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9GG10005013)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2
相关作者:李琪孔令锋于瑞海孙秀俊张萍萍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刺参
  • 2篇幼体
  • 2篇生长发育
  • 2篇胚胎
  • 2篇胚胎发育
  • 1篇单胞藻
  • 1篇盐度
  • 1篇幼参
  • 1篇幼体发育
  • 1篇幼体生长
  • 1篇杂交
  • 1篇杂交子代
  • 1篇早期生长发育
  • 1篇照射
  • 1篇生长率
  • 1篇生长性状
  • 1篇培育密度
  • 1篇人工繁殖
  • 1篇紫外线
  • 1篇紫外线照射

机构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5篇李琪
  • 3篇孔令锋
  • 3篇于瑞海
  • 2篇孙秀俊
  • 1篇聂鸿涛
  • 1篇王庆志
  • 1篇丛日浩
  • 1篇孔宁
  • 1篇张萍萍

传媒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海洋科学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国刺参(♂)×日本红刺参(♀)杂交子代的胚胎、幼体发育及幼参生长性状的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本研究建立中国刺参(♂)与日本红刺参(♀)杂交组合,通过对杂交子代的胚胎发育进行观察,详细描述其胚胎及幼体各个阶段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并比较在幼参培育期间杂交苗与中国刺参自交苗的生长和成活。结果表明,在20~22℃时,杂交子代发育至初耳幼体的时间为受精后24h38min,发育至中耳幼体的时间为72h8min,然后经过167h 8min(约7d)发育至大耳幼体,到受精后第9天发育至樽形幼体。樽形幼体后期,纤毛环逐渐退化,浮游能力减弱,幼虫由浮游转至底栖生活。在幼参培育期间,受精后第38~51天,平均水温为25.2℃,杂交幼参的体重特定生长率(SGR)为2.58%,而自交幼参的SGR略高,为3.03%;从受精后第51~80天,平均水温达到27.17℃,杂交幼参的生长速度减慢,SGR减小至0.66%,但平均体质量明显增加,到第80天达到(0.34±0.035)g,而自交幼参活动能力减弱,摄食量明显减少,SGR减小至0.08%,生长近于停滞,到第80天平均体质量为(0.19±0.034)g。自交苗和杂交苗的成活率相差不显著,分别为82.2%和73.9%。这表明,在高温条件下杂交苗种比自交苗种生长优势明显。
孙秀俊李琪孔令锋于瑞海
关键词:刺参胚胎发育
库页岛厚蛤蜊的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被引量:2
2011年
通过亲贝促熟、人工催产、幼体培育和采苗等技术环节,初步建立了库页岛厚蛤蜊(Pseudocardium sachalinense)的人工繁育技术。对库页岛厚蛤蜊胚胎发育过程的观察表明,在水温22~24℃,盐度28~30条件下,受精卵经约50min开始卵裂;约20h发育至D形幼体;经约11d的人工培育,幼体出现足和水管原基,并转入附着变态阶段。幼体变态后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壳高日增长由变态前16.76um增至22.49um,壳长日增长由17.68um增至23.15um。不同附着基的采苗率依次为:无附着基采苗〉细砂〉波纹板〉网衣。
孔宁李琪丛日浩王庆志孔令锋
关键词:胚胎发育幼体生长附着基
四种单胞藻和海洋红酵母对刺参浮游幼虫生长与变态成活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本实验研究4种单胞藻与海洋红酵母(Rhodomonas sp.)搭配以及单胞藻混合投喂对刺参浮游幼虫体长生长及变态存活率的影响。采用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f.minutissima)、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和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与海洋红酵母分别以1∶0、0.8∶0.2、0.6∶0.4、0.4∶0.6、0.2∶0.8和0∶1的比例搭配投喂刺参浮游幼虫,观测浮游幼虫每天的体长变化以及变态成活率。结果表明,单胞藻与海洋红酵母以适当比例混合投喂能提高刺参幼虫的体长日增长率,单独投喂海洋红酵母的刺参变态成活率也显著高于单独投喂单胞藻组。采用2种单胞藻以0.5∶0.5的比例混合投喂浮游幼虫,结果表明牟氏角毛藻与小新月菱形藻混合投喂组刺参浮游幼虫的变态成活率高于牟氏角毛藻与等鞭金藻的混合组。
张萍萍李琪孔令锋于瑞海
关键词:单胞藻刺参生长率变态成活率
不同盐度和培育密度对杂交刺参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分析了6个不同盐度和5个培育密度对中国刺参和日本红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杂交幼体的生长、存活和附着的影响。盐度实验结果显示,受精后第5天,30和35盐度组幼体成活率最高,分别为46.7%和40.0%。第2天至第5天,30盐度组耳状幼体的生长最快,到第5天平均体长达到最大值672.18μm;30盐度组的幼体附着率最高,为17.8%,而15和20盐度组中均没有出现附着的稚参。培育密度实验结果显示,受精后第5天,0.1个/mL密度组的幼体成活率最高,为66.7%,但各密度组的幼体成活率差异均不显著。0.5个/mL密度组幼体生长最快,到第10天达到最大平均体长,为801.38μm;在所有培育密度实验组中,0.5个/mL密度组的幼体附着率最高,为19.1%。因此,为实现单位水体的苗种产量最大化,刺参杂交幼体培育的最佳盐度为30,最适宜的培育密度为0.5个/mL。
孙秀俊李琪
关键词:JAPONICUS杂交盐度培育密度
刺参雌核发育二倍体的诱导及其早期生长发育被引量:1
2011年
紫外线照射使精子遗传物质失活,用细胞松弛素B(CB)处理受精卵抑制第二极体释放,诱导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雌核发育二倍体。用强度为2561μW/(cm2.s)的紫外线(254 nm)照射不同时间的精子与正常卵子受精。结果发现随照射时间的增加,卵裂率、早期胚胎存活率和小耳幼虫发生率逐渐降低,照射30 s时小耳幼虫发生率降为0。受精后35 min,显微镜下观察到有20%~30%受精卵排出第1极体时,用浓度0.5μg/mL的CB持续处理受精卵20 min,诱导出刺参第二极体抑制型雌核发育二倍体,雌核发育二倍体发育速度低于正常二倍体。微卫星分析表明,雌核发育二倍体诱导成功率为93.3%。
聂鸿涛李琪于瑞海
关键词:刺参紫外线照射雌核发育微卫星
共1页<1>
聚类工具0