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3ZS051-A25-069)

作品数:4 被引量:69H指数:4
相关作者:李继平惠娜娜王立马永强朱小琼更多>>
相关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马铃薯
  • 6篇晚疫病
  • 5篇疫病菌
  • 5篇晚疫病菌
  • 5篇马铃薯晚疫病
  • 5篇病菌
  • 4篇甲霜灵
  • 3篇马铃薯晚疫病...
  • 3篇交配
  • 3篇交配型
  • 2篇疫霉
  • 2篇致病疫霉
  • 2篇生理小种
  • 2篇小种
  • 2篇敏感性
  • 1篇单倍体
  • 1篇单倍体型
  • 1篇单倍型
  • 1篇疫病
  • 1篇疫病防治

机构

  • 8篇甘肃省农业科...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作者

  • 8篇惠娜娜
  • 6篇王立
  • 6篇李继平
  • 4篇马永强
  • 4篇李建军
  • 3篇李青青
  • 3篇周天旺
  • 2篇国立耘
  • 2篇朱小琼
  • 1篇李敏权
  • 1篇漆永红
  • 1篇张大为
  • 1篇杨帅

传媒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甘肃农业科技
  • 1篇草业学报
  • 1篇中国蔬菜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 1篇公共植保与绿...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甘肃省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危害与防治现状调查报告
通过调查,明确了甘肃省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区域及为害现状,种薯带菌是马铃薯晚疫病的主要初侵染源,中心病株或中心病区的形成是病害流行的可靠预兆,7~9月份降水是病害发生的决定因素,种植密度、施肥水平、播期、栽培方式对病害的流...
李青青李继平李建军惠娜娜王立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初侵染源栽培制度疫病防治
甘肃省马铃薯主产区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组成与分布被引量:9
2013年
采用国际已知含单显性抗病基因的系列品系,对采集自甘肃省马铃薯不同生态种植区的75个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共鉴定出45个生理小种,其中生理小种l.2.3.4.5.6.7.8.9.10.11出现的频率最高,占被测菌株总数的22.67%,是甘肃省的优势生理小种;被测菌株中可克服抗性基因R4、R8和R11的频率在80%以上,可克服抗性基因R8的菌株普遍存在于各采集地。
王立惠娜娜李建军马永强周天旺李继平朱小琼国立耘
关键词:马铃薯致病疫霉生理小种
马铃薯连作田土壤中主要病原真菌的种群动态变化规律被引量:37
2013年
作物长期连作后出现土壤肥力不平衡,病原物种类及其数量不断累积,表现出严重的连作障碍。连作障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已成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土壤微生物作为连作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土壤中病原菌种群动态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深入研究土传病原真菌与马铃薯连作的关系,探明马铃薯连作障碍的机理,采用稀释平板法和残渣分离法研究了马铃薯连作对土壤病原真菌种群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会川镇半阴坡村马铃薯的主要土传病原真菌为镰孢菌、轮枝菌和立枯丝核菌;3种病菌主要分布于0~10cm土壤层,10~20和20~30cm土壤层则较少,其中0~10cm土壤层中每克土壤中的菌落数均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镰孢菌(Fusariumspp.)为3 900,900,2 100和5 900个/g土,轮枝菌(Verticilliumspp.)为200,400,600和1 600个/g土,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为7.80,9.58,20.60和22.40个/10g土;建议通过翻耕或药剂处理重点防治表层土传病菌。
李继平李敏权惠娜娜王立马永强漆永红
关键词:马铃薯土壤连作病原真菌种群动态
甘肃马铃薯晚疫病病菌交配型及对甲霜灵的敏感性被引量:10
2010年
检测了2007—2009年在甘肃省采集分离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交配型及其对甲霜灵的敏感性。79株晚疫病菌进行交配型检测结果表明,69株为A1交配型,4株为A2交配型,6株为自育型;117株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敏感性检测结果为:60.68%的菌株对甲霜灵表现高抗,11.97%表现中抗,27.35%表现敏感。
惠娜娜李继平李青青王立李建军马永强周天旺
关键词:晚疫病菌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
甘肃省马铃薯致病疫霉交配型组成及其对甲霜灵的抗药性被引量:15
2014年
为了明确甘肃省马铃薯致病疫霉交配型组成与对甲霜灵的抗药性,采用生长速率法对2007-2012年采集标样中分离到186株致病疫霉菌进行甲霜灵抗药性测定,利用对峙培养法对147株代表性菌株进行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甘肃省马铃薯致病疫霉交配型由A1、A2、A1A2交配型和自育型菌株组成,分别占被测菌株的61.20%、20.40%、2.10%、16.30%;186株致病疫霉中28.50%的菌株对甲霜灵表现敏感,15.60%表现中抗,55.90%表现高抗。甘肃省马铃薯致病疫霉交配型组成复杂,各采集地组成差异较大,对甲霜灵表现抗药性的菌株普遍存在各采集地。
张大为惠娜娜王立李继平朱小琼国立耘
关键词:马铃薯致病疫霉交配型甲霜灵
甘肃省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生理小种及甲霜灵的敏感性
马铃薯是甘肃农业发展的战略性主导产业.甘肃省气候条件适宜,是重要的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基地及淀粉加工基地,2012年种植面积达72.0万hm2,随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惠娜娜李继平王立马永强李建军周天旺朱小琼国立耘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交配型生理小种甲霜灵敏感性
甘肃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线粒体DNA单倍体型组成与分析
<正>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侵染马铃薯引起的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其危害性、防治难度及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已超过稻瘟病和小麦锈病,被视为全球第一大作物病害[1,2]...
惠娜娜杨帅李继平王立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菌线粒体单倍型
文献传递
甘肃省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测定
测定了117株采自甘肃省7市12县区的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71株晚疫病菌表现高抗,占60.68%;14株晚疫病菌表现中抗,占11.97%;32株晚疫病菌表现敏感,占27.35%;甘肃省除采自临夏州的...
王立惠娜娜李继平李青青李建军马永强周天旺
关键词:晚疫病菌敏感性甲霜灵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