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DSHJ03)

作品数:26 被引量:45H指数:3
相关作者:陈涛崔凤杨洋王晨刘雪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青年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经济管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社会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9篇社会
  • 5篇社会学
  • 5篇海洋环境
  • 4篇溢油
  • 4篇海洋社会
  • 4篇海洋溢油
  • 3篇倒逼机制
  • 3篇渔民
  • 3篇丝绸之路
  • 3篇海上丝绸之路
  • 3篇海洋社会学
  • 3篇海洋生态
  • 3篇渤海溢油
  • 2篇渔业
  • 2篇社会学研究
  • 2篇示范区
  • 2篇污染
  • 2篇环境保护
  • 2篇海洋渔业
  • 1篇大学生

机构

  • 14篇中国海洋大学
  • 5篇广东海洋大学
  • 4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大连海事大学
  • 1篇赣南师范大学
  • 1篇南昌工学院
  • 1篇福建省海洋与...

作者

  • 5篇陈涛
  • 2篇崔凤
  • 1篇林光纪
  • 1篇张继平
  • 1篇杨振姣
  • 1篇顾湘
  • 1篇宁波
  • 1篇刘雪霞
  • 1篇王芳玺
  • 1篇吴丽
  • 1篇孔维刚
  • 1篇宋宁而
  • 1篇汪树民
  • 1篇董震
  • 1篇高法成
  • 1篇张开城
  • 1篇王晨
  • 1篇赵宗金
  • 1篇李素霞
  • 1篇同春芬

传媒

  • 24篇中国海洋社会...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2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渤海溢油事件的社会影响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在渤海溢油事件的影响研究中,学术界开展了深入的环境影响和经济影响研究,但忽视了社会影响研究。而渤海溢油事件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进而影响了溢油事件的解决进程。研究发现,渤海溢油事件既在社会舆论、环境抗争、社会稳定、社会心理等层面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性问题,也在制度创新、产业布局调整和海洋环境意识等层面产生了积极的倒逼机制。渤海溢油事件的社会影响具有系统性、连锁性、复杂性和潜伏性等特征,因此深入的、持续的追踪研究十分必要,而这更加突出了开展社会影响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陈涛
关键词:海洋溢油渤海溢油倒逼机制
建设海洋生态文明背景下的海洋文化资源开发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在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背景下,本文提出了开发海洋文化资源的观点;通过对海洋人文、民俗、商贸、军事等海洋文化资源的介绍,阐述了海洋文化资源的开发在保护海洋生态、提升海洋意识、促进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对于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最后对海洋文化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与建议。
郑星宇韩兴勇
从渔民节到赶海节:山东半岛刘家湾海洋民俗文化的变迁被引量:2
2015年
刘家湾是隶属于山东省日照市的一个滨海村落,随着社会发展,当地的海洋民俗文化也在发生着变迁,尤其体现在当地影响最大的海洋节庆从渔民节转变成了赶海节,从传统的、渔民自发参与的民俗节庆转变为一种现代化的、由政府主导的海洋节庆。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得出,在此变迁过程中,节庆的时间、地点与内容的转变,举办主体与参与群体的变化,使得刘家湾赶海节更加规模化、旅游业化和娱乐化,同时使传统民俗文化的展现方式更加多样化。而日照市国际海洋城的规划、旅游业的发展、生存环境的污染以及渔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等社会条件,促使刘家湾赶海节在变迁下实现了传承发展传统海洋民俗文化、提高经济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功能。
宋宁而贺柳笛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蓬莱19-3溢油事件的“问题化”机制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的分析视角被引量:3
2014年
从建构主义视角分析蓬莱19-3溢油事件,并不是否认它是"有问题的"的客观事实,而是要揭示它是如何"问题化"的,即如何由"问题"演变为"社会问题"。溢油事件发生后,一直存在着多种社会力量的角逐。从它"浮出水面"到"问题化"的过程中,政府、科学家、大众传媒、社会公众和渔民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对这一客观事实进行建构。蓬莱19-3溢油事件"问题化"过程研究表明:它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是社会界定和话语分析的结果;同时,社会结构的变化对蓬莱19-3溢油事件的"问题化"产生着深刻影响。溢油事件中的社会建构机制和信息发布机制,对于政府部门处置类似环境突发事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陈涛吴丽
关键词:海洋溢油问题化建构主义环境突发事件社会结构
我国海洋民俗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与对策被引量:1
2015年
我国沿海和海岛地区许多海洋民俗文化遗产正在逐渐地被破坏和遗忘,甚至走向消亡。对于海洋民俗文化是否应当给予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应当给予何种知识产权保护,源于各方对海洋民俗文化不同的认识和利益诉求。我们应结合海洋民俗文化自身的特点,设计出一套专门的法律体系来对其进行保护,从而建立属于海洋民俗文化自己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孔维刚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公约
我国涉海人类活动与海洋环境污染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我国的海洋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海洋的生命活力正因为人类的污染行为而不断减弱。本研究主要基于1993年至2012年这20年间的《中国海洋统计年鉴》和《中国海洋灾害公报》中的相关数据,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涉海人类活动与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涉海人类活动与海洋环境污染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尤其是海水制盐产量与海水水质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沿海地区工业废水排放量和海水水产品产量及赤潮灾害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赵宗金谢玉亮
关键词:海洋环境污染海水水质赤潮灾害
海洋渔业“双转”政策与风险社会中的渔民——以渔民为视角的考察被引量:1
2015年
海洋渔民在“双转”政策的安排下,放弃捕捞,转向养殖与加工产业,甚至置地为民,为海洋生态保护、渔业资源的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政策实施后,政府并没有从渔民的视角来审视政策的效果。在风险社会的理论认识下,渔民在“双转”前后的收入、社会保障情况,以及对“双转”政策的评价,能凸显出渔民的风险社会特点,需要我们系统地应对。
高法成罗鹏
关键词:转产转业风险社会
水上居民群体认同问题实证研究
2015年
社会转型时期,水上居民是否还认同自己“水上居民”这一群体身份?为解答这个问题,本文随机选取赣南萧郭李三姓水上居民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定量研究方法,对赣南萧郭李三姓水上居民的群体认同情况进行了详尽的调查。经分析发现,年龄组之间对于水上居民认同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年龄组之间对于自身是否客家人也存在显著差异。
周小龙徐晨雯
关键词:身份认同客家
心理学视阈下的海洋意识指标体系构建被引量:3
2015年
本文通过全面梳理国内外学者的海洋意识研究成果,将海洋意识研究归纳为海权说、人海关系说、实践一认识说三个思想流派。随后,本文结合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首先,从认知心理学家研究“意识”的视角确立了海洋意识的学科归属,认为海洋意识是人类意识的一部分,可以用心理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弥补了当前学科归属缺失的尴尬;其次,从社会心理学家研究“态度”的视角提出了构建海洋意识指标体系的维度,即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再次,通过大范围浏览涉海文献资料,将目前学者提出的海洋意识类型归纳为海洋政治意识、海洋经济意识、海洋文化意识、海洋法律意识、海洋生态意识、海洋安全意识六个主要类型(一级指标);最后,结合环境意识指标体系的纵一横向构建方法,构建出一套海洋意识指标体系。
同春芬张绍游
关键词:海洋意识指标体系社会心理学
大学生的海洋环境意识——对青岛市在校大学生的调查被引量:1
2015年
海洋环境意识是环境意识在海洋空间领域的表征,大学生的海洋环境意识主要体现在海洋环境经验、海洋环境感知、海洋环境情感和海洋环境行动意向四个方面。本文在科学抽样的前提下,对青岛市三所高校的743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经深入分析得出,不同专业、学科及家庭成员从事涉海职业的情况对大学生海洋环境意识影响显著,海洋环境情感与海洋环境意识相关性显著,且大学生的海洋环境意识整体表现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崔凤庾婧
关键词:大学生问卷调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