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Q10-4)

作品数:15 被引量:462H指数:12
相关作者:张勃戴声佩王兴梅王海军王亚敏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7篇植被
  • 6篇NDVI
  • 5篇气温
  • 4篇植被覆盖
  • 4篇小波
  • 4篇小波分析
  • 4篇降水
  • 3篇气候
  • 2篇三北
  • 2篇三北防护林
  • 2篇三北防护林工...
  • 2篇石羊河流域
  • 2篇时空变化特征
  • 2篇突变检验
  • 2篇气候因子
  • 2篇气温降水
  • 2篇流域
  • 2篇护林
  • 2篇极端降水
  • 2篇河流域

机构

  • 15篇西北师范大学
  • 3篇中国气象局兰...
  • 2篇兰州大学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作者

  • 15篇张勃
  • 11篇戴声佩
  • 8篇王兴梅
  • 6篇王海军
  • 6篇王亚敏
  • 5篇李丹
  • 5篇马中华
  • 3篇张亚宁
  • 3篇张凯
  • 3篇邹悦
  • 3篇王强
  • 2篇郭玲霞
  • 2篇赵传燕
  • 2篇康淑媛
  • 1篇杨明金
  • 1篇张调风
  • 1篇靳晓华
  • 1篇张建香
  • 1篇刘艳艳
  • 1篇张华

传媒

  • 3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资源科学
  • 2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沙漠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资源环境与发...

年份

  • 2篇2012
  • 5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西北地区植被覆盖变化驱动因子分析被引量:47
2010年
利用GIMMS/NDVI数据分析了中国西北地区1982-2006年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近25 a来,中国西北地区年均植被NDVI增速为0.5%/10 a,并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青海的中东部等地区植被NDVI显著增加;青海南部地区、陕西和宁夏交界地区、甘肃的部分地区以及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吐鲁番、塔里木河、托里等地区植被NDVI下降。从不同植被类型来看:林地、草地和耕地的年均NDVI都在提高。研究表明:中国西北地区植被NDVI变化是各种自然和人为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植被(林地等)变化更大程度上反映了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而人工植被(耕地等)变化更多体现的是人类活动的作用。不同高程、坡度、坡向上的植被NDVI变化存在较大差异,当海拔超过4 000 m时,植被NDVI增加趋势很小;坡度低于25°的坡地植被NDVI增加主要是由于近年来的植被建设;阳坡植被变化比阴坡活跃,植被改善趋势较强。植被NDVI与气温、降水的年际变化整体上都呈弱的正相关,温度上升使蒸发量增大,促进了土壤的干化,不利于植被生长,并且灌溉农业区的河水灌溉会降低农业植被NDVI和降水的相关程度。农业生产水平和植被生态建设等人类活动对西北地区植被NDVI增加起重要作用。
戴声佩张勃王海军王亚敏郭玲霞王兴梅李丹
关键词:植被覆盖气候因子
中国西北地区植被NDVI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61
2010年
利用GIMMS/NDVI数据分析了中国西北地区1982-2006年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近25年来,中国西北地区年均植被NDVI增速为0.5%/10a,并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青海的中东部等地区植被NDVI显著增加;青海南部地区、陕西和宁夏交界地区、甘肃部分地区,以及新疆部分地区的植被NDVI下降。从不同植被类型看:林地、草地和耕地的年均NDVI都在提高。研究表明:中国西北地区植被NDVI变化是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植被NDVI与气温、降水的年际变化整体上都呈弱的正相关。但与其年内变化则都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当月均温量超过20℃时,植被NDVI呈下降趋势;当月降水量在0~100mm期间,植被NDVI随降水线性增长,当月降水量超过100mm之后,不再有明显的增长趋势。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和植被生态建设等人类活动对西北地区植被NDVI增加有重要影响。
戴声佩张勃王海军
关键词:NDVI植被气候因子
甘肃省黄土高原区夏季极端降水的时空特征被引量:29
2011年
借助ArcGIS和Matlab数据软件平台,运用复值Morlet小波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对甘肃省黄土高原区夏季极端降水的频数和强度在时空上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近半个世纪以来,该区极端降水事件发生的频数和强度在6、7月周期较长,8月周期较短:即6、7月极端降水事件发生的主周期是11-12 a,8月是4-5 a的周期。②从空间尺度来看,该区夏季极端降水带移动由西向东表现为:大致以庄浪、秦安、天水一线为界,6月频数和强度大值区在这一线以西海拔相对高的山区,而7—8月在这一线以东地区,尤其是陇东地区的东南部。③总体趋势是6月极端降水频数和强度明显呈上升趋势;7月极端降水频数和强度呈下降趋势;8月极端降水频数呈下降趋势,强度呈微弱上升趋势。
王兴梅张勃戴声佩张凯马中华王亚敏
关键词:极端降水小波分析黄土高原
石羊河流域近50年最高最低气温变化分析被引量:18
2010年
选取石羊河流域具有代表性的气象站近50 a的年、月最高最低气温观测数据,对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及年最高最低气温序列进行直线拟合,分析了年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并对最高最低气温时间序列进行了小波分析和突变分析,分析了时间序列变化的周期性和突变性。结果表明:近50 a来石羊河流域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在所有的季节都是增高的,最低气温的增温趋势明显高于最高气温,且冬季最高最低气温增温最强,年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的增温趋势和变化幅度明显,升温率分别为0.53℃/10 a和0.199℃/10 a;最高气温以25 a,20 a周期为主周期,最低气温具有一致性,年和季节都以25 a周期为显著,春季和冬季的最高最低气温主周期都是25 a,夏季的最高最低气温主周期都是20 a;年最高气温没有检测到显著的突变性,而年最低气温在1984年发生了突变,春季和冬季的最高气温分别在2003年和1986年发生突变,春季和夏季的最低气温都在2001年发生突变,秋季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冬季最低气温的突变都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
王兴梅张勃王海军康淑媛杨明金李丹张凯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小波分析
基于GIS的祁连山植被NDVI对气温降水的旬响应分析被引量:38
2010年
利用祁连山地区SPOTVGT-NDVI数据和气象站点旬平均气温、降水资料,运用最大化合成、趋势线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祁连山植被的时空变化趋势,并从旬时间尺度上分析了祁连山植被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近10年来,祁连山年最大化植被NDVI增加了3.1%,植被改善、无变化和退化的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70.21%、21.44%和8.35%。祁连山植被NDVI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大于降水,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最大响应滞后都为2旬左右。秋季植被NDVI对气温和降水变化响应最大,夏季植被NDVI对气温和降水响应的滞后期长于春季和秋季。祁连山植被NDVI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旬最大响应表现为中段大于东段和西段,NDVI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最大响应滞后期呈现出西段>中段>东段的空间分布特征。
戴声佩张勃
关键词:气温降水
近50a甘肃省夏季日极端降水频数与强度变化特征被引量:23
2012年
基于甘肃省近50 a夏季日降水量数据,借助ArcGIS 9.2和Matlab 7.0数据软件平台,运用复值Morlet小波分析及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甘肃省夏季日极端降水频数和强度的周期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极端降水频数主要存在19 a和8 a周期,极端降水强度主要存在11 a和19 a周期;②夏季极端降水量与夏季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在东南部地区有明显的差异;③极端降水频数呈减少趋势,而极端降水强度呈增加趋势。
马中华张勃王兴梅邹悦张亚宁
关键词:极端降水频数小波分析突变检验
中国西北地区植被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31
2010年
利用GIMMS/NDVI数据分析了1982~2006年我国西北地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25 a来,中国西北地区年均植被NDVI增速为0.5%/10a,7月、8月和10月份增加趋势最显著。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青海的中东部等地区植被覆盖显著增加;青海的格尔木至玉树一线、陕西的南部地区、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吐鲁番、塔河、托里等地区植被退化。植被覆盖与气温、降水的年际关系都呈弱的正相关。但年内关系则都呈显著的线性关系,植被覆盖随月均温升高而增加,当月均温超过20℃时,植被NDVI呈下降趋势;月降水量在0~100mm之间,植被NDVI随降水呈线性增长,当月降水量超过100 mm之后,不再有明显的增长趋势。
戴声佩张勃王海军郭玲霞王亚敏
关键词:植被NDVI气候变化
祁连山草地植被NDVI变化及其对气温降水的旬响应特征被引量:39
2010年
本文利用SPOTVGT-NDVI数据和旬气温、降水数据,分析了祁连山草地植被NDVI时空变化趋势及其对气温、降水的旬响应特征。结果表明:①1999年-2007年祁连山草地植被NDVI呈缓慢增加趋势。典型草原和平原草地植被年均NDVI和生长季NDVI增加速率高于高寒草甸草地和沙漠草地。祁连山草地植被NDVI增加和减少的面积分别为69776km2和15928km2,植被NDVI增加的区域分布在冷龙岭、拉脊山、大通山、达坂山、青海南山、走廊南山、托来山、托来南山等地区,减少的区域分布在乌鞘岭、大通河、石羊河、黑河、北大河、疏勒河等河流河谷以及青海湖周边地区;②祁连山草地植被NDVI年内月和旬变化曲线均呈单峰型;③祁连山地区气温变化对草地植被NDVI的影响强于降水,气温、降水与草地植被NDVI的最大相关性滞后期都为2旬左右。春季和秋季NDVI对气温和降水响应的滞后期较短,而夏季响应滞后期较长;④气温是影响典型草原生长的主要因素,夏季降水是影响植被生长期内植被生长的重要因子。温度是高寒草甸草地生长的限制因子,而降水量则是沙漠草地、平原草地的生长限制因子。
戴声佩张勃王强马中华邹悦张亚宁
关键词:草地植被气温降水高寒草甸草地
基于GIMMS AVHRR NDVI数据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本文基于1982-2006年连续25年的GIMMS AVHRR NDVI植被覆盖指教,采用了最大化NDVI均值法、提取植被覆盖度法和一元线性回归趋势分析方法,对中国三北防护林工程区四大建设区(风沙区,西北荒漠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东北、华北平原区)连续25年的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①近25年来,研究区植被NDVI平均值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增速为0.007/10a,其中风沙区和东北、华北平原区植被增速最明显,而西北荒漠区植被呈微弱下降趋势;②四大建设区植被覆盖度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覆盖度上升最快,比1982年提高了9.66%;③1982-1991年、1992-2001年和2002-2006年三个时期,研究区植被覆盖面积分别增加了472994km2、451032km2、435196km2和减少了197717km2、270192km2、182690km2。植被覆盖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中、南部,小兴安岭中部,长白山东北段,燕山,辽西低山丘陵区,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东段,西北荒漠区东部和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南部等;植被覆盖减少的区域主要是在大兴安岭两侧,呼伦贝尔高原西部,三江平原北部,科尔沁沙地南端,西北荒漠区南部和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北部等。
王强张勃戴声佩
关键词:NDVI植被覆盖
石羊河流域极端干旱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2
2011年
本文借助ArcGIS 9.2和Matlab 7.0数据软件平台,运用复值Morlet小波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对石羊河流域极端干旱事件在时空上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石羊河流域的平均湿润指数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其湿润指数与年均降水和海拔高度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在0.01置信水平),而与年均蒸发具有显著负相关性(在0.05置信水平)。②在时间尺度上来说,极端干旱事件的频数具有19a、9a、6a、4a、15a的周期,可能是受南亚高压的准3年周期的影响;在空间尺度上来说,极端干旱事件频数与湿润指数的空间分布大体相似,略有不同是两者的最小值不同:即地表湿润指数最小值在民勤,而极端干旱事件发生频数最小值在武威。7-9月份发生极端干旱频数占年极端干旱总频数的60.62%。③年极端干旱总频数和7-9月份极端干旱总频数都呈略微上升趋势,且年极端干旱频数的线性倾向率较大,即将达到0.3/10a。通过Pettitt突变检验法对年极端干旱总频数和7-9月份极端干旱总频数进行检测,结果检验到突变点分别为2000年和1983年(在0.01置信水平)。
王兴梅张勃张凯张调风戴声佩王亚敏李丹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湿润指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