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XZW018)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杜国景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主题

  • 4篇文学
  • 2篇中国文学
  • 2篇作家
  • 2篇国文
  • 2篇国文学
  • 1篇当代中国文学
  • 1篇断代
  • 1篇新文学
  • 1篇叙事
  • 1篇叙事传统
  • 1篇英雄叙事
  • 1篇语境
  • 1篇政治
  • 1篇少数民族
  • 1篇少数民族作家
  • 1篇批评语境
  • 1篇评语
  • 1篇区域政治
  • 1篇主流话语
  • 1篇主流文学

机构

  • 6篇贵州民族大学

作者

  • 6篇杜国景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当代作家评论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语境与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语境与机制指的是文学批评形态(范式)与批评主体所生成的背景、环境、风气、特点以及它们的运作方式与过程。语境与机制不仅是文学批评史、思潮史的构成性要素,而且也是文学制度的运作细节。在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六十多年的历史上,虽然大体是媒体批评、文联作协批评、学院派批评的此消彼长,但即使是在制度性的强大约束下,语境与机制仍呈现了充沛的活力,甚至能对制度形成某种修订、颠覆、增删,直至反超制度,而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也值得警惕和反思。
杜国景
关键词:语境媒体批评
欧阳黔森的英雄叙事及其当代价值被引量:4
2016年
一、寻求从乡土文学叙事传统中突围英雄叙事一直是主流文学的一种主要类型。在中国,英雄崇拜由来已久,英雄理念的形成,既融合了精英阶层的价值理想,也对民间扶危济困的侠义、豪杰观念有所吸收。一八四○年以后的民族危机,更是将中国文学的英雄叙事推向了新的高度。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改变自身命运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为现代中国文学的英雄叙事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
杜国景
关键词:现代中国文学主流文学叙事传统乡土叙事蹇先艾
国家区域政治与少数民族作家的断代历史被引量:1
2014年
区域政治代表国家意志,是现代性的产物。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少数民族作家的崛起,得益于区域政治的推动。但区域政治隐含的矛盾,也给第二代、第三代少数民族作家留下了若干难题,其中较突出的是作家群的特殊性、作家的文化身份认同等。多民族文学史观除了多主体、多历史、多语言、多形态之外,还需要考虑区域政治与地域文化的复杂关系及主体的多样性分布,建构怎样的作家理论,是民族文学研究不能回避的问题。
杜国景
关键词:区域政治作家群断代
第一代仡佬族作家的历史性、民族性与当代追求——以赵剑平、戴绍康、王华、肖勤为例
2015年
仡佬族的祖先是西南地区的"濮人"。今天的仡佬族虽在全国31个省市都有分布,但96.49%居住于贵州。第一代仡佬族作家的历史性出场,比其他少数民族晚三十多年,其文化的衰落是显而易见的事实。探讨其中原因,既关乎仡佬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与从外地迁入贵州的其他民族的交流、融合,也有后来民族政策推进的影响。不过,仡佬族作家虽然晚出,起点却很高,那是一种超越了民族性与地域性的当代精神追求。在这一过程中,又并没有失去仡佬族文化自身的某些特质。
杜国景
关键词:仡佬族历史性民族性
左翼文学与少数民族话语的展开被引量:1
2015年
民族问题最早进入左翼的文化政治逻辑,但其文学中的民族话语开始却只关乎对外的中华民族问题,至于对内的少数民族问题,则因夷夏大防的文人沿习,加上对阶级斗争的紧迫强调,一度有所遮蔽。民族主义文艺运动起来与之抗衡,反而有这方面的借径,这给它的理论和创作留下了不少重新阐释和理解的空间。全面抗战爆发前,左翼文学与民族主义文学重新开始民族话语的争夺,但也有对话和交流,双方的立场都有所调整,这实际是一个潜在的互动、互补,甚至部分重合的过程。
杜国景
关键词:左翼文学阶级少数民族民族主义文学
贵州歌谣与新文学的相遇被引量:1
2014年
因为边远,五四新文学的冲击到达贵州似乎也总有些迟缓。然而,抗战时期贵州歌谣与主流文学的两次相遇,却以自己的某些特质,引来了胡适、闻一多等人的关注,甚至其中的"野蛮"与"粗鄙",都引来了他们新鲜的解读,贵州本土文人及客籍学者对贵州民间文学资源的搜集、研究,也因此而显出了特别的意义。
杜国景
关键词:歌谣主流话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