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1847)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3
相关作者:徐东平李晓东刘妍许智慧黄鹏宇更多>>
相关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解放军医学院广东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乙型
  • 5篇乙型肝炎
  • 5篇乙型肝炎病毒
  • 5篇肝炎
  • 5篇肝炎病毒
  • 5篇病毒
  • 3篇突变
  • 2篇衰竭
  • 2篇启动子
  • 2篇核心启动子
  • 1篇阳性
  • 1篇预后
  • 1篇双阳性
  • 1篇糖基化
  • 1篇启动区
  • 1篇前C区
  • 1篇抗HBS
  • 1篇抗药
  • 1篇抗药性
  • 1篇抗原

机构

  • 4篇解放军第30...
  • 3篇解放军医学院
  • 2篇广东医学院
  • 1篇桂林医学院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解放军302...

作者

  • 5篇徐东平
  • 2篇许智慧
  • 2篇刘妍
  • 2篇李晓东
  • 2篇李梵
  • 2篇黄鹏宇
  • 1篇陈国凤
  • 1篇刘新光
  • 1篇欧超伟
  • 1篇李进
  • 1篇李伯安
  • 1篇罗声栋
  • 1篇卢姗姗
  • 1篇乔艳

传媒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突变与临床疾病进展的关系被引量:1
2014年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可以引起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疾病的转归包括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以及肝衰竭。宿主、病毒因素及它们相互作用影响着疾病的进程。HBV基因突变导致病毒生物学特性改变是影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转归的重要因素之一。
李梵陈国凤徐东平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突变预后
乙型肝炎病毒发生rtA181T突变的临床特点与意义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 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酶(RT)区rtA181T突变与耐药相关,并可导致sW172终止突变,本研究旨在通过大样本测序与分析,明确rtA181T突变的发生特点与临床意义. 方法 研究对象为3 013例在解放军三○二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集血清提取DNA,用PCR直接测序法检测耐药相关突变和病毒基因分型.构建rtA181T/sW172*突变与野生株重组质粒分别转染HepG2细胞,比较培养上清液中HBsAg水平.HBsAg、HBV DNA水平的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HBV基因型构成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rtA181T的检出率为5.5% (165/3013),检出患者中大多数有拉米夫定和(或)阿德福韦酯用药史.突变类型上,40.0% (66/165)为rtA181T单点突变,46.1% (79/165)伴随阿德福韦酯耐药突变rtA181V/N236T,12.1% (20/165)伴随拉米夫定耐药突变rtM204V/rtM204I,1.8%(3/165)伴随多重耐药突变;总体上73.9% (122/165)在rt181位点可同时检出野生序列峰型.发生和未发生rtA181T突变的C/B基因型分别是92.1%/7.9%和82.1%/17.9%(P<0.01).对S蛋白影响上,98.2% (162/165)引起sW172终止突变,1.8%(3/165)引起sW172L或sW 172S突变.体外实验中rtA181T/sW172*突变株的HBsAg分泌受到抑制,但临床分析结果显示,检出rtA181T与未检出该突变的患者间血清HBV DNA和HBsA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rtA181T突变与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用药史密切相关,可引起sW172终止突变抑制HBsAg分泌,但在患者中rt181突变株常与rt181非突变株共存,临床大样本分析结果表明单独出现该突变未对HBsAg和HBV DNA水平有明显影响.
李晓东蒋丽红李梵刘妍戴久增赵攀秦雅群李进徐东平
关键词:突变抗药性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前C/CP区变异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6年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我国肝衰竭的主要类型,其病情发展迅速、预后不良、病死率较高。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导致ACLF的主要病因,其中HBV前C(PC)/核心启动子(CP)区基因变异与ACLF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重点介绍HBV PC/CP区基本结构和功能、PC/CP区变异后生物学特性的改变、ACLF的免疫病理损伤机制、PC/CP区变异与ACLF疾病进展的临床意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黄鹏宇徐东平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核心启动子
HBsAg和抗HBs双阳性患者S基因新增N-糖基化突变的意义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HBsAg+抗HBs双阳性患者S基因主要亲水区(MHR)新增N-糖基化突变的特点,探讨HBsAg+抗HBs双阳性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对284例HBsAg+抗HBs双阳性和314例HBsAg单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S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对1例携有MHR区双N-糖基化新型突变株的慢性乙肝患者样本进行随访收集和研究。构建双N-糖基化突变和对照前S/S基因重组质粒,转染HepG2细胞,分析突变对病毒复制力和抗原性的影响。结果 HBsAg+抗HBs双阳性患者MHR区新增N-糖基化突变的检出率为11.3%(32/284),显著高于HBsAg单阳性患者的2.9%(9/314)(P<0.01)。HBsAg+抗HBs双阳性组中,72例肝细胞癌(HCC)在N-糖基化突变阳性和阴性患者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6.9%(15/32)和22.6%(57/252)(P<0.01)。从1例患者中检出的新型株突变形式为s116-118TST→NST+s131-133TSM→NST,并联合sP120缺失+G145D突变,在3份随访样本中该突变株分别占98.0%、2.0%和2.5%,第2份样本中检出s130-132GTS→NSS单N-糖基化突变株,占17.6%,但无s P120缺失+G145D联合突变。与野生株相比,新型突变株复制力提高31%,但HBsAg定量降低99%。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双N-糖基化定点回复突变株可部分恢复HBsAg检出水平,提示除双N-糖基化突变外,sP120缺失+G145D联合突变对HBsAg抗原性减弱也有明显影响。结论 HBV S基因MHR区新增N-糖基化突变与HBsAg+抗HBs双阳性相关,两者同时出现可能是HCC发生的高风险因素;S基因MHR区新增双N-糖基化+sP120缺失+sG145D联合突变共同影响HBsAg的抗原性。
卢姗姗李晓东罗声栋乔艳许智慧刘妍李伯安徐东平李进
关键词:S基因突变N-糖基化抗原性
乙型肝炎病毒非经典阿德福韦耐药相关突变rtN238T的临床分析与表型鉴定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阿德福韦(ADV)非经典耐药相关突变的临床流行特点和表型耐药特征.方法 选取1741例慢性HBV感染者,PCR直序法检测7种非经典ADV耐药突变.对rtN238T突变患者进行动态克隆测序;构建rtN238T、rtA181V和rtA181V+ rtN238T突变株的pTriEx-HBV 1.1重组载体,瞬时转染HepG2细胞,评价各病毒株的表型耐药特性.结果 rtN238T突变在应用ADV治疗患者中的检出率高于未治疗患者和其他核苷类药物治疗患者(χ^2=17.10,P<0.01).随访患者在接受ADV治疗47个月后发生病毒学反弹和生化学突破,并检出rtN238T+ A181V和rtN238T克隆株;随后应用ETV治疗33个月,病毒载量和ALT恢复正常,患者体内病毒全部转变为野生株.rtN238T+ A181V病毒株复制力显著高于rtA181V(t=9.54,P<0.01).与野生株相比,rtN238T+ A181V突变株对ADV敏感性下降.结论 rtN238T突变可以增加ADV经典耐药突变株rtA181V的复制力,是一种ADV耐药相关的复制力补偿突变.
李晓东秦雅群武晶晶李梵廖浩陈容娟徐东平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区核苷酸G1613A和C1653T变异的临床意义
2016年
目的评价HBV G1613A和C1653T变异对乙型肝炎患者疾病进展、病毒体外复制力及核心启动子(CP)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共纳入258例研究对象,包括65例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12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73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从患者血清中提取HBV DNA,PCR扩增HBV DNA全长基因组,统计G1613A、C 1 6 5 3 T和G 1 6 1 3 A+C 1 6 5 3 T变异的发生率。构建相应载体进行体外功能实验,观察病毒质粒转染He p G 2细胞后对病毒复制力及其CP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 258例患者中共检出B、C、D三种基因型,其检出率分别是22.2%、76.2%和1.6%。G1613A、C1653T及G1613A+C1653T变异发生率随疾病程度加重依次升高。AHB、CHB和ACLF患者上述3种变异的检出率分别为13.70%、31.80%和45.20%(P<0.01),2.30%、16.30%和27.40%(P<0.01),2.29%、12.07%和23.29%(P<0.05)。与野生株相比,G1613A变异株复制力升高6%,HBs Ag降低15%,HBe Ag表达呈阴性,CP转录活性降低16.2%;C1653T变异株复制力升高10%,HBs Ag升高55%,HBe Ag与野生株接近,CP转录活性升高17.1%;G 1 6 1 3 A+C 1 6 5 3 T变异株复制力升高7%,H B s A g升高6 6%,H B e A g升高2 2 7%,但对CP转录活性没有影响。结论 G1613A、C1653T在CP区的变异可增加HBV复制力,影响CP转录活性和HBV抗原的表达,G1613A+C1653T联合变异可能对这些功能产生协同作用,推测这三种变异与乙肝重症化发生机制相关。
黄鹏宇许智慧刘妍李晓东廖昊粘学渊刘新光欧超伟徐东平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肝功能衰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