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教委重点学科共建项目(XK100230448)

作品数:6 被引量:59H指数:4
相关作者:张昭张本刚闫志峰陶月红斯建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通化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委重点学科共建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学技术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化感
  • 3篇化感作用
  • 3篇黄檗
  • 2篇生物检测
  • 2篇迁地
  • 2篇迁地保护
  • 2篇可持续利用
  • 2篇AFLP
  • 2篇濒危
  • 1篇研究方法
  • 1篇药材
  • 1篇野生种群
  • 1篇遗传多样性评...
  • 1篇原产地
  • 1篇原产地保护
  • 1篇中药
  • 1篇中药材
  • 1篇种群
  • 1篇种子
  • 1篇种子萌发

机构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通化师范学院
  • 1篇中国协和医科...

作者

  • 6篇张本刚
  • 6篇张昭
  • 4篇闫志峰
  • 2篇夏天睿
  • 2篇斯建勇
  • 2篇陶月红
  • 1篇陈士林
  • 1篇于俊林

传媒

  • 2篇武汉植物学研...
  • 2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植物学会...

年份

  • 3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黄檗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被引量:38
2006年
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是我国珍贵的药用和用材树种,现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为了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以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策略,作者采用8对荧光引物,对来自10个野生种群共计129个黄檗个体进行了AFLP分析。共扩增出1,704条谱带,其中多态带1,581条。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3420,即有34.20%的遗传变异来自种群间。黄檗物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高于种群水平: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L=92.77%,有效等位基因数Ne=1.463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2316,Shannon信息指数I=0.4275;在种群水平上,PPL=54.20%,Ne=1.2487,H=0.1524,I=0.2371。UPGMA聚类结果表明,黄檗野生种群可分为四类,并且来自同一地区的黄檗个体有聚为一类的趋势,说明其遗传变异可能与生境有关。建议在各种群内大量采样,实施迁地保护;在长白山、完达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千山以及燕山山脉的云蒙山等地区,均匀布点划分区域进行就地保护,保护种群完整性,促进种群自我更新。
闫志峰张本刚张昭于俊林
关键词:AFLP濒危种
濒危中药资源系统评价保护体系的构建被引量:9
2006年
简要介绍了我国中药资源濒危现状和研究概况,针对我国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目标,开展动态监测和系统评价研究,提出了构建我国濒危中药资源系统评价保护体系的思路和系统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及相关评价指标。
闫志峰张本刚陈士林张昭
关键词:资源保护可持续利用
迁地保护黄檗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评价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评价迁地保护黄檗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方法:利用8对荧光引物,对10个迁地保护黄檗群体共计67株个体进行AFLP分析。结果:共扩增1 574条谱带,其中多态带1 354条;黄檗物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高于迁地保护群体水平,多态位点百分率PPL分别是86.02,41.55,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427 5,1.237 6,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是0.231 2,0.140 0,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是0.397 3,0.211 3。结论:初步评价了黄檗迁地保护效果。
闫志峰张本刚张昭
关键词:黄檗迁地保护AFLP
黄檗落叶水浸液对种子萌发过程的影响
黄檗落叶中存在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其水浸液对小麦、油菜、芸香和黄檗种子的萌发过程及发芽率均有抑制作用,黄檗落叶的抑制作用是黄檗种群自我更新障碍的成因之一。
夏天睿张昭张本刚于俊林陶月红
关键词:黄檗化感作用种子萌发
文献传递
稀有濒危常用中药材保护现状评述被引量:6
2005年
本文介绍了我国稀有濒危常用中药材的研究及保护现状,通过对34个物种的分析认为: 稀有濒危常用中药材在栽培技术上的进展较大,多数种类在技术上已可通过人工种植提供商品;迁地保护还有待加强;原产地保护和致危机制的研究较为薄弱。认为,应在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致危机制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迁地保护和原产地保护。
夏天睿张昭张本刚闫志峰
关键词:原产地保护迁地保护可持续利用
泊洛沙姆(Poloxamer)在脂溶性化感物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在脂溶性化感物质的生物检测中,常规方法是使用有机溶剂对化感物质进行助溶,此法本身会对受体植物产生为害,并且不能准确定量。本研究结合药剂学理论,将动物和细胞实验中常用的增溶剂泊洛沙姆(F-68)应用于脂溶性化感物质的生物检测,用泊洛沙姆对香草醛和阿魏酸两种化感物质进行增溶,以乙醇助溶为对照,比较两种方法的化感物质活性。结果表明,化感物质用泊洛沙姆增溶后,形成的溶液是一个稳定的体系,试验过程中浓度不会发生变化,可准确定量考察化感物质的活性,同时泊洛沙姆对受体植物不产生影响。乙醇助溶处理中,或由于乙醇不易完全挥发,因乙醇的存在而对受体植物产生影响,表现为化感物质活性的加强;或随乙醇的挥发,化感物质以晶体析出,表现为化感物质活性的减弱,不能准确定量考察化感物质的活性。
陶月红张昭张本刚斯建勇
关键词:化感作用生物检测泊洛沙姆香草醛阿魏酸
关于脂溶性化感物质研究方法的商榷被引量:3
2008年
在有关化感物质的研究中,由于一些观念和实验方法的限制,对于脂溶性物质在自然生态环境中是否有化感作用存在争议。在化感物质的生物检测中,脂溶性成分的实验方法比较混乱,并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影响到实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不能客观科学地进行定性及定量测定。植物的化感作用是在一个复杂的生态体系中发生的,不应主观排除脂溶性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化感作用,尤其是现在化感作用机理研究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重点,要阐明化感作用的分子化学、酶调控和基因调节机制,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目标植物全成分化感活性筛选的基础平台,并建立定量化感活性生物检测方法。
陶月红张昭张本刚斯建勇
关键词:化感物质化感作用研究方法生物检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