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I61B02)

作品数:12 被引量:65H指数:6
相关作者:钟立业翁建宇陆泽生耿素霞杜欣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异常综合征
  • 10篇增生
  • 10篇增生异常综合...
  • 10篇综合征
  • 10篇骨髓
  • 10篇骨髓增生
  • 10篇骨髓增生异常
  • 10篇骨髓增生异常...
  • 4篇细胞
  • 3篇地西他滨
  • 3篇综合征患者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2篇蛋白
  • 2篇造血
  • 2篇造血干
  • 2篇造血干细胞
  • 2篇造血干细胞移...
  • 2篇贫血
  • 2篇急性

机构

  • 3篇广东省人民医...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东南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医学科...

作者

  • 3篇杜欣
  • 3篇耿素霞
  • 3篇陆泽生
  • 3篇翁建宇
  • 3篇钟立业
  • 2篇吴穗晶
  • 2篇王骏
  • 2篇赵刚
  • 2篇陈宝安
  • 2篇刘苒
  • 2篇孙耘玉
  • 2篇程坚
  • 2篇罗成伟
  • 2篇邵宗鸿
  • 2篇丁家华
  • 2篇宋慧慧
  • 2篇刘天浩
  • 2篇高冲
  • 2篇鲍文
  • 2篇余正平

传媒

  • 3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剂量马法兰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马法兰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方法共有按MDS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判断为中、高危组的30例初治患者入组。治疗方案为:马法兰2mg,口服,每日1次,直至病程进展所致全血细胞减少加剧或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增高停药,达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者继续用药直至病情复发停药。结果按2006年MDS国际工作组(IWG)疗效修订标准判定,CR9例(30.0%),PR3例(10.0%),骨髓缓解(MCR)加血液学进步(HI)3例(10.0%),MCR1例(3.3%),病情稳定4例(13.3%),治疗失败10例(33.3%),总有效率66.7%。骨髓增生活跃及以下组患者的CR+PR率(60.0%)和总有效率(80.0%)明显高于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及以上组(分别为0%和40%)(P值分别为0.002和0.045)。中位随访时间为15.5(1~5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8个月,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为11个月。治疗过程中3例患者出现轻度骨髓抑制,1例因血小板输注无效导致脑出血而死亡,未见其他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马法兰是治疗中、高危MDS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并且可能更适用于骨髓增生低下的患者。
刘亮秦铁军徐泽锋周春林张悦肖志坚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马法兰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进展为急性白血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被引量:3
2010年
地西他滨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肯定疗效,目前已成为治疗该病的一线用药。但是,如果地西他滨治疗的效果不肯定,下一步治疗的选择至关重要。我院最近对1例地西他滨治疗后进展为急性白血病的患者进行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取得良好效果。
宋慧慧陈宝安刘苒丁家华高冲孙耘玉王骏程坚赵刚余正平鲍文
关键词:地西他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白血病
RAEB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寻找与RAEB(refractory anemia with excess blasts in transformation)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相关的特异性血清蛋白质标志物。方法应用双向电泳分别分离RAEB型MDS、急性髓性白血病及正常人的血清蛋白,通过对3组图谱进行比较分析,识别差异反应的蛋白质点,根据差异反应蛋白质点位置在平行胶上找出匹配的蛋白质点,并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差异蛋白质点进行鉴定,通过数据库搜索鉴定出差异反应的蛋白质。结果以MDS组为参照,经过胶图分析得到7个差异蛋白质点,质谱鉴定提示4种蛋白有统计学意义,包括二肽基肽酶(dipeptidyl peptidase,DPP/CD26)、DNA聚合酶、未命名蛋白2044和类白蛋白物质。结论以2-DE为基础的血清蛋白质组学方法可用于筛选与MDS相关的蛋白质标志物;DPP在RAEB型MDS中的异常高表达提示DPP/CD26可能与进展类型的MDS相关。
钟立业刘天浩李扬秋耿素霞陆泽生翁建宇吴穗晶罗成伟杜欣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清蛋白质组学二肽基肽酶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检测和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 D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评估M DS患者免疫功能状态。方法:采用FC 500流式细胞仪对35例M DS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标本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M DS组的辅助性细胞T细胞(T h),辅助性细胞T细胞/抑制性T细胞(T h/T s)和自然杀伤细胞(NK)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T s细胞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随着M DS疾病的进展,抑制性T细胞(T s)的表达是逐渐增加的,其中只有RA/RA S组与RAEB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27);M DS患者各组间T h,T h/T s比值和NK细胞的表达均无差异性。结论:T h,T s和NK细胞参与人体重要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失调,则导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T h,T s和T h/T s比值成为监测人体免疫功能、反映机体免疫状态的重要指标。
贾宁叶芳张丽任方刚王宏伟何玉梅王丽娜乔振华杨林花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T细胞亚群流式细胞仪
地西他滨3d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讨论附两例病例报道被引量:7
2011年
地西他滨作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推荐用药,目前有3 d和5 d两种方案。3 d方案剂量较大,人们对其安全性存在担忧。我院近期对2例老年MDS患者进行了地西他滨3 d方案的治疗,安全性较好。
宋慧慧陈宝安刘苒高冲丁家华孙耘玉王骏程坚赵刚余正平鲍文
关键词:地西他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例报告
T细胞调控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被引量:1
2010年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目前治愈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唯一有效手段。近年来allo—HSCT技术发展迅速.移植成功率及患者长期生存率都有很大改善,但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及移植后复发仍是allo-HSCT后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有效控制GVHD及充分发挥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可大大改善移植相关病死率及移植后长期生存率。T细胞,包括辅助性T(Th)细胞、
吴德沛王秀丽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规范化诊治——简评2003年和2009年英国《再生障碍性贫血诊疗指南》被引量:12
2010年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血液病。英国《再生障碍性贫血诊疗指南》及国人实践均提示该病可能与细胞免疫异常有关;诊断上要充分除外其他骨髓衰竭性疾病;治疗上要严格掌握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适应证,多数患者宜予免疫抑制并促造血治疗。
邵宗鸿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
对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联合显著血小板增多的认识现状被引量:1
2010年
1999年Gupta等[1]首次提出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和血小板增多的概念,2001年第3版WHO〈造血组织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提出一种暂定类型疾病"获得性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联合血小板增多",或称"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联合显著血小板增多(RARS-T)",并将其归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疾病不能分类(MDS/MPD,U).
崔蕊肖志坚
关键词:血小板增多难治性贫血环状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地西他滨治疗后DNA甲基化水平变化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了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地西他滨治疗后DNA甲基化水平的变化。方法 7例MDS患者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Ⅰ型或Ⅱ型(RAEBⅠ/Ⅱ)接受规律的地西他滨治疗,5天方案(4例)和3天方案(3例),每个疗程分4个时间点采集其外周血,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Q-PCR)方法检测外周血P15和CDH1基因的甲基化水平。结果用药前3例患者(例2、例4和例7)P15甲基化水平较高(20%~65%),CDH1均较低(0.5%~5%)。无论5天还是3天方案,用药前甲基化水平越高,用药后下降越明显,患者用药第5/7天后P15、CDH1甲基化水平下降幅度最大,达20%~60%,P15可维持在下降后的水平,在随后的治疗中未再出现明显的下降,但是CDH1的波动较大,用药期间CDH1甲基化水平可升至≥用药前水平。目前的数据表明甲基化的变化与血象变化不一致。应用重复测量方法分析5天与3天方案两个基因甲基化水平变化,两种不同方案组间去甲基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血液学改善的患者与未改善患者的去甲基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西他滨治疗后P15和CDH1的甲基化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甲基化水平与治疗方案和疗效无关。
赖沛龙杜欣翁建宇耿素霞王玉春陆泽生钟立业邓程新林绍泽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聚合酶链反应地西他滨DNA甲基化
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方案选择研究
2009年
目的评价IA方案[去甲氧柔红霉素(IDA)+阿糖胞苷(Ara-C)]和DA方案[柔红霉素(DNR)+Ara-C]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及MDS转AML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应用IA方案治疗2005年2月至2008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AML18例、高危MDS或MDS转AML11例,DA方案治疗原发AML26例。结果(1)AML患者中,IA和DA方案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分别为83.3%和53.8%(P=0.042);初治时白细胞>30×109/L患者,IA和DA方案总有效率分别为81.8%和25%(P=0.009);老年患者(年龄≥65岁)中,IA和DA方案总有效率分别为66.7%和0(P=0.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IA方案治疗AML和高危MDS或MDS转AML总有效率分别为83.3%和7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和初治时白细胞数量对IA方案疗效无影响;(3)IDA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白细胞低于4×109/L持续平均(24.1±7.7)d,出血、胃肠道症状、肝肾损伤及心脏毒性均较低。结论治疗AMLIA方案优于DA方案,在高危MDS和(或)MDS转AML治疗中同样具有很好的疗效。年龄和初治时白细胞数量均对IA疗效无影响,其毒副反应小。因此,IA方案可作为治疗高危MDS或MDS转AML和AML患者的一线方案。
刘惠付蓉邵宗鸿阮二宝王晓明王国锦梁勇瞿文宋嘉刘鸿吴玉红王化泉邢莉民关晶王珺李丽娟
关键词:IA方案急性髓系白血病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