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AZS005)

作品数:11 被引量:40H指数:4
相关作者:张文孙竞康文籍裴一璞陈宇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聊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4篇政治法律
  • 4篇历史地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社会保障
  • 4篇宋朝
  • 4篇宋代
  • 3篇贫困
  • 1篇地主
  • 1篇定价权
  • 1篇信仰
  • 1篇演变脉络
  • 1篇演进
  • 1篇演进路径
  • 1篇有权
  • 1篇灾害
  • 1篇人类学
  • 1篇人类学考察
  • 1篇社会
  • 1篇士大夫
  • 1篇市民运动
  • 1篇双轨制
  • 1篇宋人
  • 1篇所有权

机构

  • 10篇西南大学
  • 1篇聊城大学

作者

  • 10篇张文
  • 2篇康文籍
  • 2篇孙竞
  • 1篇裴一璞
  • 1篇陈宇

传媒

  • 3篇思想战线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社会保障评论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贫困认知与宋朝社会保障的逻辑转变被引量:1
2017年
中国古代关于贫困的概念与贫困人群的分类在宋朝经历了一个重要变化,这时,贫困现象不但成为必须予以正视和干预的社会问题,贫困人群也成为一个新的社会类别。对此,民众、精英和政府对贫困问题形成了三个不同层面的认知,共同构建了宋朝济贫事业兴起与社会保障转型的逻辑基础。民众的贫困认知具有明显的道德性特征,成为济贫事业兴起的伦理基础;精英的贫困认知具有明显的理性分析特征,成为济贫事业兴起的学理基础;政府的贫困认知具有明显的制度性特征,成为济贫事业兴起的法理基础。其中,道德性特征是推动民众、精英和政府的贫困认知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并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的重要基础,并奠定了宋朝济贫事业的兴起与社会保障转型的逻辑基础。
张文康文籍
关键词:宋朝逻辑基础
宋人灾害记忆的历史人类学考察被引量:9
2014年
对宋代灾害问题,以往多从实证角度进行研究。从文化创伤的角度看,灾害对于社会造成的影响相当广泛,值得从更为广阔的领域进行相关解读。宋人对灾害的记忆具有明显的阶层性,士大夫一般将责任归结为官吏失范,而民众则将责任归结为富民失德。两种不同指向,反映出两者对灾害导致的社会紧张与文化创伤采取了不同的宣泄途径,其终极目标也大异其趣,分别指向国家权力重建与地方社会共同体重建。从文化意义上看,体现了"体制失范"与"阶层违和"、"大传统"与"小传统"的二元分立。
张文
关键词:士大夫文化创伤
论两宋社会保障体系的演变脉络被引量:3
2015年
宋朝是中国传统社会保障的高峰期,各方面均有重要建树并开启了此后元明清三代社会保障体系的新格局。不过,回顾以往的研究,一般均将两宋社会保障问题进行归并研究,对两宋社会保障的演变殊少关注。实际上,两宋历经三百余年,虽名为一朝,实则前后多有变化,社会保障亦是如此。其中,北宋重点建立了系统的救荒、济贫、扶弱制度,南宋则在社会保障主体、政府行为、社会保障方式等方面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并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
张文
关键词:北宋南宋社会保障演变脉络
白鹿化龙:从宋代四川盐神信仰变化看官民盐权分配的博弈被引量:4
2014年
宋代四川作为全国最重要的井盐产区,食盐成为国家财利之源,一直是王朝权力展现和垄断的异宠。同时食盐又是当地百姓生活必需,为民间利益所诉求。在四川官民之间,针对食盐的博弈有多重表达,在意识形态的表现主要是盐神信仰的博弈。这种信仰博弈代表了双方盐权纷争的冲突与妥协,最终通过博弈实现了地区盐权分配秩序的均衡。
裴一璞
关键词:宋代官民博弈
宋代贫困解释中的话语体系构建与权力关系被引量:1
2017年
伴随私有制的产生与阶级阶层分化,贫困问题一直存在于自商周至隋唐的古代社会。至宋代,由于土地制度的变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非身份性贫困成为了必须予以正视和干预的社会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其中,关于贫困的解释即贫困致因成为当时社会中上层关注的重要议题。具体而言,宋代主流社会意识形成了三种主要的贫困解释:天命说固守传统秩序,结构说强调国家体制,材性说突出个人能力。实际上,每种贫困解释背后都有一个明显的阶层指向,成为该阶层表达利益诉求的言说工具。对此,可以认为,贫困问题在宋代社会分层的大背景下成为社会中上层构建自身话语体系和权力关系的载体,亦推动了唐宋以来新的社会传统的构造进程。
康文籍张文
关键词:宋代贫困话语体系权力关系
慈善与枷锁:论宋代地主对农民的救济被引量:1
2013年
在宋代,由于土地制度的变化,引起了社会阶层的剧烈分化和社会贫富差距的急剧扩大,从而促使乡村社会的救济活动兴盛起来,而地主对农民的救济又是宋代乡村社会救济事业中的主体活动和主要表现。地主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对农民的救济,包括赈灾救荒和济贫恤穷两大部分。地主开展对农民的救济,是积德修善、求取平安、收取租息、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和声望以及维持生产的稳定和继续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地主对农民的救济对农民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其一方面纾解了农民的困难,但另一方面却给农民套上新的枷锁,它使农民背负上难以摆脱的债务问题以及权利对地主的让渡。
张文陈宇
关键词:地主农民救济慈善枷锁
宋朝社会保障的成就与历史地位被引量:15
2014年
作为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型期,宋朝的社会保障思想及实践也发生了有别于前朝的重要转变,由传统的重在救助灾荒转变为较为全面的社会保障。在宋朝,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社会保障法规体系、较为完善的仓储备荒体系和系统的福利设施,将社会保障的对象扩大到社会的所有阶层,保障手段的市场化与社会化实施丰富了社会保障的项目及经营方式。宋朝政府性的社会保障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是空前绝后的,并开创了民间慈善的先河,这一时期的社会保障思想也对以后各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文
关键词:宋朝社会保障历史地位
体制内外:宋朝社会保障的双轨制及其历史局限被引量:1
2017年
宋朝承袭中唐以来的社会变革趋势,国家—社会形成了两分化的新型结构。在此背景下,宋朝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出现了双轨制的特点。对体制内,重点保障官僚阶层,优待军人群体;对体制外,重点保障城市贫民,集中力量救助乡村饥荒。这种制度安排,强化了宋朝体制内外的分割与差异,显示了这种过渡性制度的历史局限。
张文
关键词:宋朝社会保障双轨制
唐宋时期市民运动的演进路径被引量:1
2015年
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尤其是城市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唐宋时期,市民阶层逐渐兴起并形成群体意识。面对政府的超经济剥削,市民通过罢市、投状、请愿等形式展开市民运动,表达诉求,保护利益。通过考察唐宋时期的市民运动可以看出,其利益诉求呈现出从所有权抗争到定价权博弈的演进路径。
孙竞张文
关键词:所有权定价权唐宋时期市民运动
宋代的社会贫困线及其社会意义被引量:5
2016年
由唐入宋,由于土地制度的变化,贫富分化愈发严重。与之相伴随,贫困问题日益突出。对此,宋朝廷一改前代"轻济贫重恤穷"的救助传统,首次将贫困问题纳入国家社会保障的范畴。为了甄别贫困人口以便进行社会救助,宋朝廷设立了类似于现代社会贫困线的贫困救助标准。一条标准行之于乡村,以占田20亩以下者为贫人;另一条标准行之于城市,以家业钱在50贯以下为贫人。纵向上看,宋代社会贫困线的推出,标志着社会保障思想较之前代发生重要转变,即国家对于贫困问题的正视与责任;横向上看,与迟至17世纪才开始履行国家济贫责任的英国相比,宋代的济贫实践无疑具有超前性。
孙竞张文
关键词:宋代社会保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