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3JZD027)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梁润萍许宪隆袁年兴王迪刘勇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民族大学北京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中华民族
  • 2篇民族
  • 1篇代际差异
  • 1篇调查数据
  • 1篇信仰
  • 1篇中华民族凝聚...
  • 1篇社会融入
  • 1篇世俗
  • 1篇世俗生活
  • 1篇特质
  • 1篇凝聚力
  • 1篇自在
  • 1篇嬗变
  • 1篇民族凝聚力
  • 1篇城隍
  • 1篇城隍信仰

机构

  • 4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贵州民族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作者

  • 2篇梁润萍
  • 2篇许宪隆
  • 1篇刘勇
  • 1篇王迪
  • 1篇袁年兴

传媒

  • 2篇青海民族研究
  • 1篇人民论坛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穆斯林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代际比较研究——以长三角地区的调查数据为例被引量:5
2016年
依据2015年长三角穆斯林流动人口的调查数据,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探讨我国穆斯林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代际变化以及多重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新生代穆斯林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程度比老一代并无明显的改善,而且还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影响结构,"内卷化"问题日益突出。个人资本和社会资本对穆斯林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不仅存在着代际变迁,在不同层次的影响也存在着程度和方向上的差异。政策制度因素对穆斯林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作用具有代际传递的特征,这主要体现在心理融入层次。研究还发现,我国穆斯林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各个层次并非整体推进,经济收入的提高并没有带来必然的社会融入。
袁年兴许宪隆王迪
关键词:社会融入代际差异
中华民族“共生”特质嬗变:从自在到自觉被引量:1
2015年
中华民族具备"共生"特质,从"民族大众自觉"的角度看,清晚期以前中华各民族以"自在共生"为主,而从辛亥革命起,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胜利,基本实现了"自觉共生"的转变;新中国成立、民族识别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以及改革开放成果共享等,进一步升华了中华民族的"共生"特质。
刘勇
关键词:中华民族嬗变
“四个认同”与中华民族凝聚力关联度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民族凝聚力的不断增强已成为当今大国崛起一个热门话题。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民族关系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节点,随着境外各种各样思潮的涌入,国内部分民族成员对"四个认同"的淡化,使得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面临着被削弱的危险。本文以"四个认同"为切入点,力图深入阐释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问题。
许宪隆梁润萍
关键词:中华民族凝聚力
寻走于现代的传统:城隍信仰的世俗生活——基于晋中城隍庙的调查被引量:1
2014年
城隍神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俗神和古代城市的守护神。城隍信仰在中国历史上兴衰演变,一路伴随社会文化变迁轮回更迭。如今,在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中,城隍信仰成为了寻走于现代社会的传统文化,不断以一种适应的姿态实现从神圣走向世俗的蜕变。本文以晋中城隍庙的调查为线索,阐释城隍信仰的存在意义,探讨其变迁状况及原因,力图对城隍信仰重构现象进行解读,认为在适当场所和时机对其进行重构是必要的,城隍信仰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仍有现实价值。
梁润萍
关键词:城隍信仰世俗生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