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225313)

作品数:14 被引量:67H指数:5
相关作者:叶开其王悦孙迎辉吴英张慧东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吉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9篇分子
  • 6篇超分子
  • 5篇晶体
  • 4篇卟啉
  • 3篇配位
  • 3篇配位聚合
  • 3篇配位聚合物
  • 3篇子结构
  • 3篇相互作用
  • 3篇介孔
  • 3篇晶体结构
  • 3篇发光
  • 3篇分子结构
  • 2篇电致发光
  • 2篇性能研究
  • 2篇配合物
  • 2篇氢键
  • 2篇氢键相互作用
  • 2篇吡啶
  • 2篇酰胺

机构

  • 11篇吉林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

  • 10篇叶开其
  • 10篇王悦
  • 6篇孙迎辉
  • 4篇张萍
  • 4篇吴英
  • 4篇张慧东
  • 3篇张晶莹
  • 2篇孔建飞
  • 2篇张红雨
  • 2篇叶俊伟
  • 2篇郭建华
  • 2篇叶玲
  • 2篇赵国利
  • 1篇杨光第
  • 1篇杨柏
  • 1篇朱东霞
  • 1篇霍城
  • 1篇宋伟峰
  • 1篇赵云峰
  • 1篇李伟

传媒

  • 5篇高等学校化学...
  • 4篇分子科学学报
  • 3篇Scienc...
  • 2篇科学通报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发光配合物1,2-二(2-吡啶甲酰胺基)苯锌的研究被引量:13
2005年
合成了发光配合物 1 ,2 -二 (2 -吡啶甲酰胺基 )苯锌 (1 )及其双分子 -4,4′-联吡啶复合物 (2 ) .用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方法得到了配合物 2的单晶结构 .该晶体属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 a=0 .962 5 1 (6)nm,b=1 .5 0 1 2 2 (9) nm,c=1 .642 5 2 (1 2 ) nm,α=1 0 6.95 8(2 )°,β=1 0 5 .3 62 (3 )°,γ=1 0 2 .978(2 )°,V=2 .0 685 (2 ) nm3,Z=2 ,Dc=1 .5 63 g/cm3,F(0 0 0 ) =1 0 0 0 ,R1 =0 .0 3 67,w R2 =0 .0 898.研究表明 ,晶体 2由 1个 4,4′-联吡啶通过配位键连接 2个化合物 1分子构成 .晶体 2是由沿晶体学 b和 c轴方向的一维分子柱堆积而成 .考察了配合物 1的发光性质 ,配合物 1可作为发光材料效率很高的电致发光器件制备 .
叶开其吴英郭建华孙迎辉王悦
关键词:电致发光
基于分子间π-π相互作用形成的吖啶荧光化合物超分子结构及其性能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合成了10-甲基-1,2-苯并吖啶(10-M ethyl-benzo[1,2]acrid ine,MBA),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获得了其单晶结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MBA晶体中,由于存在分子间π-π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维无限伸展的分子柱.用MBA制备了微米晶体,通过调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获得长方和线状的微米晶体,用荧光显微镜考察了微米晶体的形貌.研究了MBA的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性质,实验结果表明,MBA是一种具有蓝光发射特点的有机分子.
孙迎辉张慧东叶开其张晶莹李伟杨柏王悦
关键词:Π-Π相互作用超分子结构
基于弱氢键相互作用形成的层状有机超分子晶体被引量:11
2006年
合成了双吡啶双西佛碱(bped)有机分子,并用该分子进行了超分子网络晶体的组装.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340 14(15)nm,b=0.421 53(11)nm,c=1.115 05(4)nm,β=101.660(4)°,V=0.616 90(18)nm3,Z=2,R=0.064 8.在bped晶体中存在着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该氢键由N原子和H—C中的H原子相互作用而成.每一个bped分子同另外6个bped分子通过氢键相连,构成了二维层状结构.
孙迎辉叶开其孔建飞朱东霞王悦
关键词:氢键单晶
基于双吡啶基双西佛碱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超分子晶体被引量:9
2004年
 合成了双吡啶双西佛碱(bpbd)有机分子,并用该分子进行了超分子网络晶体的组装.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在bpbd晶体中存在着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该氢键由吡啶环上的N原子和西佛碱H—CN基团上的H原子相互作用而成.每一个bpbd分子同另外4个bpbd分子通过氢键相连,构成了二维网状结构;在bpbd晶体中还存在分子间π…π相互作用,并导致一维分子柱的形成.二维氢键和一维π…π的协同作用,导致了三维超分子晶体的形成.
叶开其孔建飞姜世梅叶玲王悦
关键词:超分子西佛碱晶体二维网状结构氢键相互作用分子间
配位聚合物[Cu(NIPH)(bpy)]的合成、结构及性质被引量:5
2006年
在水热条件下(120℃),醋酸铜,2,2′-联吡啶(bpy)与5-硝基间苯二甲酸(H2NIPH)反应72h,得到配位聚合物[Cu(NIPH)(bpy)](1).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配位聚合物1具有类螺旋形链结构,链间通过弱共价键、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形成三维网络结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0.95510(19)nm,b=1.2592(3)nm,c=1.3737(3)nm,β=95.13(3)°,V=1.6455(6)nm3,Z=4,Mr=428.84,Dc=1.731Mg/m3,Z=4,R=0.0297,wR2=0.0979.热重分析表明,配位聚合物1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另外该配位聚合物显示了较强的反铁磁行为.
叶俊伟张萍叶开其叶玲王悦杨光第
关键词:超分子配位聚合物晶体结构
四苯基卟啉铂电致发光性能的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四苯基卟啉铂(PtTPP)可以作为红光掺杂材料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采用的器件结构为[ITO/CuPc/NPB/BePP2∶PtTPP/LiF/Al],其中BePP2∶PtTPP的共沉积膜作为发射层.实验结果表明在发射层中存在着从BePP2到PtTPP的能量传递.通过改变掺杂层中PtTPP的浓度来考察器件的性能,当PtTPP的掺杂浓度在8%(物质的量比)时,器件呈现纯正的红光发射,发射峰位于668nm,器件的效率为0 004lm/W.
郭建华吴英叶开其孙迎辉王悦
关键词:电致发光性能分子结构
一维链状[Mn(9-AC)2(4,4'-bpy)(H2O)2]n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被引量:4
2008年
在水热条件下(120℃),将醋酸锰、4,4′-联吡啶(4,4′-bpy)与9-蒽酸(9-HAC)反应,得到了配位聚合物[Mn(9-AC)2(4,4′-bpy)(H2O)2]n,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TGA研究了该配位聚合物的热稳定性.结构解析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于正交晶系,Fdd2空间群,a=1.66772(12)nm,b=3.36471(16)nm,c=1.1687(4)nm,V=6.558(2)nm3,Z=8,Mr=689.60,Dc=1.397Mg/m3,R=0.0356,wR2=0.0604.在该配位聚合物中,中心锰原子采取略微变形的八面体构型,与两种配体共同构筑了一维直线形链结构,链与链之间通过氢键相互作用构筑成三维超分子网络.
赵国利吴英叶俊伟叶开其
关键词:水热合成配位聚合物晶体结构
喹吖啶酮衍生物/介孔分子筛MCM-41组装体的金属离子传感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将5,12-二[6(2氨基乙基氨基)己基]喹吖啶酮(BAEAHQA)组装到介孔分子筛MCM-41的孔道中,制备了金属离子传感材料BEDAHQA/MCM-41.荧光光谱显示组装体的发光避免了喹吖啶酮固体发光的浓度猝灭现象.引入不同的金属离子将使BAEAHQA/MCM41的荧光光谱强度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和峰位移动.尤其是金属钴离子可以使BAEAHQA/MCM-41的发光产生明显的猝灭,猝灭程度可达到92.63%.通过引入乙二氨基团BAEAHQA达到了发光基团与螯合基团之间的分离,有效地避免了pH值对发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BAEAHQA/MCM4-1对于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传感特性.
张慧东张萍孙迎辉叶开其张晶莹王悦
关键词:MCM-41钴离子
酚基吡啶硼配合物发光材料被引量:3
2007年
主要介绍双酚基吡啶硼配合物的合成、分子结构、分子堆积结构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一些双酚基吡啶硼配合物可以作为发光材料制备性能优良的电致发光器件.
赵国利吴英叶开其赵云峰张红雨王悦
关键词:晶体结构有机发光二极管
基于meso-四(4-N,N,N-三甲基氨基苯基)卟啉/介孔分子筛MCM-41组装形成的金属离子传感材料被引量:3
2005年
将meso-四(4-N,N,N-三甲基氨基苯基)卟啉(TTMAPP)组装到介孔分子筛MCM-41的孔道中,制备了金属离子传感材料TTMAPP/MCM-41.X射线粉末衍射证明,组装后MCM-41的有序孔道结构未发生变化.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表明,组装体具有典型的卟啉吸收特性.锌离子的引入会使TTMAPP/MCM-41的荧光光谱在600nm处产生一个新发射峰,而金属铜离子可以使TTMAPP/MCM-41的发光产生猝灭,猝灭程度可达到68.42%.实验结果表明TTMAPP/MCM-41对于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传感特性.
张慧东孙迎辉张萍叶开其张晶莹王悦
关键词:介孔分子筛MCM-41氨基苯基三甲基卟啉MESO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