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429001)
- 作品数:34 被引量:280H指数:8
- 相关作者:张长宽陈永平余世鹏杨劲松刘广明更多>>
- 相关机构:河海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东台滩涂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 江苏沿海潮差能和潮流能区域分布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文章采用东中国海二维潮波模型,基于2006年夏季大潮潮流数值的计算结果对江苏沿海潮差能和潮流能开展了区域分布研究。就潮差能而言,通过对比分析《江苏沿海功能区划》所拟定的3个潮汐电站站址(灌河口、射阳河口和长江口北支)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相应的潮汐要素,发现灌河口站址自然条件相对较优,推荐采用单坝单向水库在该区域进行潮差能的开发。就潮流能而言,通过分析区域内潮流平均流速和椭圆图的分布特征,发现江苏沿海南部的小洋口地区和长江口南支的北港、南槽地区具有较好的潮流能开发利用潜力。
- 杨阳陈永平
- 关键词:潮流能
- 辐射沙脊群海域悬沙场遥感反演方法被引量:6
- 2013年
- 利用2006年江苏908调查水文泥沙测验数据和同期MODIS影像建立遥感定量反演模式,获取了半个潮周期的悬沙场以及全潮平均悬沙场,进行了辐射沙脊群海域悬沙场遥感反演方法的研究,并结合悬沙数学模型对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在辐射沙脊群海域,敏感参数(B1-B4)/(B1+B4)的对数模式反演悬沙场精度较高;遥感反演结果在总体上与数学模型计算结果相似,悬沙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弶港、废黄河口和长江口附近;在细节上比数学模型表现得更精细,能清晰地反映河口、沙洲、水道等地貌对悬沙分布的影响。
- 潘进丁贤荣康彦彦葛小平李森
- 关键词:辐射沙脊群遥感反演MODIS影像
- 长江口外近岸环流对厄尔尼诺事件的响应被引量:2
- 2014年
- 建立了东中国海环流大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包含长江口、杭州湾及邻近海域在内的区域环流模型,较准确地刻画东中国海外海流系和沿岸流系,以及长江口外精细的流系结构。选择典型厄尔尼诺年,模拟长江口外近岸环流的异常变化,探讨长江口外近岸环流与厄尔尼诺事件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长江口外近岸环流与厄尔尼诺事件存在强烈的响应关系,冬季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环流明显减弱;台湾暖流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程度显著,流速减小、流幅变窄,台湾暖流对长江口外近岸环流的影响也因此减弱。
- 张雯燕张长宽龚政谭伟
- 关键词:厄尔尼诺东中国海长江口台湾暖流
- 基于离散小波变换与模糊神经算法的河口日水位预测被引量:2
- 2014年
- 为了对受特殊复杂环境因子干扰的河口日水位中长期动态实现有效预测,将离散小波变换(DWT)和模糊神经(NF)算法结合,构建长江河口日水位中长期动态的联合预测模型DWT-NF。引入DWT方法对原始水位信号序列进行分解和减噪,筛选出最优DWT分解因子组合TD(D3+D4+D8)序列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引入NF算法构建水位预测子模型,从滞后1~5天的TD序列中筛选出最优输入组合,确定河口日水位预测的最优DWT-NF模型结构,其中三条港水位预测的最优联合模型结构以滞后1~3天的TD序列为输入、以高斯函数和43分别作为NF子模型第一层的隶属度函数及其规则数,青龙港水位预测的最优联合模型结构以滞后1~4天的TD序列为输入、以钟型函数和24分别作为NF子模型第一层的隶属度函数及其规则数。综合比较表明,DWT-NF模型的预测效果显著优于其他联合模型及常规模型,尤其对河口未来中长期水位变化趋势的预测效果显著。
- 余世鹏杨劲松刘广明
- 关键词:离散小波变换模糊神经
- 长江入海径流变化对河口盐水入侵影响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将河口海岸三维斜压水流数值模式应用于长江口海域,对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后枯季大通流量在6000~40000 m3/s的18组分级流量情况下的盐水入侵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上游径流对盐水入侵有明显的制约作用,随着上游径流量增加,盐水入侵的范围改变显著;利用大通流量和河口代表点半月最大盐度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半月最大盐度与大通流量呈现良好的指数关系,相关系数高于0.99。
- 陶建峰齐华萍曹利利张长宽
- 关键词:长江口盐水入侵数值模拟
- 三峡阶段性蓄水对长江口北支水情与盐渍化的影响评估
- 为剖析三峡156~175 m阶段性蓄水对河口水情与盐渍化的影响特征与程度,对长江干流典型水文站的长序列水情数据和河口北支长期水盐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各水文站水情间和河口水盐要素间的最优相关模型,评估三峡阶段性蓄水对河口...
- 余世鹏杨劲松刘广明谢文萍
- 关键词:三峡蓄水长江口北支盐渍化
- 文献传递
- 长江口Sa分潮调和常数变化趋势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周期为1 a的长周期分潮Sa主要由气象因素的变化引起。基于长江河口段5个潮位站多年水位资料,分析了长江河口段潮汐的分潮组成、潮汐类型和变形、主要天文分潮和气象分潮Sa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各分潮时空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长江河口段多为非正规半日潮,潮汐变形显著;由口门向内陆上溯,天文分潮振幅减小、迟角增大,而气象分潮Sa振幅增大、迟角趋小;Sa分潮振幅年际变化与大通站最大日距平流量变化趋势一致,河口段的Sa分潮受径流影响显著。
- 杨锋谭亚蒋体孝白立影
- 关键词:潮汐特征
- 长江河口枯季北支盐水倒灌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基于2002年长江口水沙盐原型观测资料,分析该年枯季长江口南北支、南北港及南北槽水域盐水入侵源和盐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从多种角度阐述北支盐水倒灌的特性。结果表明:2002年1~3月,长江月平均径流量与历史上两次特枯水文年北支发生倒灌时流量值相当;大潮期间,外海上溯至北支的咸潮强度增大,北支盐水倒灌南支严重,倒灌的盐水最远可波及南、北港分流口。通过相关分析,得到该区域盐度与盐水入侵长度呈三次曲线关系,相关关系式在有无北支倒灌情况下有所不同。
- 曹利利陶建峰张长宽刘桂平
- 关键词:枯季
- 动态潮汐能大坝影响因素及坝型数值研究
- 2015年
- 动态潮汐能是一种新型的潮汐能,它利用开敞式的大坝阻断潮波的行进,在其两侧形成一定的水头差,从而产生潜在的可再生潮汐能。文章利用MIKE21水动力模块对动态潮汐能的工作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在概化的海峡内布置不同尺寸和类型的大坝,利用数学模型计算了不同大坝长度、海域水深、近岸坡度和潮波振幅等对动态潮汐能的影响;模拟比较了T型与Y型DTP坝可产生的最大水头差。研究表明:DTP坝两侧的最大水头差与坝干尺寸、水深-1/2次幂,及潮波振幅成正比关系;海床坡度的增加有助于增大DTP两侧的水头差;在相同水深和潮波条件下,45°的Y型坝可产生较大的发电水头。
- 孙逸豪艾斯卡尔.吾休尔陈永平
- 长江口澄通河段流速垂线分布模式初探
- 2013年
- 河口段的流速垂线分布规律是径流、潮流、地形等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掌握河口段流速垂线分布规律对研究河段的冲淤变化具有积极意义。分别选取长江口福姜沙河段肖山、如皋沙河段九龙港、狼山沙河段徐六泾和白茆沙河段白茆沙南水道、白茆沙北水道等5个断面,共计15条测线,收集了2004年洪季大、小潮和2005年枯季大、小潮的流速观测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了适用于全水深断面的抛物线流速分布、指数流速分布和椭圆流速分布模式,经与实测流速进行相对误差比较,发现抛物线分布模式更适合于长江河口段流速垂线分布,指数分布和椭圆分布适用性基本相当。
- 尹倩瑜龚政张长宽杨云平
- 关键词:径流长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