,26.1%(12/46)表现为与运动相关去同步化,17.4%(8/46)表现为与运动相关的同步化;运动时放电频率的变化与基线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另外,与运动相关的神经元主要分布在STN中上部。结论STN存在与运动相关的β振荡活动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变化可能参与自主运动。与运动相关的神经元主要分布在STN背旁侧感觉运动区域,为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最佳触点的选择提供依据。
崔青山庄平王云鹏张宇清李建宇胡永生李勇杰
关键词:帕金森病丘脑底核微电极记录
丘脑底核神经元放电频率和振荡活动与帕金森病进展的关系
2017年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丘脑底核(STN)神经元放电频率和振荡活动与运动症状进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采用STN刺激术治疗的PD患者,共22例。依据发病时间、起病侧及术前“关”状态下PD综合评分量表中的运动评分,将患者分为轻症组(11侧STN)和重症组(21侧STN)。术中应用微电极记录技术采集细胞电活动,单细胞和峰间隔分析鉴别细胞放电频率和模式,功率谱分析神经元振荡活动的特点。结果32个STN针道中共记录到163个神经元的电生理信号,其中轻症组66个,重症组97个。轻症组和重症组的平均放电频率分别为(46.2±13.6)Hz和(59.9±17.1)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症组STN振荡活动神经元所占比例为40.9%(27/66),低于重症组的56.7%(55/97);B频谱振荡活动神经元所占比例为29.7%(8/27),低于重症组的52.7%(29/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轻症组相比,重症组平均放电频率增加29.6%,振荡活动神经元所占比例增加38.6%,其中13FB振荡活动神经元所占比例增加77.8%。结论STN神经元放电频率和振荡活动神经元比例的增加,特别是BFB振荡活动神经元比例的增加与PD运动症状进展有关。
文毅庄平杜刚张宇清胡永生李建宇李勇杰
关键词:帕金森病丘脑底核微电极神经元放电频率
帕金森病患者丘脑腹外侧核团神经元振荡活动特点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丘脑腹外侧核团(Vop/Vim)神经元振荡活动与PD症状的关系。方法23例PD患者在接受立体定向丘脑毁损术时应用微电极和肌电记录技术采集细胞和肢体电活动。单细胞和峰间隔分析鉴别细胞放电频率和模式;功率谱分析神经元振荡活动与症状的关系。PD综合评分量表(UPDRS)进行疗效评估。结果114个振荡活动神经元中78%伴有震颤节律,并与肢体震颤相关;22%伴有B节律。发现震颤节律振荡活动神经元主要分布在Vim,β节律振荡活动神经元主要分布在Vop(P〈0.05)。结论Vim是改善震颤的最佳靶点。B节律振荡活动神经元与僵直、运动不相关,提示Vop可以改善PD僵直和迟缓。
何柳庄平张宇清李建宇李勇杰
关键词:帕金森病微电极神经元振荡
不同类型帕金森病患者丘脑底核电刺激长期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帕金森病(PD )患者双侧丘脑底核(STN )深部电刺激(DBS )术后的长期疗效。方法选择行双侧STN -DBS治疗的49例原发性PD患者,其中男27例,女22例;年龄平均(56.8±9.4)岁;病程平均(8.2±4.1)年。采用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分别在术前关期、开期和术后关期、开期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根据术前关期U PDRSⅢ的震颤评分和非震颤评分将患者分为震颤型、僵直迟缓型和混合型3组。应用配对 t检验比较3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U PDRS评分。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4.8±1.4)年。关期 PD患者的UPDRSⅢ运动改善率为50.8%,UPDRSⅡ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率为32.9%。其中僵直迟缓型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提高( P<0.05),僵直迟缓型和混合型患者术后U PDRSⅢ总分及各分项评分(震颤、僵直、迟缓、姿势稳定性和步态障碍)均改善( P <0.05);震颤型患者术后震颤症状改善(P <0.05)。僵直迟缓型患者术后异动症持续时间减少,异动症病残程度降低(P <0.05)。3组患者术后多巴胺类药物日摄入剂量均较术前减少(P<0.05)。长期疗效分析显示部分僵直迟缓型和混合型患者吞咽障碍、语言障碍加重(P <0.05)。3组患者的刺激脉宽、频率和电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双侧STN -DBS可以长期有效改善不同症状类型PD患者的运动症状和异动症,减少多巴胺类药物的日摄入剂量,但对于部分病程进展较快的僵直迟缓型和混合型患者,STN -DBS不能有效改善吞咽障碍、语言障碍等中线症状。
徐翠萍庄平张宇清李建宇胡永生李勇杰
关键词:帕金森病丘脑底核深部脑刺激法长期疗效
Properties of oscillatory neuronal activity in the basal ganglia and thalamus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被引量:3
2018年
Background:The cardinal features of Parkinson’s disease(PD)are bradykinesia,rigidity and rest tremor.Abnormal activity in the basal ganglia is predicted to underlie the mechanism of motor symptoms.This study aims to characterize properties of oscillatory activity in the basal ganglia and motor thalamus in patients with PD.Methods:Twenty-nine patients with PD who underwent bilateral or unilateral electrode implantation for subthalamic nucleus(STN)DBS(n=11),unilateral pallidotomy(n=9)and unilateral thalamotomy(n=9)were studied.Microelectrode recordings in the STN,globus pallidus internus(GPi)and ventral oral posterior/ventral intermediate of thalamus(Vop/Vim)were performed.Electromyography of the contralateral limbs was recorded.Single unit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interspike intervals were analyzed.Spectral and coherence analyses were assessed.Mean spontaneous firing rate(MSFR)of neurons was calculated.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χ^(2) test were performed.Results:Of 76 STN neurons,39.5% were 4–6 Hz band oscillatory neurons and 28.9% were β frequency band(βFB)oscillatory neurons.The MSFR was 44.2±7.6 Hz.Of 62 GPi neurons,37.1% were 4–6 Hz band oscillatory neurons and 27.4% were βFB neurons.The MSFR was 80.9±9.6 Hz.Of 44 Vop neurons,65.9% were 4–6 Hz band oscillatory neurons and 9%were βFB neurons.The MSFR was 24.4±4.2 Hz.Of 30 Vim oscillatory neurons,70% were 4–6 Hz band oscillatory neurons and 13.3% were β FB neurons.The MSFR was 30.3±3.6 Hz.Furthe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proportion of βFB oscillatory neurons in STN and GPi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similar neurons in the Vop and Vim(P<0.05).Conversely,the proportion of 4–6 Hz band oscillatory neurons and tremor related neurons in the Vim and Vo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STN and GPi(P<0.05).The highest MSFR was for GPi oscillatory neurons whereas the lowest MSFR was for Vop oscillatory neurons(P<0.005).Conclusion:The alterations in neuronal activity in basal ganglia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generation of parkinsonism.β oscillatory activity is mo
G.DuP.ZhuangM.HallettY.-Q.ZhangJ.-Y.LiY.-J.Li
帕金森病与肌张力障碍患者内苍白球神经元振荡活动特点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与肌张力障碍(Dys)内苍白球(GPi)神经元振荡活动特点。方法13例PD患者、6例Dys患者行GPi毁损术或刺激电极埋植术时应用微电极记录技术采集神经元电活动。峰间隔、峰间隔变异系数和功率谱分析神经元放电及振荡活动特点。结果在PD124个神经元中40.3%伴有振荡活动,17.7%为震颤节律,22.6%为B节律,主要分布在距靶点3.5mm处。在Dys78个神经元中24.4%伴有振荡活动,14.1%为低频节律,10.3%为B节律,主要分布在距靶点6.1ram处。13振荡活动神经元比例和频谱PD都高于Dys(P〈0.05)。结论GPi腹后侧是改善PD的最佳靶点,而背旁侧可能有效改善Dys,支持运动障碍病病理生理假说。
崔滨庄平张宇清李建宇李勇杰
关键词: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苍白球微电极振荡
帕金森病临床分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6年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肌僵直、运动迟缓及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除运动症状外,多数患者往往伴有非运动症状(non-motor symptoms,NMS),包括感觉障碍、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神经精神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随着病程进展,NMS是加重患者运动功能损伤、降低生活质量及缩短预期寿命的重要因素。
徐翠萍庄平李勇杰
关键词:帕金森病临床分型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非运动症状姿势平衡障碍神经精神障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