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基金(2010B017)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2
相关作者:刘国顺虞康惠成官迅阎静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动脉成像
  • 2篇冠状动脉成像
  • 1篇低剂量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心电
  • 1篇心电门控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桥
  • 1篇心肌桥-壁冠...
  • 1篇血管
  • 1篇自适
  • 1篇自适应
  • 1篇临床应用解剖
  • 1篇门控
  • 1篇回顾性心电门...
  • 1篇肌桥
  • 1篇冠状动脉疾病

机构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阎静
  • 3篇成官迅
  • 3篇虞康惠
  • 3篇刘国顺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年份

  • 3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临床应用解剖的双源CT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双源CT(DSCT)形态学特征,以提高对MB-MCA临床诊断价值的认识。方法分析3709例冠状动脉CTA病人,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的冠状动脉16段分段法对检出的MB-MCA进行准确定位,对其长度、深度、收缩期管腔压缩程度及其伴随的粥样硬化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3709例病人中发现MB-MCA 638例,检出率约17.20%,共检出654支MB-MCA,其中426支位于7段(S7)、72支位于8段(S8)、56支位于6段(S6),其余分别分布于2段(S2)、3段(S3)、4段(S4)、9段(S9)、11段(S11)、12段(S12)、13段(S13)及16段(S16);MB-MCA平均长度为(20.52±9.84)mm,平均深度为(1.27±0.93)mm;收缩期时MCA管腔呈现不同程度的狭窄,但重度狭窄罕见;92例MB-MCA患者在MCA前存在粥样硬化斑块。结论 DSCT不仅可直接显示MB-MCA的解剖形态,还可动态评价其在整个心动周期的变化,为MB-MCA临床意义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虞康惠成官迅刘国顺阎静
关键词:心肌桥壁冠状动脉X线计算机
双源CT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对比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通过对双源CT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等比较,探讨双源CT前瞻性触发序列扫描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10例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60例行前瞻性触发序列门控扫描,B组50例行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入组标准为心率75次/min(bpm)以下,心率相对规整(波动≤10bpm)。管电压根据体重质量指数(BMI)调整:BMI≥25kg/m2,120kV;BMI﹤25kg/m2,100kV。记录扫描中患者所接受辐射剂量,并对其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分别采用Wilcoxon秩检验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图像质量平均评分为(3.74±0.51)分,平均有效剂量为(2.38±0.83)mSv;B组图像质量平均评分为(3.68±0.58)分,平均有效剂量为(9.49±3.38)mSv。A、B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91,P=0.059);有效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22,P﹤0.001),降低约75%。结论:双源CT在心率低且稳定的患者中行前瞻性触发序列扫描能够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并且可以获得满足临床诊断的图像质量。
阎静成官迅刘国顺虞康惠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成像
双源CT低剂量自适应扫描序列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双源CT低剂量自适应扫描序列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1例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心率≥65 bpm)采用自适应序列门控扫描模式,数据采集期相根据屏气时心率设定:A组24例患者(65 bpm≤心率〈75 bpm),采集期相设为70%R-R间期,B组27例患者(心率≥75 bpm),采集期相设为40%R-R间期。管电压根据体质量指数(BMI)调整:BMI≥25 kg/m^2,120 kV;BMI〈25 kg/m^2,100 kV。分别对两组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进行评价。结果:A组共评价299段冠状动脉,B组共评价345段冠状动脉。两组可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评分为3-4分者分别占91.3%和92.2%;评分为1-2分者右冠状动脉(RCA)最多,其次是左回旋支(LCX);心率波动范围3-44 bpm。A组图像质量总体平均评分为(3.53±0.73)分,B组为(3.59±0.63)分。A组总体平均有效剂量为(2.85±0.93)mSv,B组为(3.10±0.86)mSv。结论:双源CT行低剂量自适应序列门控扫描能够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在心率≥65 bpm的患者中也可以获得满足临床诊断的图像质量。
阎静成官迅刘国顺虞康惠
关键词:冠状血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