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1020)

作品数:16 被引量:113H指数:6
相关作者:黄倢刘庆慧张莉韩文君史成银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青岛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生物学
  • 7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8篇蛋白
  • 8篇对虾
  • 8篇WSSV
  • 4篇双杂交系统
  • 4篇酵母
  • 4篇酵母双杂交
  • 4篇酵母双杂交系...
  • 3篇膜蛋白
  • 3篇白斑综合征
  • 3篇白斑综合征病...
  • 3篇白斑综合症
  • 3篇白斑综合症病...
  • 2篇对虾白斑综合...
  • 2篇对虾白斑综合...
  • 2篇中国对虾
  • 2篇中国明对虾
  • 2篇凡纳滨对虾
  • 2篇病毒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研究

机构

  • 15篇中国水产科学...
  • 8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青岛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3篇黄倢
  • 4篇张莉
  • 4篇刘庆慧
  • 2篇梁艳
  • 2篇王维新
  • 2篇史成银
  • 2篇王清印
  • 2篇杨冰
  • 2篇韩文君
  • 2篇张培军
  • 1篇王向东
  • 1篇战文斌
  • 1篇陈婷
  • 1篇周丽
  • 1篇高天翔
  • 1篇易志刚
  • 1篇黄健
  • 1篇冯书营
  • 1篇戴继勋
  • 1篇张士璀

传媒

  • 7篇海洋水产研究
  • 5篇海洋湖沼通报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高技术通讯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7
  • 3篇2006
  • 9篇2005
  • 1篇200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WSSV感染中国对虾肌肉与鳃膜蛋白变化及差异蛋白的鉴定
2006年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MALDI-TOF/MS)、生物信息学技术,研究了WSSV感染中国对虾后鳃膜蛋白和肌肉组织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WSSV感染中国对虾12h后,鳃膜蛋白27kD蛋白增强,至72h,27kD蛋白增强显著。肌肉组织蛋白在感染48h后,出现1条明显差异分子量为22kD的蛋白带。通过对该差异蛋白进行MALDI-TOF/MS的肽质量指纹图谱及其生物信息分析,鉴定为钙离子结合蛋白,其在对虾抗病毒感染免疫中的功能值得关注。
刘庆慧黄健杨冰陈婷王清印
关键词:中国对虾
亲和层析技术在现代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及新发展被引量:19
2005年
亲和层析技术是目前重要的蛋白质研究技术之一。本文介绍了免疫亲和层析、凝集素亲和层析、核酸亲和层析、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以及染料配体亲和层析等几类常规亲和层析的原理及在蛋白质分离纯化以及分析鉴定方面的应用;简要叙述了当今蛋白质组研究中新出现的两种与亲和层析有关的技术,串联亲和层析技术和SELDI芯片技术。并且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趋势。
李洪利黄倢周丽
关键词:蛋白质纯化
人工选育中国对虾两个群体WSSV感染相关免疫与生化因子的变化被引量:11
2005年
通过分析中国对虾人工选育两个群体WSSV感染相关免疫与生化因子的变化,研究选育的两个中国对虾群体对WSSV的敏感性和抵抗力。结果表明,两个群体感染WSSV后,总细胞数(THC)在24h达到最大,随后呈下降趋势;两个群体血淋巴蛋白在感染初期和中期变化不同,但在后期均呈下降趋势;相比而言2^(#)对虾群体比6^(#)对虾群体血蛋白含量和THC下降幅度稍慢;2^(#)对虾群体和6^(#)对虾群体感染24h后酸性磷酸酶(ACP)稍有下降,随后保持较高的活性,而碱性磷酸酶(AKP)的变化除2^(#)对虾群体在感染48h有显著增大外,6^(#)对虾群体变化不明显;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WSSV感染有密切的联系,两个群体抗氧化酶活性随WSSV增殖的变化略有不同;细胞内酚氧化酶(proPO)原变化趋势也表现出差异,斑点杂交结果显示6^(#)对虾群体比2^(#)对虾群体阳性反应较早,揭示不同群体间对WSSV感染的敏感性存在一些差异。
刘庆慧黄倢杨冰刘莉
关键词:中国对虾选育群体免疫因子
鉴定病毒受体的研究方法被引量:3
2005年
研究病毒受体对了解病毒感染机制、病毒病的预防与治疗、病毒分类等都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就酵母双杂交系统以及病毒蛋白铺覆技术、噬菌体展示、生物芯片、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等可用来进行病毒受体鉴定研究的几种方法做了介绍。
王维新史成银高天翔黄倢
关键词:病毒受体噬菌体展示病毒蛋白病毒分类病毒病酵母双杂交系统
对虾组织膜蛋白制备方法及其多肽组成被引量:3
2005年
选取凡纳缤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的4种组织(鳃、血淋巴、肝胰腺、肌肉),着重对膜蛋白的提取方法及其多肽组成进行分析。在对虾组织膜蛋白提取过程中,使用了5种蛋白酶抑制剂(苯甲基磺酰氟PMSF、胃酶抑制剂、亮抑酶肽、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胰蛋白酶抑制剂),以减少组织自身的酶将蛋白降解的可能。电镜观察,可见纯度较高的、细胞膜结构卷曲形成的小泡样、封闭的结构。使用Gel Pro软件对提取产物的SDS PAGE图谱分析,确定了这几种组织的特征多肽分子量分别为75 0kD、70 5kD、26 7kD和71 2kD。
梁艳黄倢易志刚张培军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膜蛋白
WSSV-VAP1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5
2005年
根据已测序的WSSV VAP1全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经PCR扩增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扩增出约838bp的特异条带,将其回收后克隆入pGAPZαA载体中,并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扩增序列与GeneBank登录序列(GenBankNo AF411634)核苷酸同源性100%。序列分析表明,WSSV VAP1基因编码蛋白无跨膜区域,有多个蛋白激酶C、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和糖基化位点,并含有RGD序列,预示其为WSSV浸染中的一个重要蛋白。
刘庆慧黄倢韩文君王清印
关键词:基因克隆中国明对虾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提取物中43kDa蛋白来源的MALDI-TOF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将纯化的WSSV粒子蛋白经SDS-PAGE分离后,对图谱中出现的43kDa蛋白进行质谱分析,发现该蛋白不是WSSV基因组编码,是来自其宿主的蛋白成分,与肌动蛋白有很高的同源性。提示该蛋白的有无及含量多少与纯化病毒粒子的状态有很大关系,可以作为纯化WSSV完整性的参考指标。
梁艳黄倢张培军
关键词:白斑综合征病毒宿主肌动蛋白质谱分析
WSSV3个编码蛋白的基因密码子偏爱性分析被引量:21
2005年
运用EMBOSS(TheEuropeanMolecularBiologyOpenSoftwareSuite)的CHIPS(Condon HeterozygosityinaProteinCodingSequence)和CUSP(Createacondonusagetable)程序对WSSV3个编码蛋白的基因密码子偏爱性分析,分析结果与大肠杆菌、酵母及人的密码子偏爱性进行比较。结果显示,WSSV vp37、WSSV vp39及WSSV vp19的Nc(Effectivenumberofcondons)值为49.897、48.640、46.868。3种蛋白的编码密码子使用频率有较大的差异,其在大肠杆菌、酵母及人的密码子偏爱性也有不同,分析结果表明,WSSV vp37和WSSV vp39的密码子与原核生物及人的相差较大,其表达系统选择在酵母较为合适,而WSSV vp19的密码子与原核和真核生物酵母相差较大。
刘庆慧黄倢韩文君
关键词:WSSV密码子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改进与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06年
酵母双杂交系统是一种新兴的体内研究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以及筛选cDNA文库的技术手段,自建立以来得到了不断的改进与发展。在此基础上又相继出现了单杂交、三杂交、反向双杂交以及SOS富集系统等多种衍生系统,它们在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以及药物开发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拟就双杂交系统的原理、改进、发展及应用做一综述。
张莉黄倢
关键词:酵母双杂交系统
酵母双杂交系统用于WSSV粘附蛋白VP37相关蛋白基因的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为研究WSSV的粘附蛋白VP37相关蛋白的基因,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Ⅲ筛选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鳃细胞全长cDNA文库。构建VP37 基因的重组载体PGBKT7 VP37,把它转化酵母Y187后与含文库质粒的酵母AH109配合,在营养缺陷培养基上进行双杂交筛选。经过PCR鉴定确定了1个阳性克隆。测定该段c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此cD NA片段编码的蛋白与蛋白酶的同源性较高,该蛋白在WSSV识别并结合宿主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成功筛选了VP37相关蛋白的cDNA片段,为研究WSSV入侵以及感染致病的机制等方面提供了新线索。
张莉黄倢戴继勋
关键词:酵母双杂交系统WSSV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