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1038)

作品数:13 被引量:252H指数:9
相关作者:刘萍王清印李健孔杰何玉英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生物学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对虾
  • 11篇中国对虾
  • 7篇微卫星
  • 3篇分子标记
  • 2篇选育群体
  • 2篇中国明对虾
  • 2篇生长性状
  • 2篇群体遗传多样...
  • 2篇人工选育
  • 2篇微卫星DNA
  • 2篇微卫星标记
  • 2篇黄海1号
  • 2篇分子标记技术
  • 2篇RAPD
  • 2篇CHINEN...
  • 1篇地理群体
  • 1篇对虾养殖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多态性分析

机构

  • 13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13篇刘萍
  • 10篇王清印
  • 10篇李健
  • 8篇孔杰
  • 7篇何玉英
  • 4篇孙昭宁
  • 4篇张天时
  • 3篇张秀梅
  • 3篇孟宪红
  • 1篇庄志猛
  • 1篇马春艳
  • 1篇王伟继

传媒

  • 6篇海洋水产研究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水产学报
  • 1篇Zoolog...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年份

  • 2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卫星DNA技术用于中国对虾家系构建中的系谱认证被引量:19
2005年
用6个微卫星标记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5个家系进行系谱鉴别和遗传多样性研究.6个微卫星位点中有5个位点是多态的,并在所有家系中都显示了高度的遗传差异.5个家系中,5个多态微卫星位点共发现了30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在5~8之间.实验中共发现了4个家系特异性等位基因:2#家系及4#家系各1个,5#家系2个.根据已知亲本及子代基因型,可推断出5个家系中全部亲本的基因型,据此鉴别各家系.在EN0033位点,可将5#家系与其他4个家系相区别;在RS0859位点,可将3#和4#家系与其他3个家系相区分.因此,EN0033和RS0859标记可用于鉴别5#、3#和4#家系的家系特异性标记.研究表明,用5个微卫星标记,且最少用2对微卫星标记即可鉴别5个中国对虾家系.
孙昭宁刘萍李健何玉英张秀梅
关键词:中国对虾微卫星标记
微卫星DNA标记用于中国对虾亲子关系的鉴定被引量:19
2007年
在水产养殖中应用微卫星标记来确定亲缘关系已经得到认同和广泛使用。本研究通过控制交尾,利用微卫星标记确定中国对虾后代的亲缘关系,对微卫星标记应用于中国对虾的家系识别进行初步探讨。作者以4个谱系清晰的家系为基础,检测两对微卫星标记EN0033和RS062在中国对虾家系鉴别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利用两对微卫星引物产生的DNA指纹图谱,能够有效地区分中国对虾4个家系。根据微卫星数据计算各家系之间的遗传距离,构建UPGMA图,得到的结果与各家系来源情况一致,进一步证明了微卫星技术在进行家系间的遗传分析中的可行性。EN0033和RS062两对微卫星标记的累积个体识别率高达0.989,属于高识别力的遗传标记系统,可以利用它们进行中国对虾的亲缘关系鉴定。
孙昭宁刘萍李健何玉英张秀梅
关键词:微卫星标记亲缘关系
中国对虾微卫星DNA引物的设计及筛选被引量:6
2004年
根据建立的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部分基因组文库,对筛选的含微卫星DNA序列的克隆设计了28对引物,筛选出5对微卫星多态性引物,并用这5对引物对中国对虾的养殖群体2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在这5个微卫星位点中,虽然RS0871位点是多态位点,但其等位基因数、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都比较低。其余4个微卫星位点可产生6-8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的大小分布在142-364 bp,基本上符合引物设计时理论产物长度。这些微卫星位点的期望杂合度的范围为0.7577-0.8064,表明它们都有较高的杂合度。仅有位点RS0956的观察杂合度与期望值有较大的出入,其他微卫星位点的这两值基本相符。有4个微卫星位点的PIC值较高,在0.7180-0.7709。因此,除RS0871位点以外的4个微卫星位点均可用于中国对虾种群遗传结构分析,这将为中国对虾品种选育、种系评估提供更多的微卫星DNA信息。
张天时刘萍孔杰王清印
关键词:中国对虾微卫星基因组文库
中国明对虾种质资源研究现状与保护策略被引量:9
2004年
中国明对虾主要分布在黄、渤海水域 ,是我国重要的渔业资源之一。由于忽视对中国明对虾种群自然状态下遗传多样性的监测 ,缺乏对种质资源进行长期的、有效的管理 ,造成黄、渤海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下降。目前 ,随着对种质资源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中国明对虾种质资源以及种群遗传学已成为研究热点 ,种群保护也已提到议事日程。这些研究工作的开展将为中国明对虾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信随着研究工作的继续深入 ,人们会更好、更有效地利用对虾资源。
刘萍李健何玉英孔杰王清印
关键词:中国对虾种质资源
RAPD和SSR两种标记构建的中国对虾遗传连锁图谱被引量:17
2006年
利用RAPD和SSR分子标记结合拟测交策略,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chinensis)“黄海1号”雌虾与野生雄虾作为亲本进行单对杂交产生的F1代,采用RAPD和SSR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初步构建了中国对虾雌、雄遗传连锁图谱。对460个RAPD引物和44对SSR引物进行筛选,共选出61个RAPD引物和20对SSR引物,用于对父母本和82个F1个体进行遗传分析。共得到母本分离标记146个(RAPD标记128个,微卫星标记18个)和父本分离标记127个(RAPD标记109个,微卫星标记18个)。雌性图谱包括8个连锁群、9个三联体和14个连锁对,标记间平均间隔为11·28cM,图谱共覆盖1173cM,覆盖率为59·36%;雄性图谱包括10个连锁群、12个三联体和7个连锁对,标记间平均间隔为12·05cM,图谱共覆盖1144·6cM,覆盖率为62·01%。中国对虾遗传图谱的构建为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比较基因组作图及数量性状位点的定位与克隆奠定了基础。
孙昭宁刘萍李健孟宪红孔杰张秀梅
关键词:中国对虾RAPDSSR遗传连锁图谱
中国对虾生长性状相关遗传标记的筛选与克隆被引量:11
2007年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中国对虾“黄海1号”快速生长的第6代群体同一养殖池中生长性状发生分离的两个极端群体、海捕的中国对虾对照群体,进行生长相关遗传标记的筛选。采用240个RAPD引物,共产生标记数2156个。筛选出与生长性状相关的遗传标记65个,其中正相关标记55个,负相关标记10个。依据这些标记在群体中出现的频率和变化规律,筛选出9个特异性标记,其中正相关标记7个,负相关标记两个。对这些特异性标记进行序列测定,获得了6个完整的DNA序列(Genebank注册号DQ185932-DQ185937),并将测序结果进行BLAST分析,发现测得DNA的序列与数据库中已注册序列的相似性较低,未能找到同源性较高的功能基因。根据每一序列重新设计引物,已有两个RAPD标记成功转化为稳定的SCAR标记。
刘萍何玉英孙昭宁李健王清印
关键词:中国对虾RAPD标记生长性状克隆
中国明对虾快速生长选育群体的RAPD分析被引量:9
2005年
运用RAPD技术分析了中国明对虾第3代、第4代和第5代人工选育群体各2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筛选的20个10bp的随机引物中,16个引物产生了稳定性好和可重复性强的谱带。共检测到103个位点,其片段长度在250~2000bp之间。3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是37.86%、36.89%和33.01%,平均遗传多态度分别为0.189、0.208和0.163。群体间的遗传变异(Hsp Hpop/Hsp)平均为0.294。由此可见,70.6%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内,而29.4%的变异则是来自于群体间。
何玉英刘萍李健孔杰王清印
关键词:中国明对虾选育群体RAPD
中国对虾微卫星DNA多态性分析被引量:32
2004年
根据建立的中国对虾部分基因组文库,对筛选的含微卫星序列的克隆设计了引物,并选择了8对多态性引物对中国对虾进行了分析。实验材料为中国对虾黄渤海群体(HB)、朝鲜半岛西海岸群体(KX)和朝鲜半岛南海岸群体(KN)3个野生群共计60个个体。结果表明:经8对引物对60尾中国对虾进行PCR扩增后,共获得了61个等位基因。对3个野生群体的8个基因位点共计24个群体位点进行了杂合度观测值(HD)和杂和度期望值(He)计算,通过Hardy-Weinberg平衡偏离指数(D)检验,发现有5个群体位点处于杂合子缺失状态,其中HB群体有3个群体位点杂合子缺失。KC和KN群体各有1个群体位点杂合子缺失。其次,对中国对虾3个野生群体遗传分化指数F_(st)值进行了计算,两两群体之间的F_(st)值均小于0.05,说明中国对虾3个野生群体的遗传分化较弱。P检验也说明了这个结果,即3个群体的中国对虾遗传分化不显著,有99.27%的遗传变异是来自个体之间,只有0.73%的遗传变异是来自群体之间。最后,经过聚类分析,发现HB群体和KX群体的亲缘关系较近,而KN群体与前两者亲缘关系较远。实验还对8对微卫星引物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进行了评估,PIC值介于0.5984~0.9178之间,揭示了这8个微卫星位点在中国对虾中具有较高的信息含量。
刘萍孟宪红孔杰庄志猛马春艳王清印
关键词:中国对虾地理群体微卫星DNA多态性分析分子标记
中国对虾快速生长新品种“黄海1号”的人工选育被引量:78
2005年
中国对虾经过连续6代的群体选育,表现出生长快、抗逆性强等优良的经济性状。选育群体的体长比对照平均增长8.40%,体重增长26.86%。抗逆性强,发病率不足10%,而未经选育的对照池发病率在40%以上。对不同世代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1)同工酶:在13个基因位点中,MDH 2、GPI、MPI、PGM 2和PGM 3五个位点呈多态。PGM 3位点上的变异程度最高,其等位基因频率呈递减趋势,选育群体在MPI位点上发现c基因,其等位基因频率呈递增趋势,其平均观察杂合度呈依次递减趋势。(2)RAPD:对5个世代进行了RAPD分析,各世代间多态性比例呈下降趋势,F6代保持了F5水平。遗传分化指数Gst除F3与F4之间遗传分化弱之外,其他世代间已发生了中等程度的分化。(3)SSR:对5个世代进行了8个基因位点分析,共产生108个等位基因,群体间的杂合度呈下降趋势,F6保持了F5水平。遗传分化指数Gst值均小于0.05,说明中国对虾人工选育群体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但分化较弱。
李健刘萍何玉英宋全山牟乃海王清印
关键词:中国对虾群体选育
用微卫星DNA技术对中国对虾人工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被引量:49
2005年
利用微卫星技术对中国对虾人工选育群体第1代和第6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对10个微卫星位点进行了扩增,共产生74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产生的等位基因数从3到13不等。在两个群体中,所观察到的等位基因数都比有效等位基因数多。多态信息含量PIC值0.5567~0.8877,说明这10个微卫星位点在中国对虾中具有较高的信息含量。两个群体的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6400(CP1)、0.6300(CP6),并通过计算基因型的P值,确定了对Hardy Weinberg平衡的偏离情况。对Fis值的计算表明两个群体内共有5个微卫星位点存在杂合度观察值过剩的现象。两个群体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6830、1.7382,整个选育群体(两个群体作为一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7742。从遗传多样性所占的比例来看,96.415%的遗传变异是来自群体内,只有3.585%的遗传变异是来自群体间。两个群体间的相似性系数高达0.9187,彼此间的遗传距离仅为0.0848,体现出人工选育群体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结果均说明第6代群体还有较大的选育潜力,可以继续保持遗传效应,最终保证选种育种工作的成功。
张天时刘萍李健孔杰王清印
关键词:中国对虾微卫星杂合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