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0JJDXLX001)

作品数:12 被引量:143H指数:8
相关作者:桑标邓欣媚丁雪辰张晓贤方力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6篇少年
  • 6篇青少年
  • 5篇情绪调节
  • 3篇儿童
  • 2篇情绪
  • 1篇心理学
  • 1篇抑郁
  • 1篇中国青少年
  • 1篇人际
  • 1篇认知观
  • 1篇社会
  • 1篇社会退缩
  • 1篇社会行为
  • 1篇事件相关电位
  • 1篇内隐
  • 1篇内隐态度
  • 1篇亲社会
  • 1篇亲社会行为
  • 1篇青少年发展
  • 1篇情境

机构

  • 12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深圳大学
  • 2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央财经大学

作者

  • 12篇桑标
  • 6篇邓欣媚
  • 2篇丁雪辰
  • 1篇陆洋
  • 1篇刘俊升
  • 1篇程琛
  • 1篇马伟娜
  • 1篇张晓贤
  • 1篇王瑞安
  • 1篇王柳生
  • 1篇窦东徽
  • 1篇刘肖岑
  • 1篇张田
  • 1篇方力

传媒

  • 6篇心理科学
  • 1篇心理学报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心理发展与教...
  • 1篇心理科学进展
  • 1篇心理与行为研...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6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内疚情绪对其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0
2012年
为考察儿童内疚情绪对其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现场实验的方法探讨了小学5年级学生内疚情绪与其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结果显示:(1)内疚情绪能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水平的提高,难过情绪不能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水平的提高;(2)当儿童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对团体造成的不良影响,产生内疚情绪,但如果其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不良结果时,则产生难过情绪。结论:儿童的消极情绪是否能促进其亲社会行为水平的提高,取决于其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还是他人。
张晓贤桑标
关键词:内疚难过亲社会行为儿童
中国青少年情绪调节的发展特点被引量:39
2015年
处于"暴风骤雨期"的青少年在情绪体验及情绪调节上发展迅速。文化价值以及社会规范是个体情绪调节及策略使用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往关于青少年情绪调节发展的结论大多源于西方文化背景,以西方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然而,中国文化中关于情绪调节的价值和要求均与典型西方文化存在差异。近年来,研究者对中国青少年情绪调节的发展特点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发现中国青少年情绪调节的发展以减弱调节策略的运用为主导,并形成了非享乐主义的调节模式。
桑标邓欣媚
关键词:青少年
概念的具身认知观
2014年
针对传统认知科学中非模态符号观的若干局限、传统"概念"观中情境独立性、客观唯一性等质疑,具身认知思想认为概念、体验、情境通过概念的具身性可以得到整合。概念的情境性、模拟性和体验性共同阐释了概念的具身认知观;概念具有情境性,具有与情境黏合的体验性,并且通过模拟性加以实现。以特殊的方式,情境得以概念化,成为概念知识的一部分,并且通过主体的内省状态积淀为一种情绪体验。大脑模拟了知觉、动作、内省状态的激活,可以再演当时的实际体验,从而实现了可以脱离具体事物的依赖,使符号化的概念加工成为现实。概念在其结构与过程中都体现了体验性。身体始终在概念-体验-情境关系中具有重要角色和不可缺失的功能。
王柳生桑标
关键词:情境
晚期正成分的时间-空间迁移模式在情绪调节发展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近二十年,使用认知神经科学手段探讨情绪调节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晚期正成分(Late Positive Potential,LPP)是情绪调节脑电研究中的一个典型成分,在不同的时间窗中分析LPP的波幅的变化及其优势激活脑区的迁移能够反映情绪调节加工过程中个体由对情绪刺激的感知到相应的认知调控过程的转变。LPP的时间-空间迁移模式被应用于情绪调节的发展研究,揭示从童年到青少年再到成年期个体情绪的潜在神经机制。研究者关注幼儿期、童年期、青少期、成人期个体在情绪调节加工过程中LPP波幅的变化及其时间-空间迁移模式特征,把不同年龄段个体情绪调节的发展特点与其大脑关键脑区(主要是前额叶)发育状况进行联系,为儿童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主题提供更多的证据支持。未来的研究应加强对LPP在异常发展研究中应用,关注大脑发育与激素变化对LPP变化的影响,并加强对LPP调节效应的个体差异等问题的探讨。
邓欣媚丁雪辰桑标
关键词:事件相关电位
人际/非人际情境下青少年外显与内隐的自我提升被引量:11
2011年
采用结果相互依赖型任务,通过两项实验考查了人际与非人际比较情境下青少年的外显与内隐自我提升的特点及其发展。结果显示,在非人际比较情境中,以自利归因、选择性接受与反驳为代表的外显自我提升在青少年早期达到发展顶峰;在人际比较情境中,青少年不会做出自利归因,他们对自贬归因者的评价更高也更希望与之交往;以生日数字偏好为代表的内隐自我提升在青少年早中晚期不存在年龄差异。由此推测,自我提升表现可能具有人际性和隐蔽性特点。
刘肖岑桑标窦东徽
关键词:自我提升青少年发展进化心理学
儿童和青少年的应对发展研究新进展被引量:4
2011年
本文从发展心理学的视角,综合有关儿童和青少年应对的研究,对应对的理论发展,儿童和青少年应对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概述了该领域的研究动向。应对的理论发展体现出从静态到动态,从单因素向多因素,从单维度向多水平的特点。儿童和青少年的应对发展需要某些认知能力的支持,并和调节过程具有密切的联系。作为心理学重要研究领域的应对,对其本身结构、相关研究方法以及应对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作用机制等问题的探索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
陆洋桑标
青少年日常情绪调节问卷的编制被引量:14
2011年
旨在编制青少年日常情绪调节问卷,通过增添对日常情绪诱发情境的描述,增强关于对青少年日常情绪调节测量的生态效度,获得更具有现实意义且真实的结果。根据访谈(n=30)获得诱发青少年日常情绪的典型情境,编制了问卷的项目;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n=268)确定的正性情绪调节问卷项目为15个,负性情绪调节问卷项目为20个,皆抽取了四个因素分别命名为"认知重评"、"认知沉浸"、"表达抑制"、"表达宣泄"。经验证性因素分析(n=269)以及信度检验,问卷的各个心理测量学指标均符合要求,表明该结果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可用作青少年日常情绪调节的测量工具。
邓欣媚桑标
关键词:青少年
焦虑、抑郁青少年的情绪调节内隐态度被引量:10
2011年
以180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及抑郁自评量表筛选出高焦虑、高抑郁个体,情绪调节版内隐联想测验、情绪调节策略问卷作为研究工具,探讨其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发现:(1)高、低焦虑组和高、低抑郁组在情绪调节内隐态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且焦虑、抑郁程度越高,越倾向于对情绪控制持消极态度;(2)随着焦虑程度的不断提高,个体对消极情绪刺激习惯使用的忽视策略则越少,习惯使用重视和抑制策略则越多;(3)随着抑郁程度的不断提高,个体对消极情绪刺激习惯使用的宣泄策略越多;(4)个体对情绪控制持积极内隐态度,其对消极情绪习惯使用的认知忽视策略越多且认知重视策略越少。
马伟娜桑标
关键词:焦虑抑郁情绪调节策略
“孤芳自赏”还是“茕茕孑立”:儿童社交淡漠适应功能的文化差异被引量:19
2015年
社会退缩行为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儿童不参与社会互动并频繁表现出独自消遣的行为。社会退缩有多种亚类型,其中社交淡漠指儿童仅仅喜欢一个人独处,对社会互动没有兴趣。有趣的是,社交淡漠的适应功能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为:社交淡漠行为在个人主义文化中较少产生适应困难,在心理与情绪适应方面尤为明显;但其在集体主义文化里却会引起多方面的适应困难。这种差异可能与文化价值观的内涵有关,也可能与特定国情有关。未来的研究亟需提高研究方法的多面性,关注年龄与文化的交互作用,进行直接的跨文化比较,探索与文化相关的风险与保护因子,以及关注互联网环境的影响。
丁雪辰张田邓欣媚桑标方力程琛
关键词:社会退缩文化差异
青少年与成人不同情绪刺激调节效应的差异被引量:11
2014年
旨在探究增强调节和减弱调节调节效应量的年龄差异。通过两个实验系统考察青少年和成人对不同情绪刺激使用不同调节策略时,调节效应的差异。实验1采用"情绪反应性—调节图片任务(REAR-I Task)"考察了35名青少年和35名成人情绪调节的效应量。实验2进一步对情绪图片的唤醒度进行分组(高唤醒/低唤醒),考察了59名青少年和59名成人情绪调节的效应量。结果验证了研究假设:整体而言,对不同效价和唤醒度情绪刺激采用增强调节或减弱调节时,成人的调节效应量均大于青少年,对正性情绪的减弱调节方面尤为明显。
桑标邓欣媚
关键词:情绪效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