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096)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4
相关作者:张建民王林陈高应广宇胡华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瘤
  • 2篇血管
  • 2篇蛛网膜
  • 2篇蛛网膜下
  • 2篇蛛网膜下腔
  • 2篇蛛网膜下腔出...
  • 2篇外科
  • 2篇外科学
  • 2篇网膜
  • 2篇下腔出血
  • 2篇膜下
  • 2篇出血
  • 1篇第三脑室
  • 1篇动脉瘤性
  • 1篇动脉瘤性蛛网...
  • 1篇血管瘤
  • 1篇早期脑损伤
  • 1篇造影
  • 1篇造影术

机构

  • 5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5篇张建民
  • 2篇王林
  • 1篇秦冰
  • 1篇傅伟明
  • 1篇刘凤强
  • 1篇吴群
  • 1篇陈挺
  • 1篇陈盛
  • 1篇胡华
  • 1篇高连升
  • 1篇祝向东
  • 1篇陈鹏
  • 1篇应广宇
  • 1篇陈高
  • 1篇王真
  • 1篇王勇杰
  • 1篇章杨

传媒

  • 4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年份

  • 4篇2015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热点问题及展望被引量:6
2015年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是一类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的出血性脑卒中。尽管aSAH临床术前诊断、术中治疗和术后重症监护等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进展,但aSAH患者的总体预后并无明显改善。2011年,美国神经危重症协会发布了aSAH患者重症医学处理的推荐意见;2012年,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更新了2009年aSAH的诊治指南;2013年,欧洲卒中组织制定了欧洲颅内动脉瘤和aSAH诊疗指南;2014年,韩国神经介入学会发布了破裂和未破裂动脉瘤的治疗指南。2015年,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也发布了重症aSAH管理专家共识。可见,aSAH的诊治成为神经外科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文总结上述指南中关于aSAH诊断和治疗方面的重点内容、新进展或更新,比较各种用于aSAH诊断的影像学检查的优缺点,探讨手术治疗和血管内治疗的适应证,以期提高aSAH诊治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
张建民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转化医学研究新思路被引量:4
2013年
网膜疾病摔倒goodandwith公元前4-5世纪,希波克拉底就已经认识到蛛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这类的特征并描述为:健康人突发头痛、抽搐、失语、及鼾声呼吸,病发后7d死亡((when persons ingood health are suddenly seized with pains in the head, and straightway are laid down speechless, and breathe with stertor, they die in seven days)。经历2400多年以后,
张建民陈盛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神经血管单元早期脑损伤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及其手术治疗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脑干海绵状血管瘤(BSCM)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BSCM患者手术入路的选择与患者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3例BSCM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lO例,平均年龄(41±18)岁,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影像学检查、手术记录、术后恢复情况和随访情况等。结果:23例患者中病变位于中脑5例,位于脑桥16例,位于延髓2例。这些患者手术方式共采用了枕下后正中入路、乙状窦后入路、幕下小脑上入路、Poppen入路、翼点入路、Kawase入路、经纵裂胼胝体三脑室入路这7种不同的手术入路,其中最后两种手术入路均首次应用于BSCM手术。病灶全切22例,次全切l例;结果神经功能障碍改善15例,无明显变化7例,加重1例,无手术中死亡病例。15例患者平均随访了3、5年,均恢复良好,未见血管瘤复发。结论:根据BSCM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精确定位病灶,可减少对周围正常神经组织的损伤,完整切除病灶,避免术后复发。
王真王林祝向东吴群史路峰王勇杰张建民
关键词:血管瘤第三脑室
双靶点单通道和多轴向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排空术治疗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评估双靶点单通道和多轴向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排空技术在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外科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1-1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住院并接受双靶点单通道和多轴向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排空术治疗的34例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双靶点组)的临床资料,并与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同科住院并接受传统单靶点单通道方法行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排空术的27例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单靶点组)进行比较,评估其手术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双靶点组术前血肿量11.7~89.5mL,平均(38.6±19.2)mL,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15分,平均(9.6±3.2)分;单靶点组术前血肿量17.7~83.4mL,平均(40.1±18.1)mL,GCS3~13分,平均(9.1±2.9)分,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靶点组术后24h残余血肿量1.8~20.1mL,平均(11.1±4.2)mL,清除率(73.1±5.4)%;单靶点组术后24h残余血肿量4.2~30.9mL,平均(18.5±5.3)mL,清除率(55.1±5.1)%,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后1个月随访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靶点组术后住院天数为3~50d,平均住院日12.6d,单靶点组术后住院天数2~49d,平均住院日14.2d。结论:双靶点单通道和多轴向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技术应用于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可提高血肿清除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平均住院日。
陈鹏陈挺章杨高连升傅伟明张建民刘凤强
关键词:立体定位技术
经眶上外侧入路夹闭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总结和评价经眶上外侧入路夹闭动脉瘤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的翼点入路手术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9月收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眶上外侧入路手术的99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该科住院并采用翼点入路手术的75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问、术中动脉瘤破裂率、术后近期恢复情况、术后动脉瘤残留率等情况的差异。结栗:眶上外侧入路组手术时间较翼点入路组缩短37~6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动脉瘤破裂率、术后动脉瘤残留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眶上外侧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具有损伤小、速度快的优点,可以作为翼点入路的良好替代方案。
秦冰应广宇胡华陈高张建民王林
关键词:造影术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