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08EJB007)

作品数:4 被引量:88H指数:4
相关作者:程名望潘烜史清华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就业
  • 5篇农民
  • 5篇农民工
  • 5篇民工
  • 5篇城镇就业
  • 3篇实证
  • 3篇满意度
  • 2篇影响因素
  • 2篇实证分析
  • 1篇新生代农民
  • 1篇新生代农民工
  • 1篇业余生活
  • 1篇余生
  • 1篇农村
  • 1篇农村非农就业
  • 1篇就业满意度
  • 1篇劳动合同
  • 1篇家庭
  • 1篇家庭特征
  • 1篇工作时间

机构

  • 6篇同济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程名望
  • 5篇史清华
  • 3篇潘烜

传媒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农业经济问题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经济体制改革

年份

  • 2篇2013
  • 4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农民工城镇就业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模型与实证
本文从农民工城镇就业满意度的视角,首先建立不完全信息无限期重复动态博弈模型研究农民工和用工企业的最优决策,然后基于上海1446份农民工调查样本所建立的有序Probit模型及实证分析显示,工资收入、交通出行、子女教育、医疗...
程名望史清华
劳动合同、制度适应性与农民工城镇就业--基于上海市1446个调查样本的实证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本文以上海1446份农民工调查样本为例,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基于城市融合视角,从劳动合同、制度适应性等方面实证分析农民工城镇就业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城镇企业用工越来越规范,劳动合同签订率较高;劳动合同对于农民工城镇就业有较好的保障作用;经过多年的劳动力转移,农民工已经能较好的适应城镇产业的劳动合同等管理制度;不同个性特征的农民工,在劳动合同、制度适应性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异质性。促进农民工更好的融入城市,既要有制度安排,也需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潘烜程名望史清华
关键词:农民工劳动合同城镇就业
工作时间、业余生活与农民工城镇就业——基于上海市1446个调查样本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0
2012年
本文基于上海1446份农民工调查样本,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农民工在城就业的工作时间和业余生活做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工的平均工作时间远远超过国家《劳动法》规定的标准,而业余生活比较单调。较多的工作时间和单调的业余生活表明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和就业环境并不乐观,已经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障碍之一。完善制度设计、逐步改善农民工在城就业的生存状态和就业环境是城镇企业和相关部门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程名望史清华潘烜
关键词:农民工工作时间业余生活城镇就业
农民工城镇就业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模型与实证
本文从农民工城镇就业满意度的视角,首先建立不完全信息无限期重复动态博弈模型研究农民工和用工企业的最优决策,然后基于上海1446份农民工调查样本所建立的有序Probit模型及实证分析显示,工资收入、交通出行、子女教育、医疗...
程名望史清华
文献传递
两代农民工城镇就业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比较分析——以上海1446份调查样本为例被引量:8
2013年
农民工市民化是中国城镇化推进的必然环节,而城镇就业满意度是影响市民化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上海1446份调查样本,应用统计性描述方法分析了新老两代农民工城镇就业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民工城镇就业满意度总体较高,就影响因素看,满意度较高的是"工作环境"和"业余生活",较低的是"居住环境"和"收入水平";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就业满意度显著低于老一代农民工,其中,新老两代农民工工作环境满意度没有显著差异,但居住环境、收入水平、业余生活等方面的满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考虑两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及诉求差异,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满意度并促进其市民化进程。
程名望史清华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满意度新生代农民工
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对农村非农就业影响的实证被引量:56
2012年
工业化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腾飞的重要性,已经被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道路所证实。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各国都曾经或必将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行为主义研究方法,利用2003-2006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数据,建立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民个体特征和农户家庭特征对农村非农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就样本个人特征而言,户主或家庭主要经营者、男性、文化程度较高、身体健康的农民从事农村非农就业的意愿更强,职业教育或培训对于农村非农就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是否农业户口对农村非农就业的影响并不明显。就样本家庭特征而言,家庭类型会影响农民在农村的非农就业倾向,同时,乡村干部户从事非农产业的倾向性更强,少数民族户和信教户从事非农产业的倾向性较弱,"是否国家干部职工户"、"是否党员户"对农村非农就业的影响并不显著。重视农民的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差异,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促进农村非农就业是我国政府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重要战略选择。
程名望潘烜
关键词:家庭特征农村非农就业PROBIT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