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937-1947)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刘苏华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金融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中国共产党
  • 3篇共产党
  • 3篇国共
  • 3篇出版
  • 2篇延安时期
  • 2篇政治
  • 2篇政治认同
  • 1篇新闻
  • 1篇新闻出版
  • 1篇育才
  • 1篇战时
  • 1篇战争
  • 1篇知识分子
  • 1篇中共
  • 1篇日报
  • 1篇日伪
  • 1篇统制
  • 1篇图书
  • 1篇图书出版
  • 1篇图书出版情况

机构

  • 4篇广东金融学院
  • 3篇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刘苏华

传媒

  • 1篇传媒
  • 1篇中共党史研究
  • 1篇出版发行研究
  • 1篇传媒论坛
  • 1篇湖南广播电视...
  • 1篇出版科学
  • 1篇南方传媒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图书出版情况统计与分析研究(1937—1947)被引量:3
2012年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图书出版业前后经历了兴盛与调整发展两个阶段。在兴盛阶段,图书出版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图书出版集中度较高,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图书的出版是其重点。同时,也特别重视文化教育类和社会科学、政治类图书的出版。进入调整发展阶段以后,图书出版类型发生了变化,有关中国共产党的图书以及科学知识普及类读物增长明显。
刘苏华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图书出版
中国共产党的“三线”办报与知识分子政治认同(1937—1947)被引量:1
2022年
自1937年国共达成第二次合作,至1947年中国共产党公开机构撤回延安,这十年是中国现代历史的转折期,也是国共舆论场地位的转折期。转折的实现,与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采取“三线”办报密切相关。通过“精干”的一线办报、“分散”的二线办报和“隐蔽”的三线办报,扩大了进步阵营,争取了中间立场的知识分子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带动了整个城市精英阶层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支持,从而逆转国共两党在舆论场上的地位。
吴自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治认同
试论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日伪的出版统制与出版业的严重萎缩
2012年
抗战时期,日伪在沦陷区出版界实行出版统制政策,通过建立出版统制管理机构、颁布出版法规、检查出版物、查封进步出版机构、迫害进步出版界等多种方式,向中国出版业进行渗透和统制。沦陷区出版业出现了出版资产大量毁坏、出版营业额与出书种数大幅减少、报纸期刊纷纷停刊等严重萎缩局面。
刘苏华
关键词:沦陷区出版统制
报刊出版与政治认同:兼论黄文俞的办报生涯
2023年
青年的政治认同是社会各阶层政治认同的风向标。黄文俞从肄业学生成长为革命报人的过程,既是经由利益性认同抵达身份性认同,更是从认知性认同到实践性认同,充分反映中国共产党报刊出版与青年知识分子政治认同之间的紧密联系。而其在新中国成立后提出的办报方法,赓续了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报人群体的办报共识,更是其对中国共产党价值认同在深层情感与心理结构上的外在映射。
吴自力
关键词:报刊出版政治认同
为党育才:夏衍主持《救亡日报》时对青年记者的培养
2022年
《救亡日报》是抗战时期在党的领导下、由夏衍任总编辑的国统区统一战线报纸。在夏衍的努力下,《救亡日报》在培养青年记者方面发挥两大作用:一是在报社内部培养出独当一面的“救亡军”,如高灏、高汾等知名记者;二是将社会青年培养成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青年记者,为党的新闻事业提供了战时新闻力量,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储备了新闻人才。
吴自力
关键词:《救亡日报》中国共产党青年记者
试论延安时期中共出版工作的历史作用与贡献被引量:2
2013年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出版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起了重要推动作用。它营造了有利于革命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理论的发展与革命干部人才的培养作出了贡献。延安出版还促进了边区文艺、教育、农业、医疗卫生等事业的发展,为各根据地、解放区出版业的发展提供指导、供应翻印母本、输送出版人才。延安出版成熟的出版思想,形成的优良出版传统,造就的大量出版业务骨干,为新中国出版事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苏华
关键词:延安时期出版历史作用历史贡献
“帮助韬奋长江”:胡愈之抗战时期新闻出版活动意义再探
2022年
胡愈之是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先驱与巨匠。本文以其对邹韬奋和范长江的帮助为切入口,对其抗战时期新闻出版活动及其意义进行再考察。研究认为,胡愈之对邹韬奋的帮助,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团结知识精英树立了标杆,打开了突破口;对范长江“国新社”事业的帮助,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新闻影响和政治影响。胡愈之对邹韬奋、范长江两人的帮助,为党在国统区开展新闻出版活动和统战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吴自力
关键词:胡愈之新闻出版邹韬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