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AZD047)

作品数:78 被引量:1,503H指数:22
相关作者:徐康宁冯伟陈健李强魏巍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安徽财经大学淮海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4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7篇经济增长
  • 10篇实证
  • 10篇面板数据
  • 8篇制造业
  • 8篇能源
  • 7篇出口
  • 6篇省级面板数据
  • 5篇中国制造业
  • 5篇实证研究
  • 5篇碳排放
  • 5篇技术进步
  • 5篇国制
  • 4篇对外直接投资
  • 4篇中等收入陷阱
  • 4篇能源效率
  • 4篇服务贸易
  • 4篇出口贸易
  • 3篇对外贸易
  • 3篇要素生产率
  • 3篇知识

机构

  • 75篇东南大学
  • 10篇安徽财经大学
  • 3篇淮海工学院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湖北省社会科...
  • 1篇上海立信会计...
  • 1篇嘉兴职业技术...
  • 1篇兰州财经大学

作者

  • 39篇徐康宁
  • 14篇冯伟
  • 12篇陈健
  • 10篇李强
  • 7篇魏巍
  • 6篇邵军
  • 6篇张兵兵
  • 5篇陈丰龙
  • 5篇张欢
  • 4篇徐盈之
  • 3篇张纪凤
  • 3篇薛鹏
  • 3篇王美昌
  • 3篇韩会朝
  • 3篇朱玮玮
  • 2篇黄萍
  • 2篇郑丹青
  • 2篇王书斌
  • 2篇郑义
  • 2篇赵迪

传媒

  • 4篇中国人口·资...
  • 4篇国际贸易问题
  • 4篇世界经济研究
  • 4篇国际经贸探索
  • 4篇产业经济研究
  • 3篇软科学
  • 3篇经济评论
  • 3篇上海经济研究
  • 3篇中国工业经济
  • 3篇西安电子科技...
  • 2篇现代经济探讨
  • 2篇江汉论坛
  • 2篇当代财经
  • 2篇产业经济评论...
  • 1篇资源科学
  • 1篇世界经济
  • 1篇世界经济与政...
  • 1篇经济研究
  • 1篇经济与管理研...
  • 1篇财贸研究

年份

  • 2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19篇2014
  • 20篇2013
  • 10篇2012
  • 8篇2011
  • 2篇2010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城乡贫困变动:2004—2012被引量:14
2017年
本文基于2004—2012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根据家庭人均年收入2 300元的国家贫困标准线和"1天1.5美元"的亚洲贫困标准线,使用FGT指数和脱贫时间两种贫困指数评估了我国城乡贫困整体变动趋势,并从城乡和地区、个体和家庭特征层面分解贫困人口构成;也考察了贫困变动的增长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最后定量地分析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根据两种贫困标准线,两种贫困指数测度结果一致反映我国贫困人口规模显著减少;按国家贫困标准线,我国城乡贫困发生率下降了8.8%,但到2012年的依然高达8.6%,农村贫困人口平均脱贫时间为5.4年,而相对贫困发生率有所上升。不同地区的贫困变动差异较大,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贫困发生率依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41个百分点和0.22个百分点,贫困强度和贫困深度现象都还较为严重;东部地区的减贫效应十分明显,但贫困人口内部收入差距拉大问题较为突出。经济增长的脱贫效应较为显著,但增长的亲贫性有待提高;城乡、地区和贫困人口内部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并成为反贫困的严重障碍。外出非农工作经历、性别差异和教育程度是影响收入增长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本文建议反贫政策应瞄准西部地区的教育程度和健康水平较低、家庭规模较大的农村居民,尤其是女性户主家庭,也应加强养老保险、社会帮扶和人力资本投资,形成改善收入分配为重点的社会保障性扶贫政策体系;中部地区可以借助邻近东部地区的地理优势,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持续实施"开发式扶贫"政策体系;同时,也可将扶贫标准线提高为每人"1天1.5美元"的亚洲贫困线。
王美昌高云虹
关键词:贫困指数贫困分解CGSS收入分配
基于本土市场规模的内生化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的第三条道路被引量:147
2010年
中国产业升级的关键在于企业形成创新能力,加快实现技术创新。传统的做法是从国外引进技术,走的是"以市场换技术"的道路,但实践证明这种道路没有换来技术,中国企业还是缺乏创新能力。近年来强调自主创新,但发展艰难,中国企业在关键的产业核心技术方面与国外差距过大。本文通过构建简要模型并基于案例的分析,对比研究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的不同模式,提出了基于本土市场规模效应的技术创新的第三条道路。这种创新的模式内生于本土市场,通过合作的方式,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技术创新的第三条道路主要适用于大规模制造的现代产业,可作为中国产业升级的一种战略选择。
徐康宁冯伟
关键词:第三条道路技术创新
基于本地市场效应的产业集聚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本地市场效应是新经济地理学中关于产业集聚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本文通过改进现有文献中关于本地市场效应对产业集聚的理论模型,结合中国省际层面的经验数据,在建构表征产业集聚的多种指标并基于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本地市场效应是产业形成集聚的重要动力来源,得出了比现有文献更为稳健的结论,并指出通过提升对外贸易水平、破除贸易壁垒等可以增进本地市场效应对产业集聚的促进作用,通过提升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与学习能力,增强劳动力的跨部门流动性,对于推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冯伟
关键词:本地市场效应产业集聚对外贸易贸易壁垒
生产性服务业与我国城市化发展——产业关联机制下的研究被引量:16
2012年
构建理论模型,本章重点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角度,在具体区分规模关联、效率关联和结构关联基础上,经验分析了不同关联作用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主要结论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基于规模关联效应,对我国城市化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由于市场开放度低、保护幼稚产业发展以及我国在国际分工中所处地位,均导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效率低下和相对滞后,由此效率关联促进作用还非常有限;相比生产性服务业自身结构差异所体现的结构关联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依赖制造业结构高级化。
陈健蒋敏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城市化制造业结构
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与经济增长——基于2000—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基于2000—201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初始经济发展水平、投资、人力资本、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地理位置等因素后,"资源诅咒"假说在我国省级层面显著成立;到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距离与地区经济增长呈"∽"型关系,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要快于东部地区,海岸线长度对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影响不明显,到达港口城市的距离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影响。
李强徐康宁魏巍
关键词:自然资源经济增长
中国产品出口“质量门槛”假说及其检验被引量:58
2014年
引入产品质量变量到贸易模型中,可以推导出在市场均衡条件下出口产品质量决定于出口目的市场的质量偏好以及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本文基于理论模型首次提出"质量门槛"假说。通过构建产品质量指标,对中国出口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验证了"质量门槛"的存在以及对中国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出口目的国家人均GDP每升高1%,出口产品质量将提升0.14%,而出口目的国家的市场规模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作用不明显;高收入国家由于具有较高的质量偏好,因而产生较高的"质量门槛",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向高收入国家出口产品质量比向中低收入国家出口产品质量高26,5%。对产品分组的回归结果表明,"质量门槛"效应存在行业间差异,其中对高技术行业作用最明显,对初级行业、自然资源行业的作用最低。中国在人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国内需求条件不利于产品质量提升的背景下,发展对外贸易尤其是对高收入国家的贸易,是提升中国产品质量水平的重要路径;而从基于经济效应的贸易政策角度讲,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并不一定是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最优选择。
韩会朝徐康宁
关键词:对外贸易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国别市场竞争力状况和演变趋势被引量:11
2014年
中国服务贸易总量规模的不断增长,掩盖不了逆差持续扩大和贸易结构偏低的事实,地区结构仍不合理是重要成因。聚焦于中国对美、日、德市场细分服务行业贸易竞争力状况的考察发现,中国在德国市场竞争力表现较长期内呈显著倒"U"型结构,在日本市场虽呈微弱竞争优势却缓慢下降,在美国市场表现则在波动中缓慢上升。进一步细分行业分析发现,其他商业服务、邮电通讯和信息服务为代表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虽然在日本和德国市场初显竞争优势,却掩盖不了专利许可和金融服务在三大市场仍较突出的竞争劣势地位。综合分析认为,继续提高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比重是更高质量提升我国对发达国家市场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根本。
陈健
关键词:服务贸易竞争力
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回弹效应的估算被引量:26
2014年
我国能源消费面临着满足经济增长和降低能耗的双重压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迫在眉睫。那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节约能源消费量吗?文章基于我国1992-2011年数据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回弹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所导致的能源效率提高能节约能源消费量,但能源消费的回弹效应显著存在,我国能源消费的回弹效应介于9%-75%之间。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能源效率的回弹效应进行扩展,提出能源效率的回弹效应包括技术进步的回弹效应和结构调整的回弹效应两部分,理由是:根据现有能源效率分解方面的经验研究,能源效率提高可以分解为两种效应,一是技术进步效应;二是结构调整效应。因此,能源效率的回弹效应也可以分解为两种效应,即能源效率的回弹效应是指通过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可以提高能源效率,进而节约能源消费量,但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也会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从而对能源产生新的需求,部分地抵消了所节约的能源。最后,基于中国1992-2011年数据的测算结果表明,结构调整的回弹效应要远大于技术进步的回弹效应,技术进步所带来的能源效率提高同样能节约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的回弹效应也显著存在,由结构调整所带来的能源效率提高对节约能源贡献不大,不同年份中结构调整的回弹效应呈现出较大波动,绝大部分年份中的结构调整回弹效应处于两种极端情况,即大于100%或为负值。
李强魏巍徐康宁
关键词:能源效率能源消费回弹效应技术进步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状况比较研究:1978-2010被引量:5
2012年
消费需求是国民经济运行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也是当下宏观经济调控的着重所在。文章以统计资料为依据,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从消费倾向、消费支出和消费结构三个方面,全面研究和比较了1978‐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状况;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观点与结论。
薛鹏徐康宁王倩
关键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ELES模型
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协动性关系研究——基于1952-2011年中国数据的经验分析被引量:28
2013年
本文在总结现有的进出口贸易与GDP增长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CF滤波分析、PEARSON相关检验、偏相关分析及构建的关于中国GDP增长的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了出口总额、进口总额、进出口总额及净出口总额与中国GDP增长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1)4类指标中与GDP序列在增长趋势的相关性和周期波动的一致性程度上由高到低依次是出口总额、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而净出口总额同GDP序列的趋势的相关性和周期波动的一致性是最差的;(2)偏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PEARSON相关检验存在伪显著相关关系,真正与中国GDP增长有显著相关关系的只有出口总额。(3)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只有出口总额在统计上显著,这说明4类指标中只有出口是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正向因素。
张兵兵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LOGISTIC回归GDP增长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