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0002)

作品数:4 被引量:35H指数:3
相关作者:黄英刘宁黄兵陈劲春王浩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工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多样性
  • 2篇土壤
  • 2篇系统发育
  • 2篇进化
  • 2篇放线菌
  • 1篇芽孢
  • 1篇芽孢杆菌
  • 1篇嗜酸
  • 1篇酸性土
  • 1篇酸性土壤
  • 1篇转移酶
  • 1篇酰基
  • 1篇酰基转移酶
  • 1篇系统发育分析
  • 1篇链霉菌
  • 1篇聚酮
  • 1篇聚酮合酶
  • 1篇枯草芽孢杆菌
  • 1篇共培养
  • 1篇发育分析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呼伦贝尔学院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黄英
  • 2篇刘宁
  • 1篇王黎明
  • 1篇梁秀梅
  • 1篇徐春光
  • 1篇崔庆峰
  • 1篇陈劲春
  • 1篇高勇生
  • 1篇阮继生
  • 1篇黄兵
  • 1篇丁芸
  • 1篇王浩

传媒

  • 3篇微生物学报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放线菌与枯草芽孢杆菌的共培养及其对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被引量:18
2009年
为探讨共培养对放线菌产生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结合抗菌活性测定及HPLC-PDA分析,研究了22株放线菌的单培养及其与枯草芽孢杆菌的共培养发酵代谢产物的差异,并选取抗菌活性较强的链霉菌FXJ2.014进一步研究其代谢产物。发现FXJ2.014、FXJ1.296、AS4.1252三株菌与枯草芽孢杆菌共培养时产生其在相同条件下单培养时没有的物质,其中链霉菌FXJ2.014单培养时主要产生醌霉素A,共培养时产物中增加了醌霉素结构类似物FXJ2.014-HB。进一步的抗菌、抗肿瘤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两者的生物活性有较显著的差异,且FXJ2.014-HB对多种肿瘤细胞系的抑制活性普遍弱于高毒性的醌霉素A,为有潜力的细胞毒性较小的抗生素。共培养是一条很有希望的发掘放线菌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新途径。
黄兵刘宁黄英陈劲春
关键词:放线菌枯草芽孢杆菌共培养链霉菌
放线菌模块型聚酮合酶的系统发育组学分析及其在聚酮类化合物筛选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通过分析模块型聚酮合酶(polyketide synthase,PKS)的系统进化关系,阐明酮基合成酶(ketosynthase,KS)和酰基转移酶(acyltransferase,AT)序列与聚酮产物之间的关系,为放线菌天然产物的筛选提供指导。【方法】从PKSDB数据库的20个模块型PKS基因簇中调取所有KS(190个)和AT(195个)氨基酸序列,利用MEGA 4.0软件分别构建KS、AT、KS+AT 3种序列模式的系统发育树,并计算KS序列的簇内和簇间平均进化距离。设计了一对KS结构域的引物,通过PCR方法对20株活性放线菌分离菌株进行了筛选,测定了阳性菌株的KS序列,和已知的相关K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并对阳性菌株进行了发酵培养和代谢产物分析。【结果】放线菌来源的同一PKS的KS序列倾向于聚成一个进化枝,且按照其产物结构聚类;同一PKS的KS簇内平均进化距离小于0.300,不同PKS的KS簇间平均进化距离一般大于0.300。AT系统发育树按照其底物特异性聚成两个大的分枝;同一PKS的部分AT分别处于两个分枝,其余AT散在分布。KS+AT系统发育树则综合了KS树和AT树的拓扑结构特点。获得13株KS阳性分离菌株,它们的多数KS序列按照菌株分别聚类,其中4株菌的大部分KS各自聚成独特的簇,5株菌的大部分KS分别处在已知PKS进化枝内。从3株阳性菌中分离到预期的聚酮类产物。【结论】放线菌中KS的进化方式以垂直进化为主,而AT则以水平进化为主;KS序列与产物结构相关,且KS簇间平均进化距离可作为不同PKS的判定标准;相对于AT和KS+AT,KS系统发育组学分析更适用于指导放线菌聚酮类产物的筛选。
王浩刘宁黄英
关键词:放线菌进化聚酮合酶酰基转移酶
嗜酸丝状放线菌的选择性分离与多样性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针对酸性土壤中的嗜酸丝状放线菌,建立有效的选择性分离方法,并了解其多样性。【方法】用不同的样品预处理方式和分离培养基,并添加不同的抑制剂进行分离;根据放线菌的菌落数和出菌率确定最佳分离方法组合。采用最佳分离方法对从江西采集的17份酸性土壤样品进行分离;根据培养特征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群,进一步通过对各类群的显微形态观察和pH梯度生长实验确定代表菌株;对代表菌株进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研究其多样性。【结果】嗜酸丝状放线菌的最佳分离方法为:土壤样品经分散差速离心预处理后,涂布添加了放线菌酮、制霉菌素和萘啶酮酸(各50mg/L)的GTV培养基。用此方法共分离到放线菌369株,归为10个不同的颜色类群,其中6.6%为严格嗜酸放线菌,72.4%为中度嗜酸放线菌,21.0%为耐酸放线菌。52株嗜酸放线菌代表菌株分布于放线菌目中的12个属: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诺卡氏菌属(Nocardia)、野野村菌属(Nonomuraea)、韩国生工属(Kribbella)、小双孢菌属(Microbispora)、马杜拉菌属(Actinomadura)、拟无枝菌酸菌属(Amycolatopsis)、指孢囊菌属(Dactylosporangium)、伦茨氏菌属(Lentzea)、游动四孢菌属(Planotetraspora)和链嗜酸菌属(Streptacidiphilus),其中链霉菌分离菌株在系统发育树上形成12个不同的进化类群。【结论】所建立的选择性分离方法可用于土壤嗜酸丝状放线菌的高效分离;江西酸性土壤含有丰富多样的嗜酸丝状放线菌种属。
丁芸黄英阮继生高勇生
关键词:多样性土壤
云南酸性土壤中度嗜酸链霉菌的多样性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了解酸性土壤环境里中度嗜酸链霉菌的多样性,调查其物种资源。【方法】用分散和差速离心法及选择性分离培养基从14份云南酸性土壤样品中分离到367株具有链霉菌培养特征的放线菌,并进行了颜色分群。从各颜色类群中选取代表菌株共97株,通过显微形态观察和pH梯度生长实验确定其中的中度嗜酸链霉菌。进一步从中筛选出16株中度嗜酸链霉菌代表菌株,进行16SrRNA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和系统发育分析,并结合基因组DNA-DNA相关性数据。【结果】分离菌株归为12同的颜色类群,其中80%属于中度嗜酸链霉菌,其代表菌株在系统发育树上形成了8个距离较远且与已知种不同的进化分枝,可能代表链霉菌属内至少8个不同的新基因种。【结论】用以上方法筛选出的中度嗜酸链霉菌可归为8个不同于已知种的进化群,说明云南酸性土壤含有丰富多样的中度嗜酸链霉菌新物种。
徐春光梁秀梅黄英王黎明崔庆峰
关键词: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多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