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641)
- 作品数:14 被引量:69H指数:4
- 相关作者:胡瑾华刘晓燕陈婧杨昊臻辛绍杰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解放军第302医院解放军第三○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红细胞CR1与疾病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2年
- CR1(complement receptor 1/C3bR/C4bR)是一种多形性单链膜结合蛋白,由细胞外、跨膜、细胞内三部分组成,在多种细胞表面均有表达。CR1是C3b及C4b的受体,在清除与C3b和C4b结合的免疫复合物中有重要意义。红细胞上CR1(E-CR1)参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理。
- 刘晓燕陈婧胡瑾华辛少杰段学章
- 关键词:红细胞CR1免疫
-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恩替卡韦分散片致周围神经病变1例被引量:6
- 2012年
- 患者,男性,47岁.1986年化验HBsAg(+)、HBeAg(+)、抗-HBc(+),肝生化指标正常,无不适.2006年因工作劳累出现乏力,化验生化指标:ALT 85 U/L,HBV DNA3.97×108拷贝/mL,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CHB),予甘草甜素类保肝药物治疗1个月,肝生化指标恢复正常,此后数年未复查.2010年12月再次因工作劳累出现乏力、厌食,化验TBil32.0 μmol/L、ALT 1 030 U/L、AST 935 U/L;HBsAg(+)、HBeAg(+)、抗-HBc(+);HBV DNA 6.21×106 IU/mL,一直予甘草甜素类保肝药物治疗,肝生化指标有所恢复,2011年3月15日化验:ALB 34 g/L,GLO 28 g/L,TBil 11.3 μmol/L,ALT 51 U/L,AST 110 U/L,ALP 88 U/L,GGT 126 U/L,CHE 3 332 U/L;HBsAg(+)、HBeAg(+)、抗-HBc(+ ),HBVDNA 1.35 × 106 IU/mL.彩超检查肝脏弹性示肝硬度25.4 kPa(大于17.5 kPa考虑肝硬化),腹部CT示早期肝硬化.
- 李晨段学章胡瑾华
- 关键词:肝硬化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恩替卡韦HBSAG(+)HBEAG(+)抗-HBC(+)
- 3233例急性、亚急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病因特点分析被引量:28
- 2012年
- 目的探讨北方地区急性肝衰竭(ALF)、亚急性(SALF)、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病因及其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3233例肝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对病因、年龄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233例患者中,ALF前三位的病因是:HEV(22.52%)、药物性(18.92%)、HBV(17.12%),SALF为药物性(29.15%)、HEV(14.57%)、HBV(10.55%),而ACLF为HBV(87.75%)、酒精性(3.87%)、HBV重叠HEV(1.64%)。常见嗜肝病毒感染者占总数86.20%(2787例),其中仅单一HBV感染者共2605例,占ACLF的87.75%,占总数的80.56%;其中35~65岁人占76.33%。HEV感染导致肝衰竭呈下降趋势;酒精性及药物性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HAV单独或重叠感染至肝衰竭病例数最少。结论 3233例患者中不同类型肝衰竭主要病因不同;HBV感染居LF病因之首,酒精性、药物性LF呈上升趋势。
- 刘晓燕陈婧王晓霞胡瑾华
-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病因
- 酒精性肝硬化并发唾液链球菌性腹膜炎被引量:2
- 2012年
-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较低,而能给出阳性培养结果的致病菌多为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和厌氧菌等相对少见。我们报告了较为少见的唾液链球菌引起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例,并对提高其检出率和临床诊断率进行了分析。
- 李晨段学章胡瑾华柳芳芳童晶晶刘晓燕
- 关键词:酒精性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 硫代乙酰胺致小鼠肝性脑病模型的建立及评估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应用硫代乙酰胺(TAA)和C57/BL6小鼠制备肝性脑病模型的方法。方法 100只小鼠分成4组,对照组(A组)、实验组B、C、D组,每组25只,分别予生理盐水和TAA 100、200、300 mg/(kg·d)腹腔内注射。注射药物后每24小时通过旷场实验、ROTA ROD实验及神经功能学评分检测神经功能,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旷场试验中,与对照组相比,从造模第1天开始,各实验组小鼠均出现运动总路程和总时间明显下降(P<0.05),而各实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ROTA ROD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造模第3天实验D组小鼠运动时间明显下降(P=0.036);第4天,各实验组小鼠均明显下降(P=0.000),而实验组内无明显差异。造模第4天,实验C、D组小鼠神经功能学评分平均值分别为6.3和5.1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第4天实验B、C、D 3组小鼠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1.4%、71.4%和42.9%。3组实验组小鼠肝组织病理改变均符合急性肝衰竭改变。结论 C57/BL6小鼠采用TAA可成功制备肝性脑病动物模型,200 mg/(kg·d)TAA腹腔注射,连续4 d,为推荐方法。
- 逄菲胡瑾华陈珑杨昊臻许执恒
- 关键词:肝性脑病硫代乙酰胺小鼠动物模型
- D-半乳糖胺/脂多糖所致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正交试验优化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优化D-氨基半乳糖(D—GaIN)和脂多糖(LPS)致急性肝衰竭模型,确定合理造模剂量,以期使造模更加符合研究需要。方法选取3个可能影响造模成功率的指标为实验因素:D—GaIN剂量、LPS剂量、稀释倍数,每个实验因素选取4个水平,利用L16(45)正交表安排试验,以小鼠24h病死率为考察指标。观察小鼠血清ALT、肝组织学改变,肝脏细胞凋亡情况以验证造模效果。结果优化后理想造模给药方案为D—GaIN350mg/kg联合LPS30ug/kg,混合后稀释3倍,腹腔注射。造模后6h可出现典型肝衰竭表现。结论优化了D—GalN/LPs致小鼠ALF模型,使其更符合科研需要。
- 杨昊臻陈珑童晶晶张慧英逄菲许执恒辛绍杰胡瑾华
-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细胞凋亡
- c—jun氨基末端激酶抑制剂对小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抑制剂SP600125对小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保护作用。方法55只雄性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25只和对照组30只。实验组在腹腔注射D-半乳糖胺(D—GAIN)/脂多糖(1。PS)行肝功能衰竭造模前12h、lh皮下注射溶解于10%二甲基亚砜(DMSD)的JNK抑制剂SP600125,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皮下注射10%DMSO。两组分别干造模后0、2、4、6h各处死小鼠5只。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小鼠肝组织磷酸化JNK(p-JNK)、Caspase^3的表达情况。原位末端标记(TUNEL)染色观察肝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比较两组小鼠ALT水平、肝组织损伤程度及24h存活情况。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生存率分析采用Kaplan—Meiey法。结果D—GalN/LPs造模后4h,实验组小鼠肝组织偶见p-JNK阳性细胞,对照组小鼠肝组织出现大量肝实质细胞表达rJNK。D—GalN/LPS造模后6h,实验组小鼠肝组织Caspase-3阳性细胞少见,对照组见满视野阳性细胞,实验组肝组织凋亡细胞计数为43.0±2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4.7±73.8(t=9.743,P-0.000)。实验组小鼠造模后6h,血清ALT水平为(214.o±54.7)U/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34.4±478.4)U/I。(t=4.734,P=0.0015),肝组织损伤程度较轻,且24h5只小鼠存活4只,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只小鼠存活1只(x2=5.225,P=0.0223)。结论JNK抑制剂SP600125通过抑制JNK的激活,减少肝组织细胞凋亡,从而实现对胁GalN/I。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保护作用。
- 陈珑杨昊臻逄菲许执恒胡瑾华
-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蛋白激酶抑制剂小鼠近交C57BL
- 经门静脉高通量注射裸DNA FasL质粒导入大鼠肝脏表达的实验研究
- 2012年
- 目的建立经门静脉高通量注射将裸DNA质粒导入大鼠肝脏表达的实验方法,观察FasL在肝脏的表达、对肝损伤及肝功能生化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对大鼠经门静脉高通量注射质粒pDC316-LacZ,观察LacZ基因在大鼠肝脏的表达情况。将11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6只(注射pDC315-rFasL),对照组5只(注射pDC316-LacZ),经门静脉高通量注射将大鼠FasL真核质粒导入大鼠肝脏。分别于术后第1、3~4、6天处死大鼠,术前、术后取血查ALT和AST,肝组织进行RT-PCR、Western印迹及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经门静脉高通量注射了pDC316-LacZ的大鼠肝脏,可观察到蓝色沉淀物质在肝组织表达。经门静脉将FasL质粒导入大鼠肝脏,24h后取肝组织通过RT-PCR和Western印迹实验证实FasL在肝脏中表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在术后实验组肝组织大量表达FasL。常规HE染色显示实验组术后肝小叶中肝细胞嗜酸性变及凋亡小体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第1天实验组与对照组ALT、AST水平显著升高。第3~4天对照组恢复正常,但实验组于术后第6天才基本正常。结论初步建立了门静脉高通量注射将裸DNA质粒导入大鼠肝脏表达的实验方法。肝细胞表达FasL可能成为效应细胞致邻近肝细胞凋亡。
- 许彪陈婧胡瑾华徐东平王业东王慧芬
- 关键词:肝脏裸DNAFAS配体
- 肝性脑病的动物模型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4年
- 肝性脑病(HE)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是肝硬化、肝衰竭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研究常用的是在大鼠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TAA)制备的HE模型。HE的发病机制主要有氨中毒、氧化应激、锰中毒、假性神经递质等学说,大多数学者认为该病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氨中毒起主要作用。近年来发现氨中毒、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下的颅内星形胶质细胞被激活和发生水肿,星形胶质细胞膜水通道蛋白4(AQP-4)可能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逄菲胡瑾华
- 关键词:肝性脑病动物模型氨中毒脑氧代谢胶质细胞
- 退黄方加减治疗黄疸患者6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退黄方治疗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黄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静脉注射、口服保肝、退黄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除苦黄注射液)基础上,另口服退黄方随证加减,每日1剂。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分,检测肝功能指标[胆碱酯酶(CH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A),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TBiL及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CHE明显下降(P<0.05),且显著低于治疗组(P<0.05)。结论退黄方加减联合常规治疗能明显降低黄疸患者TBiL,稳定CHE,改善肝功能,缓解临床症状。
- 刘晓燕辛绍杰陈婧肖珑杨昊臻童晶晶柳芳芳胡瑾华
- 关键词:黄疸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