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SQ2012BAY307301)

作品数:2 被引量:27H指数:2
相关作者:侯刚冯波卢伙胜刘丹丹刘金殿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海洋大学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多齿蛇鲻
  • 1篇矢耳石
  • 1篇耳石
  • 1篇白姑鱼属
  • 1篇薄板
  • 1篇AIC
  • 1篇标点

机构

  • 2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浙江省淡水水...

作者

  • 2篇卢伙胜
  • 2篇冯波
  • 2篇侯刚
  • 1篇颜云榕
  • 1篇刘金殿
  • 1篇刘丹丹

传媒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于地标点几何形态测量法识别北部湾4种白姑鱼矢耳石形态被引量:21
2013年
利用2010年4月至2010年10月采自北部湾海域的49尾截尾白姑鱼(Pennahia anea)、50尾大头白姑鱼(P.macrocephalus)、49尾斑鳍白姑鱼(P pawak)和29尾白姑鱼(P.argentata)矢耳石样本,运用基于地标点法的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研究了4种鱼类矢耳石形态识别问题。耳石经图像处理后提取地标点坐标值,进行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通过判别分析来区分4种白姑鱼的耳石,利用薄板样条分析和网格变形将耳石形态变异矢量可视化。结果表明,在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中,第1、2、3主成分分别解释了总变异的46.57%、25.39%和10.02%,降维效果较好。其中I型地标点6、7,PI型地标点5、8,贡献作用较大,解释了主要形态变异,表明白姑鱼属的矢耳石形态差异主要表现在听沟“蝌蚪纹”的颈部、头宽部和尾部。逐步判别分析和交互验证结果显示,截尾白姑鱼、大头白姑鱼和斑鳍白姑鱼的区分效果明显,判别成功率在81.6%~100%,白姑鱼区分效果不明显,判别成功率为58.6%。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石首鱼科特有的“蝌蚪纹”形态进行4种白姑鱼矢耳石种类识别,存在一定的错判风险,需要在相关耳石形态学研究与摄食生态学应用中引起注意。本研究以北部湾4种白姑鱼属鱼类矢耳石为例,利用二维图像分析技术,检验基于地标法的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在4种白姑鱼耳石形态变异和耳石识别应用上的适宜性,以及听沟“蝌蚪纹”等主要形态特征在白姑鱼属种类识别的有效性,以期为进一步开展耳石形态学在石首鱼科种类鉴定与系统进化、摄食生态学和渔业群体识别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侯刚刘丹丹冯波卢伙胜
关键词:矢耳石白姑鱼属
应用多模型推论估算北部湾多齿蛇鲻的生长参数被引量:6
2014年
生长参数是渔业资源评估和管理策略中的关键参数,因而对目标鱼种选择合适的生长模型至关重要.本文以北部湾多齿蛇鲻为例,采用2006年12月至2009年7逐月采集的体长与年龄鉴定数据(n=2046),运用5个候选生长模型,利用最大似然法在加性误差条件下估算生长参数,并通过模型近似解释率(R2adj)、根平均方差(RMSE)、赤井信息准则(AIC)和贝叶斯信息准则(BIC)检验模型拟合度.结果表明:在当前大样本的情况下,4种统计方法在模型拟合度排序上表现一致;多模型推论检验结果表明,Generalized VBGF获得足够的模型支持,并占到AIC权重的95.9%,可以独立描述多齿蛇鲻的体长与年龄的生长关系,生长方程为:Lt=578.49[1-e-0.051(t-0.14)]0.361.
侯刚刘金殿冯波颜云榕卢伙胜
关键词:多齿蛇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