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0404)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沙晨燕王卿王敏吴建强谭娟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市环境保护局东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甲烷排放
  • 3篇CH4排放
  • 2篇水文
  • 2篇河滨
  • 1篇植被
  • 1篇植物配置
  • 1篇湿地
  • 1篇碳排放
  • 1篇土壤
  • 1篇人工湿地
  • 1篇季节性
  • 1篇二氧化碳排放
  • 1篇CO2排放

机构

  • 4篇上海市环境保...
  • 1篇东华大学

作者

  • 4篇沙晨燕
  • 2篇王卿
  • 2篇吴建强
  • 2篇王敏
  • 1篇吴健
  • 1篇鄢忠纯
  • 1篇谭娟
  • 1篇刘振鸿
  • 1篇吴筱

传媒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水资源保护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河滨修复湿地不同植物配置对甲烷排放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为了探讨河滨修复湿地在不同条件下CH4的排放规律及降低CH4排放的调控途径,以自行设计和建造的河滨湿地为研究对象,对植物种类配置及植株密度进行人为调控,运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CH4排放通量.结果表明:1CH4排放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其中夏季最大,占全年CH4总排放量的50%以上;冬季最小,低于全年CH4总排放量的5%.2植物种植会明显增加CH4的排放,不同植物类型通过改变w(SOC)(SOC为土壤有机碳)、气体传输机制以及产CH4菌群落来改变湿地的CH4排放,4种供试植物中,通气组织较发达的芦苇和水葱湿地CH4排放通量分别为(1.98±0.78)和(1.41±0.58)mg/(m2·h),显著低于黄菖蒲的(6.77±1.92)mg/(m2·h).3提高植株密度可以通过增加输气通道和提高w(SOC)来促进湿地CH4排放,黄菖蒲植株密度为150株/m2时,CH4平均排放通量为(10.31±2.56)mg/(m2·h),比植株密度为56株/m2时高出近30%.因此,建议在新建和修复河滨湿地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种植芦苇和水葱等通气组织较发达的植物,并在满足湿地修复、生态环境保护和景观营造等要求的前提下,适当控制植株密度,以有效减少CH4排放.
吴建强沙晨燕吴健王卿鄢忠纯
关键词:CH4排放河滨植物配置
季节性人工河滨湿地甲烷排放被引量:3
2012年
2008年11月—2009年10月在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Olentangy河河滨湿地公园中具有14年历史的补偿河流分岔季节性人工湿地中,运用静态箱-气象色谱法测定了季节性人工湿地中甲烷(CH4)时空排放通量。结果表明:1)CH4排放通量非常低,全年的平均值(以CH4-C计)仅为0.09 mg·m-2·h-1;2)CH4排放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年周期的CH4排放通量呈单峰型变化规律,6月份出现排放峰值,但CH4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却无显著相关性;3)季节性人工湿地中心区和边缘区域中的CH4排放量分别为0.03(0.06)和0.03(0.12)mg·m-2·h-1,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可见通过设计具有既长又浅形状和湿-干-湿交替水文条件的人工湿地,不仅可应用于其他的河流冲积平原的修复,也可在不同的气候和水文条件下检验其生态服务功能。
沙晨燕
关键词:CH4排放水文
不同类型河滨湿地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初步研究被引量:15
2015年
湿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湿地在低氧环境中促进碳累积的同时产出温室气体--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湿地的碳源和碳汇功能近来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对于保护和修复湿地等生态工程措施与湿地温室气体排放量之间的关系还不明确。运用了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Olentangy河湿地研究中心的4种不同类型河滨湿地(人工种植人工湿地、自然演替人工湿地、半人工湿地和自然湿地)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排放时空规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湿地土壤温度、水文条件等环境因子对 CH4、C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河滨湿地的 CH4和CO2排放量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甲烷排放速率(中值)为:自然湿地(CH4-C 0.33-85.7 mg·m-2·h-1)〉人工湿地(CH4-C 0.02-20.5 mg·m-2·h-1)〉半人工湿地(CH4-C -0.04-0.09 mg·m-2·h-1)。CO2排放通量的中值(平均值)分别为9.8(19.2)、13.5(20.6)、24.7(36.0)和33.7(40.3)CO2-C mg·m-2·h-1。在湿地1、湿地2和河道边湿地中的CH4排放量与土壤温度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0.86和0.85;湿地1、湿地2和牛轭湖湿地CO2通量与土壤温度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63、0.54和0.67。土壤含水率与甲烷排放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具有显著负相关性。土壤碳含量与其相应的CH4和CO2排放量之间关联度都较高。在同一区域淡水河滨湿地中,自然湿地的CH4和CO2排放通量均大于恢复湿地,CH4和CO2排放的空间异质性是由于洪水冲击频率、土壤状况、地下水位及净初级生产力等因素决定的。
沙晨燕谭娟王卿王敏
关键词:CH4排放CO2排放
新建和修复的河滨湿地甲烷排放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2014年
在全球尺度上对新建和修复的河滨湿地的甲烷排放情况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认为相较于自然河滨湿地,新建和修复的河滨湿地可能会减少甲烷排放,且甲烷排放具有显著的时空变化规律;新建和修复的河滨湿地甲烷排放主要受到两个可控因素——植被类型和水文条件的影响;适当调节水位,建立周期性的水位波动,降低淹水持续时间,增加植物多样性,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及其配置模式,都有助于控制甲烷排放量。建议在新建和修复的河滨湿地设计与管理中,通过植被配置和水文调控有效减少其甲烷排放。
吴筱沙晨燕吴建强王敏刘振鸿
关键词:甲烷排放水文植被土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