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007002)

作品数:20 被引量:73H指数:6
相关作者:杨晖郑刚杨海马杨依枫于小强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理工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机械工程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电子电信
  • 8篇机械工程
  • 5篇理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动态光散射
  • 5篇光散射
  • 3篇信号
  • 3篇弱信号
  • 3篇通信
  • 3篇微弱信号
  • 2篇信号检测
  • 2篇血流
  • 2篇血流成像
  • 2篇弱信号检测
  • 2篇散斑
  • 2篇散射
  • 2篇锁相放大
  • 2篇锁相放大器
  • 2篇奇异值
  • 2篇奇异值分解
  • 2篇微弱信号检测
  • 2篇激光
  • 2篇激光散斑
  • 2篇红外通信

机构

  • 19篇上海理工大学
  • 2篇电子工程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上海工程技术...

作者

  • 17篇杨晖
  • 10篇郑刚
  • 6篇杨海马
  • 5篇杨依枫
  • 5篇李军
  • 5篇于小强
  • 4篇宋磊磊
  • 4篇胡恒庆
  • 4篇于向飞
  • 2篇孔平
  • 2篇李然
  • 2篇谢银月
  • 2篇蒋国亮
  • 2篇邢世通
  • 2篇蓝科
  • 1篇刘瑾
  • 1篇牟致栋
  • 1篇张仁杰
  • 1篇刘国斌
  • 1篇施豪杰

传媒

  • 5篇光学技术
  • 3篇光子学报
  • 2篇数据通信
  • 2篇光学精密工程
  • 2篇仪表技术与传...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原子与分子物...
  • 1篇液晶与显示
  • 1篇电子测量与仪...
  • 1篇光学仪器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高调制频率的快速数字锁相算法
2015年
为了提高数字锁相的检测速度以及其最高调制频率,改善数字锁相放大的实时检测性能,文中提出了一种新型快速数字锁相算法。文中根据方波参考信号傅里叶展开存在奇次谐波,使得调制频率等于参考信号频率的2m-1倍。同时,通过将采样频率设为调制频率的4的整数倍,保证两路参考信号的正交性。在相敏检波算法实现中,仅仅存在加减法运算,消除了乘法运算,提高了数字锁相算法的运算速度。而且,基于普通微处理器的数字锁相放大能达到的最高调制频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改善了锁相放大的实时性能。实验表明,该算法既具备较高的速度,又能提高锁相放大的实时性,使得数字锁相对微弱信号的实时检测在普通微处理器上的实现成为可能。
蒋国亮杨晖李然
关键词:调制频率微弱信号奇次谐波
Proteus在微弱信号检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1
2016年
针对目前"微弱信号检测"课程存在实验资源有限和设备维护要求高的问题,提出了采用Proteus仿真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微弱信号检测技术中最重要的锁相放大器为例,利用Proteus软件设计了锁相放大器的仿真实验,通过对锁相放大器仿真实验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锁相放大器的结构和原理;另一方面熟悉Proteus仿真技术,了解锁相放大器的构建过程,通过自己动手开发锁相放大器,为下一步实验做好准备。
杨晖蒋国亮
关键词:微弱信号检测PROTEUS锁相放大器
衍射散射式颗粒粒度测量法的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1
2011年
介绍了衍射散射式颗粒粒度测量法的基本光路结构和理论模型,讨论了决定其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测量下限,对影响测量下限向小粒径范围延伸的参数进行了分析。继而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主要粒度仪品牌在光学结构和散射理论模型方面所做的改进,阐述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最后对衍射散射式颗粒粒度测量法的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从修正理论模型、改进反演算法、提高探测器性能、缩小测量系统体积等几个角度提出了改进的想法和实例,并介绍了一种称为后向散射光谱傅里叶分析法的新方法,此方法有望大幅延伸测量下限。
杨依枫杨晖郑刚蓝科
关键词:激光衍射MIE散射
动态散斑对比度颗粒测量法被引量:6
2014年
提出了基于线阵CCD相机的动态散斑对比度颗粒测量方法和系统,用于解决动态光散射研究涉及的动态光散射软件相关算法运算量大、实时性较差,以及不能测量高黏度溶液中颗粒的问题.首先,从传统动态光散射理论出发,基于光学统计理论,建立了动态散斑对比度的模型.然后,根据Siegert公式,推导了动态散斑对比度与动态散射光场自相关函数的关系.最后,得到了低浓度和高浓度下动态散斑对比度与颗粒粒径的关系.分别对粒径分布为(490±20) nm的标准乳胶球颗粒水溶液和纳米二氧化钛粉体(粒径分布:450~500 nm)甘油溶液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动态散斑对比度测量法的运算量小,且能测量高黏度溶液中的纳米颗粒,重复测量误差小于2%,满足了动态光散射的国标要求.
孔平杨晖林伟民谢银月郑刚
关键词:动态光散射
虚拟仪器技术在微弱信号检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2
2013年
针对目前《微弱信号检测》课程存在的实验资源有限和设备维护要求高的问题,提出了采用虚拟仪器技术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该文以微弱信号检测技术中最重要的锁相放大器为例,利用LabVIEW软件设计了一种虚拟锁相放大器,通过对虚拟锁相放大器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锁相放大器的结构和原理;另一方面熟悉虚拟仪器编程技术,了解虚拟锁相放大器的构建过程,通过自己动手开发虚拟锁相放大器,为下一步实验做好准备.
杨晖于向飞杨海马于小强李军宋磊磊
关键词:微弱信号检测虚拟仪器锁相放大器
费米折射率平面波导激励的差分检测型对称结构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研究
2014年
为了实现被测折射率范围可调,提高检测灵敏度,将双波长差分检测技术应用于平面波导激励的金属一介质一金属组成的对称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结构中.通过对对称结构的模式特性分析,研究了该结构中激发等离子体表面波时,介质厚度与被测折射率的关系及双波长差分检测的原理.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平面波导,用费米函数拟合其渐变折射率分布.用光强调制方式,分别进行单波长和双波长差分检测,对折射率为1.33~1.428之间的甘油溶液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结构可激发等离子体表面波,与传统平面波导激励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结构相比,通过改变被测介质的厚度可以改变共振条件,进而改变折射率的测量范围.若被测范围选择合适,检测的线性较好,采用差分检测方法比单波长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提高近一倍.
杨海马刘瑾杨晖孔平
关键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差分检测平面波导离子交换折射率
基于IrDA协议栈的无线传感网络设计被引量:1
2014年
在某些对电磁信号比较敏感的工控场合,传统的无线射频通信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干扰,从而造成检测误差,由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红外通信的无线传感网络.首先,采用850~900nm红外波段通信,避免对检测产生干扰.然后,采用微控制器与红外模块组成通信节点对数据进行解析与处理.最后,结合485总线构成传感网络.通过对不同通信距离及发散角度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证明了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于小强
关键词:红外通信传感网络485总线
用于亚微米颗粒测量的后向散射光谱法被引量:6
2011年
针对后向散射光谱粒径测量法对亚微米颗粒测量准确度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紫外光作为光源的测量方法.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计算了粒径为0.25~1μm的聚苯乙烯亚微米颗粒的后向散射频谱,将频谱峰值对应的频率值与相应的颗粒粒径进行线性回归,各粒径值相对于回归直线的平均误差为±0.02μm.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300~400nm的紫外光适用于测量0.25~1μm的亚微米颗粒,相比目前国外最新的采用可见光谱或红外光谱的方法准确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同时该方法也适用于测量双峰分布亚微米颗粒系.
杨依枫杨晖郑刚刘国斌邢世通
关键词:后向散射快速傅里叶变换
后向动态光散射系统的像差分析与校正
2012年
针对后向动态光散射颗粒测量系统信噪比较低的问题,从光学系统的像差入手,采用Zemax对其进行了仿真和分析,并提出了校正方案。首先介绍了后向动态光散射颗粒测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光学系统,从校正像差的角度出发,采用Zemax对后向动态光散射系统进行仿真,并对其像差进行分析。然后根据仿真结果,提出了校正方案,采用Ze-max设计了方案中的参数,得出了理论上的校正结果。最后采用优化好的结果进行后向动态光实验,得到了实验数据。均值误差和重复性误差分别达到了1.52%和1.24%。满足国标均值误差和重复性误差小于2%的要求。
邢世通杨晖郑刚杨依枫
关键词:像差ZEMAX
基于红外光通信的音频传输系统被引量:1
2014年
由于传统的红外发光管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无法达到高速连发的缺点,由此本文采用了FIR器件TFDU6103完成点对点高速数据传输。此外,本文提出了对接收音频的解码方案,给出了增加音频输出负载能力的解决办法。然后,结合硬件与软件设计详述系统实施的方法。最后,实验传输800Hz标准正弦音频数据,结果数据证明了红外传输的可靠性和音频解码的低噪声及高负载能力。
于小强
关键词:红外通信音频解码低噪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