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A840025)

作品数:12 被引量:66H指数:4
相关作者:闫凤英林建桃张道龙郭文秀韩欣宇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海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建筑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乡村
  • 4篇城市
  • 3篇人地关系
  • 3篇公共服务
  • 3篇GIS
  • 2篇宜居
  • 2篇生态
  • 2篇乡村聚落
  • 2篇聚落
  • 2篇公共服务设施
  • 2篇城镇化
  • 2篇村镇
  • 1篇多维度
  • 1篇新移民
  • 1篇移民
  • 1篇宜居城市
  • 1篇以人为本
  • 1篇原乡
  • 1篇人居
  • 1篇人居环境

机构

  • 14篇天津大学
  • 2篇天津理工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作者

  • 11篇闫凤英
  • 2篇张道龙
  • 2篇林建桃
  • 1篇袁大昌
  • 1篇范士陈
  • 1篇韩欣宇
  • 1篇钟婷
  • 1篇郭文秀

传媒

  • 2篇建筑与文化
  • 1篇工程建设与设...
  • 1篇天津大学学报...
  • 1篇规划师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城市规划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南方建筑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地理空间信息
  • 1篇城市与区域规...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数据环境下天津宜居城市规划总体框架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当前,天津在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着产城分离、公共资源供给与需求失衡、城市居住生活空间品质不高等关键问题。而新数据环境下,数据革命带来的实时性、动态性及共享性,为天津宜居城市规划研究迎来新的契机。通过对新数据环境下宜居城市规划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分析不足之处并归纳可能的发展方向,以大数据为技术支撑,从宏观、中观、微观构建天津宜居城市规划的总体框架:宏观层面以职住平衡为理论依据,建立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目标与方法体系;中观层面以个体时空可达性公平为切入点,通过建立综合多标准模型,研究城市公共资源多尺度、多类型的整合布局方法;微观层面研究基于引导居住空间社会网络和居民邻里关系重构的宜居住区生活圈规划的关键技术体系。最后,建议建立城市数据共享平台和相应的政策保障机制,以指导天津宜居城市的建设实践。
张小平闫凤英
关键词:宜居城市空间结构生活圈
人地关系驱动下浙北乡村聚落空间演变与发展研究被引量:32
2019年
从人地关系的诱发出现、推动演化和塑造多样3个维度的作用机理及由生产作用促进力、土地承载力和生产生活组织力构成的核心推动力内涵入手,研究了人地关系驱动下的乡村聚落空间形态演变,讨论了浙北聚落空间演变的重要特征,探寻乡村聚落空间的演变动力与内在规律。结果发现:(1)人地关系所呈现出的生产作用、人地承载、生产生活组织重要特征构成了以生产促进力、土地承载力、生产生活组织力为内涵的乡村聚落空间演化核心驱动力;(2)人地关系驱动下,浙北乡村聚落先后经历了低密度散落分布的原始阶段,“由疏至密”的浙北城-镇-村的传统农业社会阶段,以上海为核心、以水路交通为联系网络的“指向性”城-镇-村近代空间体系阶段,及以交通线为发展轴、以工业和居住用地扩张为特点的改革开放后阶段;(3)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浙北人地关系核心驱动力在生产作用、土地承载力、生产生活组织方面发生变化,未来浙北乡村聚落空间将朝着以区域一体化为基础的“指向性”现代城-镇-村体系与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和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统筹方向发展。
付孟泽闫凤英林建桃
关键词:人地关系乡村聚落
谈小型公共服务中心对乡村地区的驱动——以美国爱荷华乡村主街计划为例
2013年
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激发乡村地区的活力,促进乡村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城镇化建设中都要面临的问题。本文从小型商业服务中心对地区驱动的角度出发,详尽介绍了美国爱荷华乡村主街计划产生的背景,实施目的,实施方式,然后从建筑更新、社区营造、经济复兴方面进行了驱动效应的分析,最后从资金保障、制度建设、组织保障,以及空间营造方面总结了几点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闫凤英钟婷张道龙
关键词:城镇化公共服务中心
城市新移民住区社会空间的形成、特征及成因——基于淄博市潘庄社区的实地调查被引量:5
2018年
当前,国内新移民住区社会空间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相对缺乏,基于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淄博市潘庄社区为例,解析新移民住区社会空间的形成过程、特征及成因。发现在自上而下的供给机制与自下而上的需求机制共同作用下,潘庄社区社会空间经历了由典型同质性演变为突出异质性的发展阶段。其社会空间特征包括:居民构成及分布呈现出"大混居"与"小隔离"并存的强异质性;居民收入水平整体偏低,但行业之间差异显著;流动人口内部文化水平分异凸显;社会流动性整体具有流动性与稳定性并存的特征,而居民之间则以水平流动为主;社会网络联系呈现出"外松内紧"的熟人网络特征;流动人口社区参与及归属感相对较弱。研究有助于理解流动人口的城市社会融入,为新移民住区社会空间多元化的研究提供新视角。
张小平闫凤英
关键词:流动人口社会空间
基于GIS的县域医疗卫生设施可达性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以长兴县医疗设施为对象,探究基于GIS网络分析的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分析评价方法。首先,进行实地调研收集数据资料建立长兴县GIS数据库,根据行政村边界及社区边界将长兴县划分为246个地块,统计各地块的人口、面积,应用ArcGIS网络分析方法得到各地块到达就近医院的最优路径;其次,由最优路径得到的属性表统计各地块到就近医院的时间,评价长兴县医疗设施的可达性并分析影响可达性的因素;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规划建议及改进措施,依照此规划改进措施,可以将县域居民30 min内到达就近医院的人口从54.0%提升到73.3%,有效改善了县域医疗设施的可达性。
闫凤英郭文秀
关键词:公共服务设施GIS可达性
基于生态旅游适宜性评价的空间规划策略研究——以海南省保亭县为例被引量:2
2014年
发展生态旅游的根本目的是在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同时保护好旅游资源,实现土地的优化利用,对旅游区进行空间发展规划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海南省保亭县为研究对象,根据旅游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并重的评价原则,以旅游资源系统、旅游生态系统和旅游支持系统三个系统构建区域生态旅游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体系中评价因子的权重,运用ArcGIS平台,对旅游资源、生态要素、社会经济等要素进行缓冲、空间插值等一系列分析,最后将单因子评价结果叠加得出生态旅游适宜性分布图,将研究区域分为生态旅游最适宜区、适宜区、中等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并从区域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进行空间规划的开发建议。
闫凤英何泽南范士陈
关键词:生态旅游GIS
乡村传统风貌保护与建设的原乡规划策略
原乡规划理论是应对工业化、城市化对乡村本色发展的不良冲击而产生的,是充分尊重自然生态与乡土文化的规划思想,其实践探索成为近年来的学术热点。本文以闽北地区传统乡村民居聚落风貌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查阅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研究方...
孙启真耿佳袁大昌
关键词:风貌保护
文献传递
以色列乡村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以“合作社区”莫沙夫为例被引量:2
2018年
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建设问题成为实现城乡统筹目标的关键。以色列乡村在土地所有制形式、组织管理模式、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与我国存在诸多相似,其建设经验可为破除现阶段乡村发展的困境提供一定借鉴。因此,通过回顾以色列乡村的建设历程,以其主体类型莫沙夫社区为例,从文化精神、产业经济、设施服务和民主自治等方面梳理社区建设的最初特征,进而从开发地域多元价值、维护地区生活品质、培育社区良好精神等方面总结社区发展中的调整经验,以期开拓我国乡村建设与规划的思路。
闫凤英韩欣宇付孟泽
关键词:乡村建设社区建设
人地关系视角下乡村聚落空间形态演变与发展研究——以浙北地区为例
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人地关系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一切互动关系的总和,乡村聚落空间的形态及其演变反映了农村经济社会活动...
付孟泽
关键词:乡村聚落人地关系村镇体系空间形态演变可持续发展
典型发达国家城镇化快速阶段多维比较研究
2016年
城镇化的国际比较研究对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针对我国快速城镇化所呈现的阶段性特点,选取英国、美国、日本的快速城镇化历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三者的总体特征及产业、人口、布局、资源等多维度比较,探究三者的快速城镇化模式及其在某个维度上呈现的多样性和相关性。最后结合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总结对我国城镇化的启示。
闫凤英付孟泽
关键词:快速城镇化多维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