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2J01126)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叶君健郑力峰林曦陈雷胡秀年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髓核
  • 2篇髓核细胞
  • 2篇退变
  • 2篇椎间盘
  • 1篇蛋白
  • 1篇信号
  • 1篇信号转导
  • 1篇信号转导通路
  • 1篇型胶原
  • 1篇形态发生蛋白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退变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样
  • 1篇胰岛素样生长...
  • 1篇胰岛素样生长...
  • 1篇丝裂原
  • 1篇丝裂原活化蛋...

机构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叶君健
  • 2篇郑力峰
  • 1篇傅冷西
  • 1篇杨海亮
  • 1篇胡秀年
  • 1篇陈雷
  • 1篇林曦
  • 1篇林建华

传媒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在腰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与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SK-1)在退变腰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检测40例退变(实验组)和10例正常(对照组)腰椎间盘组织中p38MAPK和ASK一1的表达。结果p38MAPK和ASK-1在各实验组中的表达分别为重度退变组(0.8551±0.0332)和(0.8103±0.0559),轻中度退变组(0.37624-0.0214)和(0.4024±0.041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1625-4-0.0132)和(0.1833±0.0122);重度退变组p38MAPK和ASK-1的表达明显高于轻中度退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976,P〈0.01)。结论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在腰椎间盘退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郑力峰杨海亮叶君健
关键词:腰椎间盘退变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退变椎间盘组织学和Ⅰ,Ⅱ型胶原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背景:研究表明,退变椎间盘细胞外基质的主要变化是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含量的减少和Ⅰ型胶原含量的增加。目的:观察腺相关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AAV-BMP-2)对兔退变腰椎间盘内髓核Ⅰ,Ⅱ型胶原的影响。方法:将12只新西兰大白兔L2-3,L3-4,L4-5,L5-6椎间盘针刺制造退变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其中AAV-BMP-2组兔椎间盘注射AAV-BMP-2,AAV组兔椎间盘注射不携带目的基因的空载体,生理盐水组兔椎间盘注射生理盐水,注射后第8周处死动物取其相应的椎间盘常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以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其髓核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髓核组织Ⅰ型、Ⅱ型胶原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结论:普通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AAV-BMP-2组椎间盘内髓核细胞数目较多,呈单个或者簇状分布,髓核结构清晰,无纤维样组织填充。而AAV组和生理盐水组的组织结构相似,髓核内细胞数目少,髓核皱缩干瘪,细胞间为纤维样组织填充且排列紊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AAV-BMP-2组椎间盘髓核内Ⅱ型胶原的表达均高于AAV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AAV-BMP-2组椎间盘髓核内Ⅰ型胶原的表达均低于AAV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结果说明,体内转染AAV-BMP-2能抑制椎间盘髓核细胞表达Ⅰ型胶原,促进椎间盘髓核细胞表达合成Ⅱ型胶原,提示维持椎间盘内胶原的含量、种类,可维持椎间盘内组织学的结构和形态,稳定髓核细胞生长环境,延缓椎间盘的退变。
林曦叶君健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椎间盘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类髓核细胞的作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成类髓核细胞的作用.方法:应用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和髓核进行BMSCs及髓核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将第2代BMSCs和原代髓核细胞构建共培养体系,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IGF-1(0、10、50、100、150 μg/L)的无血清培养液诱导5、10、15、20、25 d;以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单独培养BMSCs作为阴性对照.利用免疫印迹检测各组BMSCsⅡ型胶原及蛋白聚糖的表达情况.结果:100 μg/L IGF-1诱导液诱导的BMSCs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实验组.结论:100 μg/L IGF-1能提高兔BMSCs体外诱导分化成类髓核细胞的数量.
郑力峰叶君健郑佑相林建华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髓核细胞
非接触性共培养BMSCs和髓核细胞时间差异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在非接触性共培养环境下,BMSCs定向分化为类髓核细胞在共培养时间上的差异性,寻找适合体内移植的最佳时间。方法取6只8周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体重1.5~2.0 kg)骨髓及椎间盘髓核,分离、培养BMSCs和髓核细胞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取原代髓核细胞和第2代生长良好的BMSCs体外建立非接触性共培养模型。观察共培养后第1、3、5代BMSCs的形态学变化并绘制生长曲线;RT-PCR检测共培养5、10、15 d BMSCs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共培养5、10、15、20、25、30 d BMSCs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蛋白的表达。结果 BMSCs相对特异性标记物CD44、CD90表达阳性,造血细胞表面标记物CD34、CD45表达阴性。髓核细胞Ⅱ型胶原、蛋白聚糖表达阳性。共培养后2周BMSCs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呈多角形、不规则形;共培养后3代内,BMSCs生长速度无明显差异,随着传代次数增加,细胞增殖明显减慢。RT-PCR检测示共培养后10、15 d BMSCs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高于5 d时(P<0.05),而10 d与15 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示共培养后随时间延长细胞表达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蛋白逐渐增加,5、10、15 d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 d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接触性共培养环境下,BMSCs在髓核细胞诱导下可向类髓核细胞分化,表达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在共培养15 d时达到相对稳定,此时较适合进行体内移植。
陈雷胡秀年傅冷西叶君健
关键词:BMSCS髓核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