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271101)

作品数:18 被引量:391H指数:12
相关作者:李爱梅熊冠星王笑天孙海龙李斌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浙江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社会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哲学宗教
  • 14篇经济管理
  • 12篇社会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情绪
  • 3篇消极
  • 3篇跨期决策
  • 2篇心理
  • 2篇幸福感
  • 2篇远虑
  • 2篇情感
  • 2篇消极情绪
  • 2篇怀孕
  • 1篇当下
  • 1篇点化
  • 1篇心理机制
  • 1篇心理账户
  • 1篇心理资源
  • 1篇信息加工
  • 1篇压力源
  • 1篇一线员工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员工绩效
  • 1篇员工心理

机构

  • 18篇暨南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浙江财经大学

作者

  • 18篇李爱梅
  • 11篇熊冠星
  • 7篇孙海龙
  • 7篇王笑天
  • 3篇彭元
  • 3篇夏萤
  • 3篇李斌
  • 2篇凌文辁
  • 2篇王虹
  • 2篇谭飞
  • 2篇颜亮
  • 2篇马学谦
  • 2篇谭磊
  • 1篇李伏岭
  • 1篇张耀辉
  • 1篇许华
  • 1篇梁竹苑
  • 1篇刘红艳
  • 1篇王晓田
  • 1篇潘集阳

传媒

  • 11篇心理科学进展
  • 4篇心理学报
  • 1篇外国经济与管...
  • 1篇商业经济研究
  • 1篇管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下班后能否从工作中解脱?——员工心理脱离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与研究展望被引量:36
2015年
心理脱离是指个体下班后在时空和心理两个层面从工作中抽离出来,不被工作相关问题所干扰并停止对工作思考的心理状态。研究表明,心理脱离会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对员工的健康、工作表现和幸福感等身心状态或行为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对心理脱离相关研究的回顾与梳理,从概念着手,重点阐述了影响员工心理脱离的因素和心理脱离的作用机制,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未来研究的突破方向以及现有研究对实践的启示。
李爱梅夏萤高结怡荣恺兮王虹
关键词:心理资源
“长计远虑”的助推效应:怀孕与环境跨期决策被引量:16
2018年
如何做出有利于长期环境利益的跨期决策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4个研究探讨了为子孙后代的"长计远虑"对环境跨期决策的助推作用。研究1通过对比真实孕妇和未孕女性,探讨怀孕、长计远虑水平和环境跨期决策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2通过启动育龄女性的怀孕状态,进一步验证了长计远虑在怀孕与环境跨期决策中的中介作用;研究3和4开发助推研究范式,探讨为子孙后代的长计远虑对环保政策支持意愿和实际环保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不管是真实怀孕还是实验室启动怀孕,都会提高人们的长计远虑水平,并且在环境跨期决策中偏好远期选项;将长计远虑作为一种助推手段,能够在实验室和现场研究中助推环境跨期决策。这些结论对于理解怀孕的进化功能和基于"长计远虑"开发长远环保政策具有借鉴意义。
李爱梅王海侠孙海龙熊冠星熊冠星
关键词:助推怀孕
工作影响员工幸福体验的“双路径模型”探讨——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视角被引量:74
2015年
幸福体验是国内外学者与管理实践者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和资源保存理论,通过分阶段收集834名在职工作人群样本,构建并检验了"工作影响员工幸福体验的双路径模型"。研究发现:(1)工作要求通过工作-家庭冲突的完全中介作用,负向影响员工幸福体验的资源损耗路径;(2)工作资源通过工作-家庭促进的部分中介作用,正向影响员工幸福体验的资源增益路径;(3)工作资源中的上司支持缓冲工作要求对工作-家庭冲突的正向影响;(4)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交互影响员工幸福体验,高要求高资源的工作组合下,员工的幸福体验水平最高。研究从理论上揭示了工作影响员工幸福体验的内在心理机制,提出工作资源作为"利之刃"和工作要求作为"伤之刃"共同影响员工幸福体验的"双刃效应"。这些研究发现对于管理实践如何提升员工幸福体验也提供了理论指导。
李爱梅王笑天熊冠星李斌凌文辁
心理账户的认知标签与情绪标签对消费决策行为的影响被引量:68
2014年
心理账户指个人和家庭在进行经济决策时,从心理上对财富的来源和支付进行编码、记录、分类和估价的心理认知过程。本研究通过4个系列研究探讨了心理账户的认知标签与情绪标签对消费决策行为的影响,并初步探索了其心理机制。结果发现:(1)心理账户的认知标签(财富来源为常规收入或意外之财)可影响消费决策,个体倾向于将常规收入用于实用消费,将意外之财用于享乐消费;(2)心理账户的认知标签与情绪标签对消费决策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即,情绪标签可影响意外之财的消费决策:积极情绪时个体倾向于将其用于享乐消费,消极情绪时个体倾向于将其用于享乐规避,出现心理账户与消费决策的情绪匹配效应;但情绪标签对于常规收入的消费决策无显著影响,个体均倾向于将其用于享乐规避;(3)内疚预期和内疚体验使个体更倾向于将消极情绪的意外之财用于享乐规避。上述结果表明,心理账户的认知标签对消费决策具有"认知匹配效应",情绪标签对消费决策具有"情绪匹配效应",二者存在交互作用。内疚感是导致消极情绪标签的意外之财更倾向享乐规避的心理机制之一。
李爱梅李斌许华李伏岭张耀辉梁竹苑
关键词:心理账户内疚感
聚焦“缺失”对当下幸福体验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人们的幸福体验与其关注的焦点密切相关。研究1采用图形聚焦范式,结果发现个体在情绪体验中出现聚焦缺失的聚焦错觉现象,聚焦缺失组个体的总体幸福体验低于非聚焦缺失组;研究2通过启动范式操纵被试的聚焦缺失程度,结果发现,高聚焦缺失个体的情绪幸福比低聚焦缺失的个体更低。2个研究结果发现:聚焦缺失是导致人们低幸福体验的根源,聚焦缺失使人们高估缺失所占整个生活比例,出现"缺失放大"现象。研究将聚焦错觉从"情感预测偏差"领域拓展至"当下幸福体验"领域,同时从聚焦"实物类匮乏"跨越到聚焦"抽象性缺失感",并初步揭示出"缺失放大"机制,未来或可进一步探讨聚焦缺失影响幸福体验的"缺失放大"机制。
谭飞李爱梅孙海龙侯芬
基于三参照点理论的薪酬差距与离职决策的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离职是组织管理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但鲜有研究将其纳入风险决策的框架中。本文运用行为决策的研究方法,将离职作为一种风险选择,运用三参照点理论探讨个体薪酬差距与离职决策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理论分析和初步的预研究发现:(1)个体薪酬现状与底线的差距负向预测离职决策,薪酬目标与现状的差距正向预测离职决策;(2)进一步推导出薪酬差距与离职决策间存在双拐点的非线性函数关系;(3)同行现状收入作为横向参照系,在薪酬差距与离职决策两者之间起锚定作用;(4)组织中薪酬分布的差距大小作为纵向参照系,在薪酬差距与离职决策两者之间起调节作用。本研究将离职作为一种风险决策进行研究,不仅对于离职理论与决策理论的发展有一定意义,而且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了指导与启示。
熊冠星李爱梅王晓田
关键词:薪酬差距
时间压力的双刃效应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50
2015年
时间压力是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面对的重要问题。以往研究认为时间压力只会产生消极影响,然而现有研究发现时间压力也会产生积极影响。总结以往研究,介绍了时间压力的概念和测量方式,分别阐述了时间压力的损耗作用和促进作用,并用注意焦点理论、激活理论、维生素模型和挑战-阻碍模型等理论解释时间压力的双刃效应。未来研究应该进一步关注:(1)基于时间心理账户开展时间压力的分类研究;(2)时间压力促进作用的动机和情绪双路径机制;(3)探寻有效缓解时间压力损耗作用的机制。
李爱梅颜亮王笑天马学谦李方君
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适应的不对称性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12
2015年
情感适应是指对重复或连续刺激的情感反应慢慢变弱的现象。近年来有关实证研究发现,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适应在速度和程度上具有不对称性,对适应不对称性的解释可以从进化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积极心理学三个视角进行。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关注:(1)区分主观幸福感不同成分的情感适应;(2)探讨人格因素在情感适应中的调节效应;(3)完善情感适应的干预方法;(4)提高情感适应研究在时间上的精确性。
李爱梅高结怡彭元夏萤陈晓曦
制造业一线员工的工作要求对离职倾向的影响及链式调节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基于压力交互理论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以932名制造业一线员工为研究对象,首先检验了制造业一线员工的工作要求对离职倾向的影响,进而考察了冲动性人格与社会支持对工作要求与离职倾向关系的链式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制造业一线员工的工作要求对离职倾向具有正向影响;冲动性人格调节工作要求对离职倾向的影响;社会支持在冲动性人格对工作要求与离职倾向关系的调节效应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即冲动性人格通过影响社会支持进而调节工作要求与离职倾向间的关系。研究结论对于深入理解制造业员工的高离职率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王笑天李爱梅熊冠星孙海龙
关键词:社会支持离职倾向
工作时间长真的不快乐吗?异质性视角下工作时间对幸福感的影响被引量:28
2017年
工作时间是现代社会中影响员工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过往学者将工作时间同质化,基于工作时间会消耗个体资源进而负向影响幸福感这一损耗假设,探索工作时间长短对幸福感的影响,得到的结论却并不一致。在梳理过往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影响幸福感的关键并非是工作时间的长短,而是工作时间的性质。根据调节资源的消耗程度和关键个人资源(感知到的亲社会影响、积极情绪和自我肯定)的产出程度,工作时间可划分为损耗类的耗竭型、低维持型以及恢复类补充型和突破型四种类型。在揭示工作时间异质性(损耗类和恢复类)的基础上,阐述了补充型与突破型工作时间通过即时影响自我控制能力和长期影响职业认同而对幸福感产生积极作用的增益过程。在为重新审视工作时间的作用性质提供一个新视角的同时,对未来研究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方向。
王笑天李爱梅吴伟炯孙海龙熊冠星
关键词:工作时间幸福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